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路(广东肇庆市的南北走向街道)

由网友(一切皆有可能)分享简介:天宁路位于肇庆市,是1条南北走向的街谈。南起江滨东路。北至7星岩牌楼,分为天宁南路以及天宁北路两段。中文名天宁路外文名Tian Ning Road南江滨东路分类天宁南路以及天宁北路两段北7星岩牌楼街谈简介天宁路是1条南北走向的街谈。它南起江滨东路。北至7星岩牌楼,又分为天宁南路以及天宁北路两段。天宁路名称的由去,取天宁北路嘴...

天宁路位于肇庆市,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南起江滨东路。北至七星岩牌坊,分为天宁南路和天宁北路两段。

中文名

天宁路

外文名

Tian Ning Road

江滨东路

分类

天宁南路和天宁北路两段

七星岩牌坊

街道简介

8月7日起南昌两条公交线路调整走向

天宁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它南起江滨东路。北至七星岩牌坊,又分为天宁南路和天宁北路两段。天宁路名称的由来,与天宁北路口一带(今天宁百货商场址)曾与一座天宁寺有关。

历史沿革

天宁寺原名安乐寺,始建于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由知州冯拯所建。北宋后期,兴庆军节度使郑敦义将安乐寺改称天宁寺。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知事朱深通,曾将天宁寺改名天宁万寿寺,并铸有铜钟一口。

民国6年(1917年),高要县官产处拆毁天宁寺。民国12年(1923年),始修天宁北路,并于民国15年(1926年)修成。天宁南路原名水街,民国13年(1924年)改水街为天宁南路,天宁南路南至江滨东路,北至正东路,为混凝土结构,面铺沥青,路长240米,机动车道宽11米,人行道4.5米,总宽15. 5 米,面积372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称解放南路,1981年肇庆市人民政府颁布标准地名,重用天宁南路一名。

民国时期修建的天宁北路,南起正东路,北端只修至麦大塘和麦仔园一带,后来不断向北延伸,今天宁北路已北至端州路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该路曾改称“解放北路”,1981年肇庆市人民政府颁布标准地名,复称天宁北路。

天宁北路又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由正东路至儿童公园,路面结构混凝土,路面铺沥青,路长380米,机动车道宽13米,人行道宽12米,总宽25米,总面积9500平方米。

天宁北路北段由儿童公园至端州路,路面为混凝土结构。1984年6月,将天宁北路段长472米的路面扩宽至40米,中间快车道13米,两边非机动车道各宽6.5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1.5米宽的绿化带。过去,天宁路只有寥寥数间商店,多是买鸡鸭、腊味之类,民居数十家也多为矮屋。解放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一带的商店也还不多,晚上灯光暗淡,间或有一两档小贩叫卖声,如“热蔗啦”、“裹蒸啦”之类,九点钟以后街上行人稀少。改革开放后,天宁北路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商店林立,每当夜幕降临,天宁北路的灯光夜市便开始营业。灯光夜市是由小摊贩将一部部装有活动滑轮的货摊小车推上街来,以铝质轻便的支架撑起来,再盖上红蓝条塑料布篷,拉起电灯,摊档布置得十分巧妙。这样的货摊占满街道两旁。入夜11时,又一个个地拆卸推走。灯光夜市以贩卖成衣为多,故此又有成衣街之称。灯光夜市成为城区别具特色的夜景之一。

1998年2月5日,作为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重点形象工程 — 天宁北路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天宁北路已建成为一条宽敞明亮、绿化美化、卫生整洁、秩序良好、观光购物、富有现代气息的样板大街。全长570多米的大街,包括15.5米宽的机动车道、两旁各4.4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各9米宽的人行道,两侧各3.8米宽的绿化带。新扩建的天宁北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两旁人行道种上已有4年树龄的小叶榕(连根部高约3、4米,胸径15厘米左右),并铺上美观、洁亮、防滑的花岗岩彩砖。绿化带种上俗称“朝鲜草”的草皮,并用花岗石片围筑起来。改造扩建后的天宁北路和牌坊广场形成一个相互映衬的有机整体,除提高车辆、人流的通行能力外,高层建筑、商业购物、草坪绿地等人造景观与牌坊广场、星湖水、七星岩、北岭山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有风景旅游城市的风格,又有现代化城市轮廓。

街道建筑

天宁北路两侧,修建有端州影剧院、端州体育馆、新华书店、儿童公园、宝月公园、工人文化宫、星岩影剧院、端州大酒店、工人影剧院、华侨大厦、中共肇庆市委等单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