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文绮(诸文绮)

由网友(我是你的枪)分享简介:诸文绮,纺织真业野、教诲野、近代色织工业前驱者。兴办纺织、金融等真业,创立文绮染织博科黉舍取文绮中教。曾前后研制成尔国尾台棉线丝光机、色织布挨样机,开垦乐成的单童牌丝光线获博利,是尔国开垦丝光线产物的前驱。中文名诸文绮出诞辰期一八八四归天日期一九六二-零四籍贯江苏省武入县南门诸野村平易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熟地上海结业院校名古...

诸文绮,纺织实业家、教育家、近代色织工业先驱者。兴办纺织、金融等实业,创建文绮染织专科学校与文绮中学。曾先后研制成我国首台棉线丝光机、色织布打样机,开发成功的双童牌丝光线获专利,是我国开发丝光线产品的先驱。

中文名

诸文绮

出生日期

1884

去世日期

1962-04

籍贯

江苏省武进县南门诸家村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毕业院校

名古屋高等工业学

职业

纺织实业家

代表作品

国货与社会阶层

人物简介

上海学人艺术书店为何改成以他命名 日军说这个实业家抗日情绪强烈,儿子还研制战斗机

诸文绮(1884~1962),名人龙,上海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清末,入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染织专业。宣统二年(1910年)工科举人。创办启明染织厂,开创丝光染织,打破日本对中国染织业的垄断。染织业同业公会特制银盾一枚赠授给他,誉其为中国丝光染织业的鼻祖。民国25年(1936年)他在闵行独资创办文绮染织专科学校。民国26年校舍刚落成,即被日军占为海军驻地。抗战胜利后,为筹建学校奔走,自任校长,聘请工程师任教。设置实习工场,置办纺织机械的印染设备。为解决学校生源,又创办文绮高级中学。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抗日救国会,在日军侵略上海时,慰劳十九路军。解放前夕,参加民主建国会的爱国活动,为避免迫害去香港。北京解放后,应周恩来邀请赴京共商国是。1962年4月12日在香港病逝。

个人履历

1886年2月出生于上海。1904年上海龙门师范学堂结业。1904—1906年任上海江海关职员。1906—1910年留学日本,在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攻读化学。1910—1913年任清政府农工商部部员,后兼任无锡县立实业学校校长,江苏省立工业学校染色科主任教员。1913年创办启明丝光染厂。1916年合办大立布厂,后并入启明厂。纺织厂1919年合资创办永元机器染织厂,大新染厂,任总经理。1923年创办大中染料厂、万源织厂。1927年集资创办闵行浦海银行。1936年在闵行筹办文绮染织专科学校。1937年在神州法政专科学校、南洋医科大学任教。193—81949年集资创办中国染织银行,一度因拒任伪职,避居香港。1945—1949年创办文绮染织专科学校、文绮高级中学,任校长。1949—1950年任上海市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1950—1962年赴香港经营家庭农场,后于寓所安度晚年。1962年4月病逝于香港。

生平简介

出生

诸文绮,名人龙,江苏省原籍江苏省武进县南门诸家村,1886年2月出生于上海。诸文绮出身于商人家庭,1904年在上海龙门学堂结业后,考入上海江海关,任职员。

1906年

东渡日本,先入语言学校补习日语,次年考入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改读化学并取得上海县劝学所助学金。1910年诸文绮学成归国,经清政府留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被授予进士衔,并派任农工商部部员,后兼任无锡县梁立实业学校校长。

1911年

丝光线

诸文绮任江苏省立工业学校染色科主任教员兼教全校英文课程。任教期间,他研究纺织机械设计和制造,制成棉线丝光机并试制丝光线获得成功。于是他投身经营实业。

1913年

起至抗日战争初期,他历尽各种艰辛,兴办了多家企业,成为一名实业家。这期间他还和亲友集资在上海闵行创办浦海银行,任董事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又联合同业集资创办中国染织银行,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

1936年

诸文绮在闵行镇东首黄浦江边购地三十余亩,捐资兴学,筹建文绮染织专科学校。1946年建成开学,自兼校长。

1947年

毛纺工业

他又在闵行创办文绮高级中学。1948年11月,他和上海工商界人士章乃器、包达三等人,经中共党组织安排,从香港到北平。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返沪任上海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1950年诸文绮离沪定居香港,经营以饲养肉鸡为主的家庭农场,以后在寓所安度晚年。1962年4月患病逝世,终年76岁。诸文绮在上海解放前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先后担任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委员,纳税人会临时招待委员,法租界纳税华人常务监察委员,上海市商会执行委员,染织同业会主任委员,中国国货产销协会理事等社会公职。他在投资兴办及与人合办的企业中所任职务还有:星华地产公司董事长,宝康银行常务董事,中国布业银行、中孚信托公司、中国绸业银行、中国职业保险公司、大新化学厂、中国国货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的董事与监察人。抗战前,他曾任上海纱布、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1946年担任属慈善事业的广慈教养院董事长。诸文绮留日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九·一八”事变后,他偕同友人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还参加上海实业界人士的星五聚餐会。1946年参加民主建国会,投入民主爱国运动。

技术成就

纺织厂

诸文绮聪颖逾人,学识广博,自日本归国后,目睹纺织品市场上外货充斥,深为忧患。当时国内群众生活中必需的丝光线也不能生产,只能向日商洋行订购,利权外溢严重。1911 年,他在江苏省立工业学校任教员时,边教学、边研究纺机设计和制造,自行设计、绘制棉线丝光机图样,委托合众机器厂加工制造。棉线丝光机是丝光线生产的关键设备,因棉线漂、染都可以用手工操作,而碱液丝光必须用机器。该样机完成后他又设计丝光线生产工艺程序,以半手工式,经多次实验,试制成功丝光线。于是他专心经营实业。1913年,诸文绮集资数千元,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路创办启明丝光染厂,自任总经理。该厂采用西法丝光工艺,生产出质量可与进口货媲美的产品,销路甚畅,除供应江浙市场外,还远销华南、华北各地,一时供不应求。在此期间,他经研究试验,获得了在丝光碱液中加入猪油,以增加渗透,提高质量的创新经验。1914年,他潜心创名牌产品,向北洋政府提出申请,获批准专利五年使用双童牌注册商标,生产各种丝光线,并设立发行所。双童牌丝光线产品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特等奖,声誉日隆。染织同业公会特别制成银盾一枚,誉之为丝光业鼻祖。诸文绮在发展实业的同时,注重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1916年,启明染织厂将提花木织机改进为铁木动力机。1924年他研制出色织布打样机,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设计新的花色布样时因必须先上布机试织样品而造成大量布匹浪费的问题。这种打样机不仅在色织业中被普遍应用,在毛纺织行业中应用也很广。

1911年以后,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大量倾销货品。当时英、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机制棉纱、棉布(俗称洋纱、洋布)大量运华出售,民族工业处境极为困难。诸文绮崇尚实业救国,在丝光线生产获得成功之后,决心扩大规模,兴办纺织实业。

抗日战争

1913年,他创办启明丝光染厂。1916年兼并合资创办的大立布厂,改名为启明染织厂,设立染、织两部,生产花色丝光线府绸、线呢、被单、毛巾被、浴巾、台布、围巾等。为扩展生产经营,在南市制造局路徽宁会馆,租地建造新厂房,并在今延安东路设发行所。1918年7月14日《申报》记载,“启明厂营业数最初不过数万元,而至1917年底已超过百万元。”启明染织厂的生产规模,在当时上海染织工业中,名列前茅。1919年秋,诸文绮先后与人合资创办永元机器染织厂和大新染厂。1923年他又集资10万元创办大中染料厂,同年又合资创立万源白织厂和上海万源二分厂,生产坯布。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诸文绮深感金融调剂对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当时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在我国租界设立银行,控制上海金融。他即从事筹组银行,于1927年先后创办浦海银行和中国染织银行,任董事兼经理,致力于调剂同业间的资金往来,博得同行的好评。诸文绮深知企业要发展,同业必须协力合作,于1919年创议组织染织同业公会。公会成立后,他被推举为主任委员。

诸文绮兴办染、织生产和染料制造工厂,设立发行所,经营银行,融产、销、金融于一体,兴办的实业顺利发展,为我国早期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诸文绮以百年树人,造福桑梓的胸怀,用经营实业所得,建设学校,培育人才。1936年,他依照私立学校办学规定,筹足基金,聘请教育专家及染织工业界知名人士为校董,组织校董会,在闵行镇东,黄浦江边拓地三十余亩,建造校舍及染织实习工场,置备机械、仪器、标本、图书、校具。经积极筹备,文绮染织专科学校获准立案,计划招生开学。这时,“八·一三”抗战爆发,沪闵相继沦陷,校舍被日军宪兵司令部侵占,学校遭受浩劫。虽然办学一开始即受挫折,但诸文绮并不灰心,迨抗战胜利后,他复集中财力,修葺校舍,补充设备,积极复校。当时地方上无水、电供应,他自置发电和抽水设施,重组校董会,改订章程。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终于在1946年秋,正式招生开学,他自兼校长。该校是一所三年制专科学校,设染织科,招收高中毕业生,传授纺织、印染技术。1949年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1950年并入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之后又经院系调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即今中国纺织大学)。

诸文绮办学有方,治学严谨,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他聘请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学校的名教授以及纺织印染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上课;他重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学校有实习工场,寒、暑假期间由学校介绍学生到纺织、印染工厂实习,毕业前另有毕业实习;他重视对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培养,设立奖学金和工读制度,品学兼优者可获甲等或中等奖学金,经济困难者可申请工读,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做服务性工作,免缴学杂费。学生毕业时由学校设法介绍职业。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共有两届学生毕业,计百余人,离校后都发展成为纺织工业的技术骨干。

诸文绮是位深受学生尊敬的好校长,是青年的好榜样,学生至今缅怀他,对他的办学业绩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感念不已。在办学期间,诸文绮不仅千方百计筹捐经费,还不顾年老体衰,每日乘车颠簸往来于沪闵之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勤劳俭朴,和蔼可亲,视学生为子弟,自比为学生家长,经常与学生谈心,勉励学生要“为学校的荣誉,为轻纺工业这根民族工业支柱,做增强和加固的工作。”他为毕业生的题词是“信、勤”二字,这也就是他毕生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他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和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尊敬,也是他一生谨遵“信、勤”的结果。

诸文绮还于1947年在文绮染织专科学校附近创建文绮高级中学。当时闵行全镇仅此一所高级中学,为闵行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增添了机会,地方乡亲感激不尽。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管,1951年与上海县初级中学合并,易名为上海县中学(现闵行中学)。

主要论著

1 诸文绮。发刊词。染织纺周刊,1935,1(1):1-2.

2 诸文绮。国货新路。染织纺周刊,1935,1(10):145-147.

3 诸文绮。国货与社会阶层。染织纺周刊,1936,2(9):997-99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