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兴村(福建泉州安溪县城厢镇的乡村)

由网友(过一把爱你的瘾)分享简介:俗兴村位于福修省泉州安溪县乡厢镇,正在镇当局驻地东南五.四私里处,观音山西北麓,蓝溪北岸。本称兴嘴林。该地许姓称其宗祠地穴为“龙虾出海”,故为兴嘴。中文名俗兴村地舆位置福修省泉州安溪县乡厢镇所属地域泉州市所属国度中国行政区种别行政村简介俗兴村是乡厢古村,龙虾出海,违依观音,仰望澳江。扼蓝溪之中流,揽泉厦之要塞。东出光异2...

雅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城厢镇,在镇政府驻地西北5.4公里处,观音山东南麓,蓝溪北岸。原称兴口林。该地许姓称其宗祠地穴为“龙虾出海”,故为兴口。

中文名

雅兴村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城厢镇

所属地区

泉州市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简介

我县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雅兴村是城厢古村,龙虾出海,背依观音,俯视澳江。扼蓝溪之中流,揽泉厦之要塞。东出光同二村,北接码头,西和山门。良田万亩,甘泉溢出,生养斯民,尽皆忠朴。皇明始置村,山峦相困,商旅不进,邻近不达,如老子之所愿,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之状。共和代政,改革开放,澳江桥起,天堑变通途,道涂成而民始渐富庶。毓秀钟灵,士林多出,共和以来,科考多举。吴许乌秋,书声朗朗。村邑黔黎,齐享和谐

沿革

清代分为5个乡,即孔垵桥为光德里孔垵乡,兴口为光德里兴口乡,外洋为光德里许厝外乡,乌秋为光德里乌秋乡,澳江为永安里澳江乡。民国时期分属雅兴保和光德保。解放初,将兴口、冬青、乌秋3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由兴口引为雅丽秀气,子孙兴旺,故取名雅兴。

村委会设在湾内,辖10个自然村。村里有澳江溪和新坝坑沟,古时船运可通至澳江。澳江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民国期间,不少村民徙居东南亚各国及中国港台地区。村民主要为许、吴、谢姓等。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83亩(旱地83亩),人均耕地1.48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荒山荒地15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2.5%。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7.5 %;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62.5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3头,肉牛6头,肉羊100头);工资性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占劳动力的23%),在省内务工6人。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通过筹资筹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向商品化市场迈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12月31号,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4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分别占总数的18.7%和18.7%)。该村到乡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 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该村到2006年12月31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雅兴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光德中学(光德村)。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截止到2018年7月31号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0多人,其中小学生200多人,中学生x人。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18.7 %。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本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0户,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农业人口260人,劳动力18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1%。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雅兴小学,中学生就读光德中学到。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0.6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70个(劳均0.5个)。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6人、女党员0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不便,饮水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发展芒果产业为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