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官(清代书法家)

由网友(患)分享简介:林凤官(一八一七—一八九五) 字蔼人。掖县(今莱州市)西北隅村人。清朝书法“4奶名野”之1。中文名林凤官别号蔼人道别男出诞辰期一八一七归天日期一八九五平易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熟地山东莱州人物熟平林凤官清贫,靠孤母纺织供其念书成人。他资质聪颖,勤劳勤学,年少时即透出卓著的书法先天,其字以秀美肃静严厉名沉城里。一八三七年(谈光107...

林凤官(1817—1895) 字蔼人。掖县(今莱州市)东南隅村人。清代书法“四小名家”之一。

中文名

林凤官

别名

蔼人

性别

出生日期

1817

去世日期

1895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莱州

人物生平

清代书法家王元吉 绝品 对联真迹现身

林凤官贫寒,靠孤母纺织供其读书成人。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时即显露出卓越的书法天赋,其字以秀美端庄名重乡里。1837年(道光十七年),被选为拔贡,任工部虞衡司主事(七品京官)40多年,办事干练,任劳任怨,深受上司倚重。其生性耿介廉正,不事钻营聚敛。虽为官,却两袖清风,家贫如洗,由其女儿、儿媳给鞋铺纳鞋底维持生活。60岁后出任山西平阳知府,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如兴修水利、青黄不接时贷官谷给农民,注重抚恤饥民,培养人才,深受当地百姓拥戴。林凤官书法独具一格,脱胎于颜鲁公,融魏晋唐宋书法艺术于一体而自成一家,笔势雄浑稳健,用墨深重亮丽,结字雍容和穆、开张大度、华腴绰约、形神兼备,呈现古拙含蓄、朴素自然的气象。与何绍基、牟所、毕道远并称清代“四小名家”。初出道在京做官时,北京官窑琉璃厂在厂内大烟囱上书写厂名,请几位书法名人书写均不理想,后请其书写。他一改平日书写习惯,由下而上书写,字体一个比一个渐大。从下面往上看去,几个大字排列均匀,大小一致,人们交口称赞,他由此名声大振,请其题字者络绎不绝。

林凤官的书法风格,以50岁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50岁以前的书法风格是以颜体为主调,参介李北海的笔意和结体,用笔精到,结体丰满而严谨,章法布局平衡,体现出对传统基本功的认真探求和研习。50岁以后书风逐渐向狂放恣肆转化,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成熟和对笔墨的驾驭能力,并将其个性渗透到书法艺术之中,给人以痛快淋漓、豪迈爽朗之感。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达到了“烦能不乱,肆而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的炉火纯青境界。书家的风格己成其形。此时的风貌可窥见傅青主、王觉斯的影子。林凤官作字喜用浓墨。而浓墨应用不当,往往会产生呆滞、枯板之弊,但风官却以其深厚的功力,巧妙的使转使作品更加厚重而翰逸神驰、潇洒流落、富丽堂皇、大气磅礴.表现出书家心手双畅,技艺娴熟的深厚功底。

字如其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林凤官深谙此理,把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的名言作为毕生的追求,他为人谦和豁达,真诚坦率,为官心底无私,不畏权贵。在山西有一同僚,人品低劣,因喜凤官书,前去索求,被凤官婉言拒之,后来这位大人升迁高就,又派人去索字,凤官淡然一笑曰:我因他官大一品而赠书,岂不辱我一生清高。分明的爱憎可见一斑,高尚的人品为人所称道,书法作品更为人所珍重。林凤官除书法外,还擅画风竹、雨竹,爱竹之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后与何绍基、毕道远、牟所同称为清四小书法名家。1895年林风官卒于故里,享年78岁。

林凤官一生惜墨如金,不多书画,以擅画风竹、雪竹、雨竹而名噪一时。除北京和家乡有少量作品流传外,其他地方传世甚少。过去有许多的牌匾、楹联落款为林凤官,然大都是集字而为。因此,对林凤官书法方面的记载与评价资料也很少,其四代孙林颖达藏有部分信件手稿、扇面、条幅等。在文革中被称为“四旧”而付之一炬。从现在幸存下来的作品看,其书法成就以及“清代四小名家”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