京陇村(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辖村)

由网友(智障)分享简介:京陇村位于广东省贴阴市惠去县仙庵镇东部,地舆位置坐标中间点为东经一一六°四九&#x二七;八八,北纬二三°零三&#x二七;四六。间隔县乡二五私里。南北间隔三私里,工具两端严二私里,京陇邻近大海,地势北低南高,东平本地戴,南河道沃地,西平本地步,北丘陵山地。京陇东临浮山、浮埔为邻,南临葛山、仙田为邻,西临武宁、方岗为邻,北...

京陇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东部,地理位置坐标中心点为东经116°49'88,北纬23°03'46。距离县城25公里。南北距离3公里,东西两头宽2公里,京陇临近大海,地势北高南低,东平原地带,南河流沃地,西平原田地,北丘陵山地。京陇东临浮山、浮埔为邻,南临葛山、仙田为邻,西临武宁、方岗为邻,北临洋口埔、田墩村为邻。全村总人口大约两万人,总户数3500余户,常住人口一万五千人左右,民族为汉族。方言以潮汕话为主。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水田面积2850亩,旱地面积250亩,属纯农村地区。

仙庵镇地图 仙庵镇卫星地图 仙庵镇高清航拍地图

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广东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中文名

京陇村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别名

埔陇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惠来县

地理位置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

面积

6平方公里

人口

21322

民族

汉族

著名景点

节妇亭

外文名

Jing Long

机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火车站

惠来站

车牌代码

粤V

行政类别

行政村

下辖地区

东村、南村、西村、北村

政府驻地

京陇村镇前大道19号

电话区号

0663

邮政区码

515222

耕地面积

3368亩

户数

3500户

其他

第一批广东传统村落

历史

京陇胡氏,追根溯源,始祖胡道夫,福建龙溪人,旧家原居古县南之东山湖仔寨(今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管辖,裔孙后称“漳湖旧家”),宋赐进士出身,授员外郎袭授玑阁使。

北宋末、南宋初战乱不息,时局动荡,朝庭腐败,奸佞之臣当道,因受仲兄诲夫公牵连,于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与表兄徐伟公乘船避祸入潮,初栖身于潮阳丰欢乡之大坭都靖海口旧港(土名龟港)登陆暂住,(按:靖海港宋隶潮阳县辖,至明嘉靖时始属惠来县治)。随后于宋绍兴三十年庚辰(公元1160年)落籍于附近之荆陇(今惠来县京陇),遂成为入潮开基祖。

经济状况

本村以农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农业、务工、外出打工收入,大面积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白萝卜等农作物。该村截止2014年底,已有4家超市,一家路客、沙县小吃和多家快餐店等。还有多家电脑绣花加工厂和多家工厂。

农田建设

兴建京东白草尾续水闸,京西寨仔堆溪,京南石望排灌渠,京北成柏埔水溪。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00亩,有效灌溉率为9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亩。

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党员人数327人,村两委干部人数为7人,党总支部书记由胡命壮负责,村委会主任由胡世开负责。

下设四个分支部:

京东支部由胡命壮兼书记,737户,4657人;

京西支部由胡泽雄任书记,810户,4967人;

京南支部由胡凯华任书记,782户,5376人;

京北支部由胡瑜雄任书记,834户,6233人。

各个片区由各分支部书记负责。

教育建设

学校

现有两个小学和一个初中,两个小学分别为北村小学与东村小学,初中则为京陇中学。之前有还有南村小学、西村小学,但现已危楼。

旅游景点

福寿寺

福寿寺

福寿寺位于仙庵镇京陇乡,始创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共修建四次。第一次修于乾隆四十一年(1 7 76),由该乡胡学魁发心捐资并集众资,修建至越载才基本完成。之后胡学魁之子胡来庵念其父之愿,与胡明才等人进行第二次扩建,使寺宇焕然一新,清净庄严。第三次修于民国期间,由胡兴等带领善众全面维修扩建。1958年以后,由于大跃进时期破除封建迷信,僧众被赶走,寺宇被拆除,材料运去建本乡一个万头猪场,故一座庄严的佛寺变成平地。1991年八十高龄的释惟海(8岁入寺)住持,承蒙海内外信众,及汕头市陈光珍居士、香港蔡姑女士筹集巨资80余万元重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至1999年,再由释惟见法师、汕头市胡妙种、陈光珍居士等筹集巨资100余万元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斋堂、僧舍、钟楼、鼓楼,天公亭、山门、放生池、宝塔,寺庙东西四至围墙总占地面积9663.5平方米。经十余年辛苦努力,终于完成配套建筑,雄伟壮观,佛像庄严。现由惟见法师任住持,继续弘法利生。荆山古寺

一天寺

荆山古寺位于广东揭阳惠来县仙庵镇京陇乡,即汕头市潮阳区之南。创于元朝延佑三年(1316),1986年至越年另择址重建一新,1988年8月被批准开放,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及两厢僧舍、功德碑亭、梵天香界亭,奉敬有玉佛等。荆山古寺由开山祖师古峰和尚创建,原名荆山院。据现仅存《重建荆山古寺碑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建,咸丰七年(1875)重修。1950年后遭占用,被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于1986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起,另划地为寺址动工重建。1987年农历八月廿五日,落成开光。古刹重辉,磬声再传。斋堂埔戏台

斋堂埔戏台

斋堂埔戏台,位于惠来县京陇老寨内,地名斋堂埔处,万山祖庙前广场东侧。斋堂埔,据记载,原是“荆山院”遗址,因“荆山院”是食斋念佛的寺院,民间习惯称“斋堂”。荆山院,创建于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据现仅存《重建荆山古寺碑记》载,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迁西门外重建,改称“荆山古寺”。咸丰七年(公元1875年)“荆山古寺”重修。公元1950年后被毁坏、遭占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建房规划再度扩张,原址改为民房用地,“荆山古寺”再度西迁新建,即现“荆山古寺”,俗称“西门庵”。

乾隆后期在原址“荆山院”外新建“万山祖庙”一座,为木结构。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重建,内匾『是祖是神』,清末光绪年间重塑金身,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重建三山。

戏台,现状建于公元1958年,坐东向西,为单层复盖,建筑占地约120平方米,露天广场约800平方米,可容纳三千余众看戏。据推测,历史上戏台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位于万山祖庙对面,坐南向北,正对万山祖庙,为露天土台,作为乡中游神赛会,祭祖庆典等重大活动,演戏娱神之用。

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戏台部分材料是拆毁寨、内外祠堂、庵庙等建筑物所集合建设而成。五十年代中,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双百“方针,当时的京陇生产大队主要领导等人组建了京陇潮剧团,演戏活跃民众文化生活,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盛事,京陇潮剧团演出活跃于惠来境内,深受群众欢迎,是惠来县颇有名气的乡村剧团之一。直至文革期间停演古装潮剧,八十年代初恢复传统剧目演出,京陇潮剧团又风靡一时。如今戏台历经六十余年风雨飘摇,饱经年代沧桑,面目早已残旧不堪,基成危楼,难挑起现代演出之重担。

据说,戏台的状况近期得到有关领导和乡贤们的重视,重建工作已提上日程,前期工作亦己逐步展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戏台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京师桥

京师桥,位于京陇古城西南方向排流溪处,是通往青州、狮石、象岗、周田主要一条要道,在古代该桥以柴木架成,被称“柴桥头”一直沿名至今。

到了后来在该桥采用了石板条架成,且在该桥一侧架起石“渡槽”,其作用是接顶溪水库水灌溉农田,而九十年代末该桥采用钢筋砼建成使用,立石碑命名该桥为“京师桥”。

历史人物

胡禄

“万山祖庙”

胡禄,字则万,号万山,建潮胡氏八世孙,惠来县京陇乡人。生于元至元乙亥年(公元1335年)九月廿三日,卒于洪武丁未年(1367年)四月十三日,公虽青壮,但有拨乱反正救难之豪情,以雄心贯日月以正气凛山河,举义旗,并授任广东省潮州总管,任职时为人正直,曅生无愧,办事公道,浩气长存,具有英勇安天下的精神。

正值当时,元末不道,不得人心,怨声载道,时刻战乱四起,胡禄为抗击元寇,保卫国土,庇护人民,毅然率兵于光华园(即今之惠政桥东侧寨仔山),为御敌捍患绥靖努力,使潮州一带乡土庶民赖以保存。此时胡禄受命,在1358-1361年间创立海、陆、丰、潮、普、惠十八个营寨,总寨设于重排岭,以抗贼寇保乡土。此时,胡禄受朝廷器重,授重任,由他排兵布阵,护送粮饷进京,一路风尘仆仆劳若奔驰,屡受贼寇截击劫粮,胡禄均以神勇智谋,逐次击破,免遭掳夺,所以威名大振,只要竖起“胡禄”旗号,贼寇闻风丧胆,不敢妄动,终于把粮饷送达京城。同年,元兵在靖海港登陆,胡禄获悉,调兵遣将,击败元番,一方得以安宁。

公元1362-1366年元兵多次犯扰潮阳,溪头一带告急,幸好胡禄率兵勇战,元兵胆寒,披糜丧志。十多年来胡禄率兵勇战,南征北讨,立寨野营,秋毫无犯,确是“令严三通鼓,貔貅千百万”的威严气魄,取得连续胜利。

元至正丁未年(公元1367年)四月祖公在平乱奋战,返回福建延平(今南平市地)时,无奈心力交瘁,不幸逝世,呜呼哀哉!保障一方的民族英雄,年仅三十多岁就长眠黄土,可惜矣。

时惠为潮阳村落,胡禄为众所推举,立寨“光华围”保护一方,光华惠政感恩至今,胡禄在生威武,逝后威灵,子孙刻石立碑在光华惠政处“华湖”奉祀香火。明太祖统一海内诏赏功能,为表彰胡禄功德浩存,壮志殉国,明洪武元年,送匾曰:“义勇镇郡”。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五月十五日,又钦命征虏将军右丞相徐达赐匾曰:“保障一方”。诰授“嘉议大夫同广东道宣尉使司副都元帅”官衔。

潮阳港头乡,张、刘二姓,烟灶数百,被盗寇围困将于危急,越境求救于公,公率从奋击,亲冒炮石,斩获无数,其围立改,思其恤灾救伐,全活非轻,望像附血,塑像奉敬。今港头乡当境庙内号称“胡寨官”,至今虔祀无替。

胡禄逝世后,灵位奉祀于惠来县京陇乡“万山祖庙”内,至今香烟缭绕。胡禄公是祖是神。是祖,威名远播;是神,神威显赫。圣神圣祖威灵显赫,抗元扶明保障潮汕,护佑国疆,卫荫庶民,功勋著青史,永为赤黎所铭刻记念。

胡公木

胡公木

胡公木(1901~1971),名大松,号恩乔,惠来县京陇村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归国后任陆军上校军需处长,抗战期间任广东司令官后方处主任,民国三十二(1943)、三十七年两任潮阳县长(于1941至1943年、1948至1949年两任潮阳县长)。居官廉正,惠政于民。在家乡亲自规划,建造玉带坛水利工程,解除咸涝灾害。同时出资创办小学,设置桌椅,造福宗族。

后居台湾,著书立论,作品多发表于台港报刊,晚年潜心族谱世系之收集整理,著有《胡氏百代辈序谱》、《邦衡始祖创潮族谱》、《京陇莱园纪事》等。擅书法,如为《潮汕年鉴》题词“为民前锋”,刚劲独立,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博厚雄强。

曾重修《潮阳县志》,民国30年(1941)秋,胡公木(广东惠来人)任潮阳县长,因感旧志湮灭,志书所存无几,又因广东省政府电令收集文献,国家学术机构也发函访查本县文物情况,但因续修县志事大,一时难以进行,胡公木遂主持翻印清光绪(十年)甲申重修的《潮阳县志》,以应所需。翻印的志书(铅印本)于民国31年(1942)12月出版发行,分四册。1973年潮籍旅港同胞赵资香、赵资耀昆仲出资翻印光绪志(合订本),广赠文化教育界的单位和个人。

胡公溥

胡公溥

胡公溥(1914~2003),又名大海,字命照,号恩涛,惠来县京陇人,建潮胡氏二十七世。胡公薄毕业于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步兵科(即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第二期参谋学校情报科。学校毕业后就从事军旅,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一直在前线出生入死与日寇作战,从国内到国外,从上海到缅甸,从一个少尉排长战成一位上校团长,一直打到日本投降。

医疗情况

医院

村内设有京陇卫生所和京陇村第五卫生站。

农村社保

全村有五保户56户,56人,低保户305户,96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6607人,参保率为八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