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节能技术(能源与节能技术)

由网友(时间陪我寂寞)分享简介:动力取节能技能是1原出书册本,注释语种为简体中文,接由中国电力出书社出书。中文名动力取节能技能做者黄艳劳出书社中国电力出书社页数三八一开原一六出书时间二零零八年一二月一日装帧精装ISBN九七八七五零八三八一九一六内容简介《动力取节能技能》为平凡高档教诲“1015”国度级计划学材。动力是人民经济的根蒂根基,正在社会可连续成长中起...

能源与节能技术是一本出版书籍,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交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中文名

能源与节能技术

作者

黄素逸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数

381

开本

16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381916

内容简介

中国广东省电力供需调节适用能源管理系统实证项目总结会暨节能技术交流会

《能源与节能技术》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与节能技术》详细地阐述了能量与能源的概念,能源资源,能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源与环境,能量的转换与储存,各种燃料,电能、核能、可再生能源、氢能等与能源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对节能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包括先进的节能技术、热能和电能的节约、重点耗能领域的节能等。

作者简介

黄素逸,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1月25日生,湖南湘潭人。1961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留校任教至今。1981-1983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研究员,1989-1990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高级研究员。1994年应德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赴德、奥、瑞士等国讲学。2003年又应邀赴台湾,在台大、清华、交大、成功大学、长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讲学。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六、七届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第三届热电仪自控学部组成员。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能源领域咨询组专家,湖北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特约研究员,武汉市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黄素逸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转换与利用;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量测试技术;采暖、制冷与空调;生物传热;材料加工中的热物理问题等。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教育部重点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科委高新技术基础研究等十余项课题,通过这些基础研究,不但培养了大批的研究生,而且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20篇论文。黄素逸教授也注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近几年先后与钢铁企业、发电厂、炼油行业合作开发了不少新产品,攻克多项生产技术难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椭圆矩形翅片管散热器等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奖。黄素逸教授的著作颇丰,主要的译著有:热物理量的光测;热辐射传热;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流动显示;传热学;锅炉与热交换器的传热强化;采暖、空调制冷手册;计算流体力学基础;能源科学导论;动力工程现代测试技术;场协同原理及强化传热新技术;能源概论;能源与节能技术。王晓墨女,1974年4月出生。2000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副主任。承担《传热学》、《核动力装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小尺寸通道内沸腾现象的研究以及核动力装置内的传热和流动问题研究等。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防基金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第二节 能源资源、供应与消费

第三节 能源与环境保护

第四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能量的转换

第一节 能量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

第四节 能源利用分析

第五节 能量的储存

第三章 燃料

第一节 煤炭

第二节 石油及其制品

第三节 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燃料

第四节 核燃料

第四章 电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力发电

第三节 水力发电

第四节 先进发电技术

第五章 核能

第一节 核能的概述

第二节 反应堆

第三节 核电站

第四节 核电站的安全性

第五节 21世纪的核能

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

第一节 太阳能

第二节 风能

第三节 地热能

第四节 生物质能

第五节 海洋能

第七章 氢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氢的制取与贮运

第三节 燃料电池

第八章 节能概述

第一节 节能的目标和领域

第二节 节能的法规和措施

第三节 节能术语与技术节能的途径

第四节 节能的技术经济评价

第九章 先进的节能技术

第一节 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第二节 强化传热技术

第三节 余热回收技术

第四节 隔热保温技术

第五节 热泵技术

第六节 热管及其在节能中的应用

第七节 新型高效换热器

第八节 空冷技术

第十章 节约热能和电能

第一节 节约热能

第二节 节约电能

第三节输配电系统节能

第四节 用电终端节能

第十一章 重点耗能领域的能

第一节 工业窑炉和锅炉的节能

第二节 建筑节能

第三节 交通运输系统节能

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