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村(云南省保山腾冲县芒棒镇马场村)

由网友(我不求太多)分享简介:所在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芒棒镇马场村,属于山区。间隔镇一零.零零私里,领土面积一九.九七平方私里,海拔一七零零.零零米,年平均气温一七.零零℃,年升火质一六零零.零零毫米,相宜莳植火稻、包谷等农做物。有耕地二九二一.零零亩,此中人均耕地零.七四亩;有林地一六八五六.四五亩。齐村辖二四个村平易近小组,有庄家九五四户,有村落...

地点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芒棒镇马场村,属于山区。距离镇10.00公里,国土面积19.97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2921.00亩,其中人均耕地0.74亩;有林地16856.45亩。全村辖2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54户,有乡村人口4071人,其中农业人口3974人,劳动力266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40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3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2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中文名

马场村

面积

19.97平方公里(2021年)

人口

4071人(2021年)

所属地区

云南省保山腾冲县芒棒镇

基础设施

腾冲市芒棒镇三举措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乡村振兴

该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1024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02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9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86户。该进村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1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2056.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1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该村到2014年底,有2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1]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21.00亩(其中:田1992.00亩,地929.00亩),人均耕地0.74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6856.4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1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24亩,主要种植草果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7645.75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39.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59.00万元,畜牧业收入1103.6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308头,肉牛699头,肉羊740头);林业收入374.9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643.89万元,工资性收入54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28.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41.8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65人,在省内务工470人,到省外务工295人。[2]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玉米,主要销售往本县。2014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245.5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水稻、玉米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954户,共乡村人口4071人,其中男性2137人,女性1934人。其中农业人口3974人,劳动力2665人。到2014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67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3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1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9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21.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310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57.67万元,有固定资产28.26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37.77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3]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马场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腾冲四中。该村距离小学校5.00公里,距离中学1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17人,中学生123人。该村到2014年底,有2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到2014年底,有2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文地理

马场村位于龙川江西岸,“陡山寺”东麓,东接龙川江、南与本乡马家村、红豆树村相毗邻,西与腾越镇“陡山寺”梁子为界,北与郑山村、大水塘村相通,地势走向西高东低,交通主要干道有一条,芒棒至黄草坝,辖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傈僳为主的民族,距乡政府和种田处10公里,是明显地住山种坝山区村,经济主要来源靠饲养仔猪及种茶、草果、核桃。

马场的称谓是顾名思义的饲养“马”的场地,解放前夕利用该处地势开阔、平坦、草园宽广、气温适宜马群生殖繁衍的独特优势进行养马,由此而得“马场”之称。这里的马高雄、健壮、抗病,尤其是倔强耐力的特性,每年立秋后有很多外地商贩、商号到此买马,名气鼎盛。解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人户的增多,生产生活的需求,把牧场开挖中生产,种茶、种核桃,马群随着年月流失,就只留下“马场”二字为此地名。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3个,党员总数90人,党员中男党员72人,女党员18人。团员160人。[4]

新农村建设

马场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结合“美丽乡村”社区建设活动,利用境内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重点。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突出主导产业强村,不断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变革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尽快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气爽”的建设要求,成为“秀美、宜居、宜业”的 美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到2014年底,有2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参考资料

1.基础设施 · -(引用日期:2017-01-08)

2.农村经济 · -(引用日期:2017-01-10)

3.村务公开 · -(引用日期:2017-01-11)

4.基层组织 · -(引用日期:2017-01-1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