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文峰塔(清代建于重庆市的塔楼)

由网友(无论现在多糟,都要相信未来可期,无论自己多差,也要努力去改变)分享简介:梁平文峰塔,位于沉庆市梁平区梁山街谈清都村,是梁平的标记性修建。上世纪八零年月始,国度文物部分测定该塔低三五.六八米,是天下第2高峻塔,为沉庆石塔之最。平易近谚曰:“梁平有个文峰塔,隔天只有1尺8”。中文名梁平文峰塔外文名Liangping Wenfeng Pagoda所属国度中国地舆位置沉庆市梁平区梁山街谈清都村制作期间...

梁平文峰塔,位于重庆市梁平区梁山街道清都村,是梁平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测定该塔高35.68米,是全国第二高大塔,为重庆石塔之最。民谚曰:“梁平有个文峰塔,隔天只有一尺八”。

中文名

梁平文峰塔

外文名

Liangping Wenfeng Pagoda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街道清都村

建造时期

清道光七年(1827年)

高度

35.68米(上世纪80年代初)

地区

重庆市梁平区

形状

屏锦镇

文峰塔初名“文风塔”,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190年。清光绪年间,文峰塔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历时十年之久,竣工后更名为“文峰塔”。

文峰塔为重檐钻尖式建筑,塔身呈八角形,共十二层高。石塔设计精美,每层塔壁选用质地坚硬的青砂石叠砌而成,其基础稳固、构建缜密。塔身上面有十二个用以透光、通风的拱形窗洞,每层八个檐角高高翘起,让塔身有了凌空欲飞的动感。顶层每个檐角各挂一个小铜铃,风吹铃响,清音远扬,韵味无穷。第十层一侧阴刻有斗大的“文峰”二字,笔迹苍劲有力。塔门两侧镌刻“灵秀”、“文明”草书大字,倍增了石塔的文化底蕴。

历史传说

梁平区境内的西山与四川大竹交界,西山山岭交错、蜿蜒起伏,其主峰海拔1180米,高耸入云,危峰兀立,状如狐狸,名曰狐狸嘴。“狐狸”头东(梁平方向)尾西(大竹方向),嘴巴正好对着丰产粮食的梁平大坝。人们说这狐狸张嘴“吃梁平屙大竹(即吃梁平肥大竹之意)”,对梁平实在不利。于是梁平人在位于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平坝上选址建了文峰塔,以期能撑住那贪吃梁平的狐狸之嘴。此后,阡陌交错的梁平大坝上,果然日益五谷丰登。

梁平文峰塔

而据清光绪年间的《梁山县志》记载,修建文峰塔另有其因。清道光七年梁邑令徐名湘在《重建 考棚并建塔记》一文中记:梁山县为川东都会,是明代易学大儒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先生)的故乡,士习民风殊焉。当时,县里号召乡绅和富商捐资修建供文人士子参加科考乡试的考棚,最后,剩下四千七百余银两。后经商议,决定用这些银两在县城北门外修一浮图搭配风水,以作文笔,鼓励梁平后学“科甲蝉联,文章报国,当必有理学名儒,继瞿唐先生而起,为梓里光者”。

这里的“浮图”本指佛教中的佛塔,后泛指高塔。由史料可见,梁平文峰塔的修建,不是因为佛教的缘由,更不是民间传说那样,而是梁平先贤们对民众、对子孙后代的的美好希望和寄托。

历经百余年风雨侵蚀,文峰塔塔身风化严重,塔内木楼损毁殆尽。2009年5月,经梁平县文物部门努力,文峰塔修复了塔内一到十层的木楼和塔基地面及围栏,塔体防风化得到加固。

这座雄伟壮观、奇特美丽的石塔,饱受岁月磨难,倍遭战火洗礼,历经地震威胁,至今仍骄傲耸立,巍然不动,成为梁平山川一道奇丽的风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