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口乡(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辖乡)

由网友(多情的杀手)分享简介:窑嘴镇濒临瓦埠湖,位于寿县乡南一零私里处,邻接寿秋镇,南取堰嘴镇、陶店归族城交界,东取淮南市及少丰县隔湖相视。齐镇耕高空积六.五万亩,人嘴二二九九六人,辖一九个行政村以及一个街谈。二零三省谈直通南北,地舆前提奇特,火产资材富厚,经济情况优胜。正在“加速成长、富平易近弱镇、周全设置装备摆设调和窑嘴”方针的感召下,窑嘴镇哄骗原镇区位上风,...

窑口镇濒临瓦埠湖,位于寿县城南10公里处,毗邻寿春镇,南与堰口镇、陶店回族乡接壤,东与淮南市及长丰县隔湖相望。全镇耕地面积6.5万亩,人口22996人,辖1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203省道纵贯南北,地理条件独特,水产资源丰富,经济环境优越。在“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全面建设和谐窑口”目标的感召下,窑口镇利用本镇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前景。[2]

中文名

窑口乡

外文名

Township kiln mouth

地理位置

寿县城南10公里处

人口

22996人

电话区号

0554

车牌代码

皖D

邮政区码

237000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淮南市

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6.5万亩

经济

发展寿县古城门票,寿县寿县古城攻略 地址 图片 门票价格

窑口乡

改革开放30年来,乡党委政府一直以强乡富民为宗旨,带领全乡人民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30年来全乡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群众生活逐步迈向小康。全乡人民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移民迁建、保庄圩建设、“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小集镇建设等工程都是全乡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当前,一个经济腾飞、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新星正在古城南郊冉冉升起,并将散发出绚丽的光彩。30年来的成就概述如下。农业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在“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和谐窑口”目标的感召下,窑口乡利用本乡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前景。全乡农业以生产小麦、水稻为主,油菜、豆类及棉花等经济作物为辅。随着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畜牧水产养殖也在不断壮大。2007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了1.6亿元,粮食总产8.4万吨,油料总产552吨,棉花总产达140吨。水产品产量达1296吨,畜牧业总产值达1112万元,人均纯纯收入达到3000余元。

乡镇企业

全乡个体工商户已由改革初期的十余户发展到现在的262户,创办民营企业25家(分布在寿六路民营经济长廊的有1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纳税5万元的民营企业4家。全乡年均劳务输出4800余人,每年劳务总收入近亿元。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抢抓机遇,筑巢引凤是乡党委政府的目标。总投资1000万元的寿县浙慈打火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光辉皮具厂、投资6000千万元的云锦科牧养殖公司投资500万元的皖渝特种野猪场等10余家招商企业先后落户窑口,吸纳本乡富余劳力1000余人。

招商引资

窑口乡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全乡干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和谐窑口”目标不懈奋斗的结果,30年的发展变化让窑口乡羽翼渐丰,正待展翅腾飞。

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粮食总产5万吨,油料总产4700吨,棉花总产达510吨。通过近几年的调整、充实、提高,全乡民营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抵御市场冲击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62户,民营企业25家(分布在寿六路民营经济长廊的有1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纳税5万元的民营企业4家。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抢抓机遇,筑巢引凤是乡党委政府的目标。总投资1000万元的寿县浙慈打火机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200万元的光辉皮具厂以及山东客商投资600万元的窑口玻璃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招商企业先后落户窑口,招商引资呈现可喜的局面。

社会

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窑口乡濒临瓦埠湖沿岸,易涝受旱,农业风险历来居高不下。30年来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排灌能力,连年水毁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推进了全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30年来共开挖贯穿全乡的主渠道约18公里,支渠全长约40公里,兴修大小沟塘540多口,可蓄水100万余立方,先后在各村共新建改建排水电站22座。近年来又投入巨资对本乡杨岗闸等大电站进行了改建扩建。受益耕地面积达6万余亩。水利设施的不断改善逐步扼制了本乡历年易涝受旱的窘境。

通讯电力

30年来全乡在电力、邮政通信、电视广播等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进步。到2007年底全乡已拥有照明等生活用变压器54台,配电容量2880KVA,排灌及企业用电等专用变压器19台,配电容量2390KVA。已架设10千伏线路64KM,0.4千伏线路75.22KM,0.22KM线路70.4KM。全乡目前年供电量达到484万千瓦时,已实现了村村组组户户通电。

截至2007年底,全乡电话座机用户已达5400余户,袈设电话线路总长达120KM。现有ADSL用户50户,电信年营业收入98万余元。另外,在窑口境内已袈设联通、移动发射塔共10多座,开办联通、移动代理点5家。全乡群众共拥有手机12000余部。邮政部门由改革初期仅一间房屋的代办点逐步发展为如今已有总占地面积达1800平方米邮政大楼的窑口邮政所。邮政业务量逐年加大,2003年来还陆续开办了三家邮政农资连锁店,主要业务为农资配送,品种有种子、农药、化肥等,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30年来全乡还在各行政村共配备各种广播扩音机20台,总输出功率为1.2万KV,安装25W、12.5W、小喇叭等各式喇叭270只,广播覆盖率达到100%。随着信息业的发展,目前本乡辖区内已建有线电视接收站2个,终端用户达到500余户。2006年乡党委还为全乡各村及中小学校共计免费建了13个电视上网站点,主要用于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目前各安装单位收视活动正常,摇控器握在手,广大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可尽知天下信息。

教育

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是30年前的1978年的11.8倍,贫困人口下降至432人,占总人口的7.2%,全乡大部分群众跨入了小康行列。随着经济发展,窑口乡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目前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巩固率99%,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5倍增。

医疗

30年来全乡共向中小学投入危房改造资金400万余元,改造D类危房10000多平方米,基本消灭了D、C类危房。全乡医疗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合参保率达到75%以上。

社会保障

农村五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病残、老弱、孤寡、特困等弱势群体得到了妥善救济救助,救助标准也在逐年提高。近年来还切实加强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乡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安装建设第一期饮水安全管道67.4公里,初步解决了2800户,11000人的饮水问题。

水利建设

水患

完成治水宏伟工程,实现安民富民。窑口乡濒临瓦埠湖沿岸,位于安丰塘灌区末稍。全乡三面环水,湖岸线长达25公里,海拔22米以下耕地面积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水”是制约该乡发展的瓶颈,非涝即旱,是远近闻名的“老灾窝”。30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窑口乡人民连年与水患作斗争的历史。为扭转本乡因“水患”而导致发展滞后的局面,2006年初窑口乡借助国家综合治理瓦埠湖的东风,加大了治水安民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了保庄圩工程和移民迁建工程建设,改建了窑口大电站,全乡治理水患工作迈出了里程碑式一步,加快了本乡沿湖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工程

窑口保庄圩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千万元,长16.66公里,占地面积1200余亩,设计海拔高程25.99米,保护面积25平方公里,贯穿全乡沿湖十一个行政村近200个村民组。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除新筑堤坝外,还新建大型排涝站3座(自排与抽排相结合,装机总量900KW),新建排涝涵6座,灌溉涵16座,新增防汛道路17公里,新建管理设施500平方米,该工程的实施可保护全乡5200户,2.3万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该工程为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安置工程项目之一,也是2006年寿县十大工程之一。该项目的实施,为窑口乡的防洪灌溉和道路交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防洪。它的建成能将窑口乡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能防御“91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二是灌溉。在实施过程中,还新挖“当家塘”50余口,蓄水130万方,可增加灌溉面积近万亩;三是交通便利。保庄圩工程全面完工后,其5米宽堤顶将修建“泥结石”路面,两端直接与“寿六”路相接,将为本乡沿湖所有村的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为今后寿县瓦埠湖旅游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民建设

窑口乡移民建工程建设最初开始于2004年8月。乡党委政府按照“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和相对集中的要求,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前后两次申报第三批移民迁建户达到1277户,共安排了5处移民迁建点,完成土地置换550亩。该项工程争取项目资金3105.9万元,拉动民间投资3000余万元,总投资约6千多万元,目前,该工程第一批1277户已完成初步验收,达到入住条件,第二批500户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相关配套正在紧张施工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解决1800户低洼地区居民的防洪居住问题,同时实现了建镇聚民的目标,提升了集镇规模。

电站

窑口大电站于2006年8月开始改建扩建。总投资5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30万元,地方配套21万元。该工程已于2007年底前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本乡北部56村民组13000亩耕地用水难问题,每年可减轻群众抽水负担24万元,增加收入91万元。改扩建后的窑口大电站灌溉工程,建电站1座,装机2台套/150千瓦,新增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条件1.2万亩。

窑口乡三大治水工程的实施,是全乡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晶,它使全乡干群看到了希望,增强了生产生活的信心,更坚定了发展致富的决心。

交通

30年前窑口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通行条件不仅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也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乡党委政府改革开放30年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截至目前全乡共修通村公路11条,总长约80公里。自200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又切实加强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当前全乡已修通村水泥公路67.6公里,总投资达1100余万元。目前我乡水泥公路已形成以窑口街道为中心,向各村辐射,呈现出一个“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交通成了我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

文物古迹

窑口古迹

窑口乡历史遗迹甚多,仅1994年10月县文物部门通过普查记录在案的就有汉代陶家古堆古墓葬,位于今陶圩村陶圩西150米处;汉代老牛岗墓群,位于今堰拐村民组;汉代张家老坟,位于今何岗村东堰村民组东约700米处;新时器时代刘家岗头遗址,位于今后岭村刘家岗头村民组境内。另外还有位于窑口乡粮台村(原齐岗村)境内,濒临陡涧河南岸,距窑口大桥约6公里的邓家渡口、真武村今真武村民组境内靠寿六路西侧的真武桃花井、马墙村(原袁楼村)聂圩村民组东侧的袁家老坟等古遗址。

行政区划

窑口村引陈圩村粮台村齐岗村门嘴村北集村南集村宋圩村马湖村马庙村后岭村真武村袁楼村马墙村陶圩村顾圩村何岗村贾庙村杨岗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996
14825
13673
家庭户户数7775
家庭户总人口(总)28481
家庭户男14812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1]

参考资料

1.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2020-11-25)

2.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政务公开_淮南市人民政府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