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所因难(唯识所因难)

由网友(我想要一朵花)分享简介:唯识所果难是梵学术语,是“唯识9难”的第1难。注释梵学术语,那是“唯识9难”的第1难。外人难曰:由什么学理去建立唯识之义呢?论主问曰:如《华宽经》说:“3界唯心”。《解深密经》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楞伽经》说:“诸法皆没有离心”。《无垢经》说:“无情随心垢洁”。《阿毗达磨经》又说:“成绩4智的菩萨,就能悟进唯识无境...

唯识所因难是佛学术语,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

正文

宗教类图书 沫沫小姐的书店 孔夫子旧书网

佛学术语,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外人难曰:由什么教理来成立唯识之义呢?论主答曰:如《华严经》说:“三界唯心”。《解深密经》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楞伽经》说:“诸法皆不离心”。《无垢经》说:“有情随心垢净”。《阿毗达磨经》又说:“成就四智的菩萨,便能悟入唯识无境”。什么叫做四智?即一、相违识相智,二、无所缘识智,三、自应无倒智,四、随三智转智。菩萨成就以上四智,对唯识的道理决定悟入。所以《厚严经》上有颂曰:“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意思是说;八识的所缘,都不是离开了其自体而别有外境。所以我说一切有为、无为、世、出世法,都唯有识,而没有其余的外境。在经论上,诸如此类的证明很多,非止一颂。眼等五识中的任何一识,和其余的四种识一样,不能直接缘取离自眼识的色等。因为共余的识也是识,和眼识等一样,也不能直接缘取离开自识的各种事物。这种直接所缘,肯定离不开识,相、见二分随一所摄,如彼能缘的见分。因为是所缘法,就如相应法一样,肯定离不开心法和心所法。像这样的正确道理,不只一种,确实能够证明唯识道理,所以对唯识应当深刻相信并接受。心外所计的实我、实法,是不存在的;真如空理和能缘的识不是没有的,这样初离有、后离无,所以符合中道实理。弥勒菩萨依这种道理,说了二首偈颂曰:“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颂文的意思是:“有情虚妄分别的心是有的,但在这虚妄分别的心里,能、所二取或我、法二相,那是没有的。虚妄分别的心裹,唯有胜义谛的空性;此空性中,也唯有世俗谛的虚妄分别。虚妄分别是有为法,空性是无为法。一切有为、无为,由于二谛有故,所以非空;二取无故,所以非不空。这二谛的有、二取的无、及虚妄分别与真空的互有,并不是一味的说空,也不是一味的说有,而是分别中有空,空中有分别,就叫做符合中道。”这两首颂,虽然是依染分的依他而说,实际上这种道理亦有净分的依他,这是意在言的外说法。见《成唯识论》卷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