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山后村(晶山后村)

由网友(少女红了眼)分享简介:一九七八年,人均食粮到达一六零私斤。 一九四三年一零月,建立党支部。 一九八四年五月,初设村平易近委员会。小事忘一九三三年发熟紧张火警,废弃齐村八零%的衡宇。一九四一年原村解搁。一九四二年一一月二二日(夏历10月105日)晚日军胶东推网大涤荡,纵火废弃齐村衡宇。一九四三年齐村四八户,到场8路军者五六人。一九五五年景立低级农业熟...

1978年,人均粮食达到160公斤。 1943年10月,成立党支部。 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

大事记

纪事 漫话山后村

1933年发生严重火灾,烧毁全村80%的房屋。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五日)晚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放火烧毁全村房屋。

1943年全村48户,参加八路军者56人。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40公斤,总产1.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7.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62公斤,总产10.4万公斤。 1986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乔纳金、新红星等。所产苹果获海阳县“皇家杯”比赛优质奖。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达到8公顷,产量7.2万公斤,收入7.2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15万元,其中农业58万元,畜牧养殖业99万元,林果业100万元,其它58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有麻布生产,从业人员3人,收入仅够自给。197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来,村集体建面粉厂1个,职工2人。办个体商店1个。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40人,总收入330万元,其中运输业310万元,商饮业10万元,服务业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晶山后小学,有教师1人。1987年,并入宫家苇夼联小。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1人。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60公斤左右。1978年,人均粮食达到160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500公斤,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60台,摩托车30辆,电话30部,彩电50台,电冰箱10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1978年以来,旧房逐年翻新改建成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21平方米以上。集体福利1983年,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4年,投资4万元,用上自来水。1994年,投资5万元,安装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姜世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10月,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6名。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24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葛仁全、姜福松、葛仁学、葛永南、姜常宝、姜世贤、葛仁平、姜寿军。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世兴、葛仁全、姜世花、葛仁学、姜世阳、王炳希、姜常宝、葛仁山、姜世贤、葛仁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