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马(福州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由网友(和好算了)分享简介:"9头马"由陈利焕父子历经数10载陆续修成。第1座修于清嘉庆年间,大部门修于谈光(一八二一~一八五零)年间,最早1座竣工于一八七二年先后。中文名9头马起头修于清嘉庆年间简介9头马少乐鹤上镇岐阴村福庭天然村,有1组清朝平易近居修建群,雅称"9头马"。那里3座青山坐北,7溪灵火汇南,工具紫微呼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

"九头马"由陈利焕父子历经数十载陆续建成。第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大部分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最迟一座竣工于1872年前后。

中文名

九头马

开始建于

清嘉庆年间

简介

长乐人,这些你身边司空见惯的古迹,都是有故事的天使

九头马

长乐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有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头马"。这里三座青山坐北,七溪灵水汇南,东西紫微照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五峰岚横"来朝。其建筑 选址独特,围"马"建筑别出心裁,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

特点

"九头马"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分5列。主体建筑22座,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5列间隔着防火墙、夹弄,有框门相通。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红白喜事,大门、屏门、厅门一路洞开,入望"五落透后",十分壮观。南面中列墙额开设13个灯窗,悬挂宫灯照明。前有广场,四周台础高筑,"九头马"的建筑材料以木为主,使用的木料有杉木、柯木、楠木、樟木、红木、檀香木、铁梨木、黄杨木、桑丝木、……最长楠木梁10米。

"九头马"的大木作讲求变化,或平面布局变,或高低变、大小变、主次变,达到建筑艺术与便利生活的完美结合。建筑形式,有亭、台、楼、阁、轩、榭、厢……;分使用功能,有祖厅、接官厅、客厅、议事厅、喜事厅、仓库、钱库、米粜馆、书斋、健身房、武术馆、"番仔"厝、闺阁、守节楼……;各座厅堂的结构有"四瞫三"、"六瞫五"、"八瞫七"、"十瞫九",有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出游廊厅。最大的厅宽10米,采用3道杠梁。

"九头马"的小木作精巧别致,达到一流的艺术水准。藻井形式多样,有单层、双层、多层,方形、圆形、多角形。廊轩企蓬、穿鼻、距花(替木)、悬钟、斗拱、插屏、门窗户扇……几乎无处不雕。雕刻的形式有浅雕、浮雕、镂空雕、双面雕,阴刻、阳刻、镶刻;内容有自然物、民间戏文典故、三教九流故事。许多作品把诗词歌赋、金石书法、绘画雕刻诸多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有的利用不同木材的不同颜色,搭配成各种花窗图案,甚至把木头天然的蛀伤结疤融入构图,表现瓜果虫眼或老藤枯木,妙趣天成。木雕作品大多保持木材本色,有的明漆贴金,也有彩色套板衬托。

"九头马"的石刻大多用于柱础,砖雕用于门楼亭、墙饰、窗格,泥塑用于墙头饰,壁画则广泛用于内墙壁。

"九头马"的建筑艺术作品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等传统手法,给人祥瑞吉利的美好意念,如和合二仙"升平景象"、"吉庆有余"、福(蝙蝠)、禄(鹿)、寿(松鹤)、喜(梅雀)。

当年,"九头马"的露天庭院都设花圃萝架,摆大螭皮缸养金鱼,每座厅堂摆设客坐几案、鲜花古董,厅柱悬挂明漆金字板联,厅壁张挂大幅字画卷轴,其内容多是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九头马",犹如置身一座民俗艺术博览馆。

1993年,福州市文物考古队在长乐文化部门配合下,驻扎"九头马"考察25天,耗资4万元,完成一项古民居建筑调查项目,测绘描图150张,录像18盘,拍照数千张,从中筛选1200张彩照辑编成《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照片集二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