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2015年方军亮执导电影)

由网友(重写幸福)分享简介:《耳蜗》是由方军明执导,崔平易近编剧,袁志专、李乾霖、蒋凡卓丫等人主演的剧情影戏。于二零一五年九月二一日正在中海内地上映。影片改编自实真小说,讲述了天赋性听力停滞的小女孩不测迷失耳蜗后,齐野疯狂觅找,获得群众热情帮忙,终极找到耳蜗的小说。中文名耳蜗别号花开的声响正在线播搁平台一九零五影戏网上映时间二零一五年九月二一日绘面色调彩...

《耳蜗》是由方军亮执导,崔民编剧,袁志博、李坤霖、蒋凡卓丫等人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15年9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提升设计师核心价值使用指南.doc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了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小女孩意外丢失耳蜗后,全家疯狂寻找,得到群众热心帮助,最终找到耳蜗的故事。

中文名

耳蜗

别名

花开的声音

在线播放平台

1905电影网

上映时间

2015年9月21日

画面色彩

彩色

出品公司

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拍摄地点

中国甘肃兰州

拍摄时间

2014年12月16日~2015年1月3日

主演

袁志博

类型

故事、亲情

语言

普通话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外文名

Hearing Implant

最高票房

600万

奖项

第47届纳什维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国际电影奖

电影等级

G级

导演

方军亮

编剧

崔民

剧情简介

耳蜗

普通工人杨建国和他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但女儿存在先天性听力障碍,没有耳蜗不能听见声音。杨建国夫妇花了五年的时间,省吃俭用,最后用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的一个耳蜗不小心被女儿的奶奶弄丢了,他们觉得女儿有了这个耳蜗,就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所以当这个耳蜗丢失后,他们仿佛看不到女儿的希望了,他们像疯了一样全城寻找,最后发动了在兰州、郑州、乌鲁木齐、银川等多地民众参与寻找耳蜗的正能量事件。[1]

角色介绍

孙小玲
演员袁志博配音
晶晶的妈妈,她是这个生活在底层社会家庭中的弱者。她承担了这个家庭中洗衣、做饭、搞卫生、带孩子、伺候老人、照顾病人的全部家务。耳蜗丢失后,面对家里人的质疑,她既不申辩,也不反抗,全身心地寻找耳蜗,最终得到了全家的理解和尊重。
杨建国
演员李坤霖配音
一个普通的工人,和他妻子省吃俭用,用五年时间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了一个耳蜗,在耳蜗丢失后,他为了找耳蜗跟菜贩子大打出手,和家里人矛盾不断,操心不已。
杨母
演员李静配音
杨母带孙女晶晶出门买菜时丢了耳蜗,儿媳孙小玲却替她担过,令她内心很挣扎。结果出门发寻物启事,却被骗子骗去钱财。
展开全部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主创最初接到电影频道创作部负责人的任务是拍摄一部新闻纪实性影片,为此,制片人郝平、潘红阳和编剧崔民多次赴银川实地采访,在近一年时间里两次修改剧本,最终完成剧本创作。[7]

拍摄过程

影片于甘肃兰州拍摄[8],摄制组天气晴好时在室外拍,光线暗淡时则在室内拍。而为了拍摄兰州晨曦微露和华灯初上的美景,摄制组冒着严寒于凌晨4时上山架起摄像机,拍摄到早上11时结束,下午4时到晚上11时又接着开工。

为了布置杨家特定的生活场景,剧组观看了城关区一些老旧小区的出租屋,最后导演方军亮挑选了张家园一套老房子,屋子又破又旧。剧组入住后刷了灰墙红门,置办了符合剧情的沙发、床、冰箱、灶具等生活用品,还买来盆花、玩具、鱼缸、小摆件。并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在付家巷拍摄的小区外景与张家园的室内镜头组接起来。

为体现寻找耳蜗的过程,影片多次在公共区域拍摄,人流量大,开放式拍摄难度高,所以剧组全员维持秩序,劝导围观群众,以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

幕后花絮

1.影片为更加真实,在拍摄袁志博在兰州闹市区发传单的戏时采用偷拍的手法,因此也遇到一些真实的热心市民。

2.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影片中有台词的人物都是由专业演员饰演,只有一句台词的环卫女工由国家一级演员段亚军饰演,而国家一级演员梁栋为了饰演没有台词的拾荒人一角,特地从浙江横店赶到甘肃拍摄。

3.李坤霖在阅读《耳蜗》的剧本时被剧本所感动,几度落泪。[5]

播出信息

制作发行

后期制作

电影频道后期制作基地金金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摄制公司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3]

出品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获得荣誉

时间

奖方

奖项

获奖者

结果

2015年12月18日第15届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一等奖《耳蜗》获奖[4]
2016年5月第47届纳什维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国际电影奖《耳蜗》获奖
田纳西州州长特别奖《耳蜗》获奖

作品评价

《耳蜗》真实地描述了杨家一家人和社会各色人等所经历的一次心理、道德和感情上的阴晴圆缺、去伪存真。作品不是回避而是真实展现剧中人物足够的痛苦、足够的焦虑、足够的挣扎,同时让观众从草根的视角看到生活的曙光:凡人之真、凡人之善、凡人之美;暖意和明亮;社会生活的走向和主流。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是这部影片的着力所在。影片就在本真的生活中,拍人的故事、人的情感、性格、命运、酸甜苦辣,塑造出孙小玲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困境与拼争,折射社会百态,寻找人性的逻辑和理性的价值,表达人文关怀。(甘肃日报评)

《耳蜗》引领风尚但又不是高台布教,是底层叙事,草根叙写,小切口,大深入,一只耳蜗连接起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属于在一片追求娱乐狂欢、强刺激、重口味电影风潮中的一部久违的、难得的苦情戏,是温暖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评)

《耳蜗》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带着一种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又多是通过具有特殊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艺术的道德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也密切地融合在艺术对人生活自由创造的反映中,所以剧本中突出了艺术形象的教育,特别是对人的文明教育、道德教育。采用“以小观大,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用无数细节来展示人物改变人物的进程,把宏大的叙事语境隐藏在一个个精心铺垫的故事中。意象在该片中使用得非常到位,鲜花、耳蜗、注射器等意象的使用颇见功力。(兰州日报评)[6]

参考资料

1.李坤霖为爱出演《耳蜗》 坦言看剧本时多次落泪 · 搜狐网(引用日期:2020-01-07)

2.演职员表 · 1905(引用日期:2020-01-07)

3.机构信息 · 电影网(引用日期:2020-01-07)

4.第十五届电影频道出品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落幕 ·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2020-01-07)

5.李坤霖为爱出演《耳蜗》 坦言“看剧本时多次感动落泪” - 中娱网 · 中娱网(引用日期:2022-02-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