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河乡(溢河乡)

由网友(空人空心空世界)分享简介:岚皋县溢河城地处国度级丛林私园——南宫山麓下,距县乡一零私里,二零七省谈脱城而过。中文名溢河城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岚皋县面积九八平方私里人嘴六八八三国民族汉族特点财产游览业闻名景点南宫山溢河城简介岚皋县溢河城,齐城辖九个村,七二个村平易近小组。一六六二户六八八三人。二零零五年人均出产食粮五二零私斤,人均杂支出一八五零元。齐...

岚皋县溢河乡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脚下,距县城10公里,207省道穿乡而过。

中文名

溢河乡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岚皋县

面积

98平方公里

人口

6883人

民族

汉族

特色产业

旅游业

著名景点

南宫山

溢河乡简介

当 美丽乡村 邂逅溢泉湖,一场华丽蝶变正在上演

岚皋县

溢河乡,全乡辖9个村,72个村民小组。1662户6883人。2005年人均生产粮食520公斤,人均纯收入1850元。全乡总面积98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后有耕地面积7000亩。境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地下矿藏30余种;各种中药材600余种,仅名贵中药材杜仲就有5万余亩;有大鲵、麝、鹰、雕等各种珍稀动物,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AAA级森林公园——南宫山,近几年,乡党委、乡政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兴畜牧、攻魔芋、抓蚕桑、壮旅游,全乡经济稳步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有“陕南第一村”之称的宏大村,有3000余亩的库区湖面,有具有优美传说的“天池”,有高耸入云号称“铁打江山”的羊角寨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蕴藏着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南宫山景区

以原始奇特的自然山峦,林壑、奇石、溪泉、云海为主要景观特色。由基性熔岩石林、奇石独特地质景观,呈带状分布于南宫山侧岭脊附近,怪石嶙峋、石柱林立,最高达百米。奇石熊猫、鳄鱼石、八戒石、天象石等,为北方地区罕见。区内森林茂密,林相丰富,气候宜人。有植物千余种,其中珍贵稀有树木有珙桐、楠木、红椿、玉兰、杜娟等。珍贵的大鲵等鸟兽百余种。还有武学馆、宝莲洞、双河古桥和百子洞古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是开展旅游观光、森林浴、避署休憩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山上始建道观,至清代逐渐演变成佛教胜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在金顶莲花盆中圆寂,真身百年不腐,为南宫山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宏大村景区

溢河乡宏大村距岚皋县城20公里,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脚下,平均海拔860米,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境内辖8组199户779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省计划生育新农村和全市卫生模范村。

近年来,宏大村抢抓机遇,依托南宫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集中打造巴山人家农家乐品牌,不断培育壮大旅游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的格局。先后完成村道硬化、人畜饮水、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旧房改造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村容村貌的明显改善,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村60%的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0余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目前,已建成农家乐12户,农家宾馆10户,旅游纪念品专卖店3户,农家超市1户,多功能会议室一处。一次可接待500余人就餐,100余人住宿,60—200人开会。今年“五一”三天假期,宏大村接待游客4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10万元。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7省道、旅游专线、村组道路连通千家,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覆盖全乡,工赈移民、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惠及万户,乡政府办公大楼、“一中三小”教学楼、派出所办公楼、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拔地而起。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已初步形成。

特色产业

养鱼业

溢河村距县城12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总面积9.5平方公里,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薯类为主。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245户944人, 2009年人均纯收入 3250元。

溢河村是蔺河水电站库区移民大村,全村好天好地被淹没,大部分移民户无地可种,没有稳定的收入,生产生活非常困难,全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各种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探索失地移民户发展生产的道路,摆脱移民户生存艰难,发展无路的窘境,解决移民户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溢河村依托库区水资源,在多次外出考察和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网箱养鱼,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发展网箱养鱼大户60户,养鱼1000箱,投放鱼苗 万余斤,群众共投入资 万元。目前,鱼苗长势良好,预计年底可收入 余万元。

魔芋产业

溢河乡高桥村位于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服务区,辖7个村民小组143户553人,有林地1200余亩,耕地784亩,其中梯田264亩,旱坡地520亩,是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和小康示范村,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魔芋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2009年被确定为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和全县综合扶贫示范村。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其中魔芋人均收入2700元。

近年来,高桥村按照全县“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契机,以强村大户培育为抓手,强化科技引领、规范种植,集中主攻魔芋主导产业,组建了高桥村魔芋产业合作社,实施“一名领导包挂、一名技术员指导、一个合作社组织、一张订单销售、一套办法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魔芋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村种植魔芋612亩,培育10亩以上大户20户,其中林下育种491亩,建设标准化魔芋丰产示范园60亩,规范化种植61亩,预计年产鲜芋700余吨,人均增收1000余元,人均魔芋产业收入有望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宏大村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溢河乡宏大村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脚下,距县城20公里,旅游专线公路贯通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99户779人, 有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2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44岁,建成农家乐15家,农家宾馆10家,农家超市3家,旅游纪念品商店3家,2008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2008年底,宏大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省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计划生育新农村。

服务旅游发展,建设活动场所。建成全县首个一流村级活动场所,具备培训、阅览、展览、会议接待等多种功能,对培育新型农民、展示地方文化、提高对外接待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生态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承诺服务,发挥先锋作用。按照“党员报岗、支部议岗、公开竞岗、培训上岗、引导履岗”的程序,设置了政策宣传、财务监督、计划生育监督、环境卫生监督、村道养护管理等岗位。对12名有能力的在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同时,按照“顺向承诺,逆向监督”的方法,村支部向党员承诺了支部自身建设和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有能力的党员向群众承诺了结队帮扶内容,并把每位党员的承诺事项做成公示牌上墙公示,在“党建工作日”进行评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有效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扎实开展“242”和党员电化教育活动。通过狠抓新党章的学习培训、党员说党章竞赛和党员电化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党性,提高党员为民服务素质和本领,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