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锣鳞毛蕨(桫锣鳞毛蕨)

由网友(五湿胸)分享简介:桫锣鳞毛蕨是1莳植物,植株低约五零厘米。根状茎细短,竖立,连异叶柄基部1起密被白褐色、边有疏缘毛的狭少披针形鳞片。产于浙江、江西、福修、台湾、湖南、湖北、广西、4川、贵州、云南。形态特性植株低约五零厘米。根状茎细短,竖立,连异叶柄基部1起密被白褐色、边有疏缘毛的狭少披针形鳞片。叶簇熟;叶柄少约一五厘米,深紫褐色,基部以...

桫锣鳞毛蕨是一种植物,植株高约50厘米。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一起密被黑褐色、边有疏缘毛的狭长披针形鳞片。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鳞毛蕨

植株高约50厘米。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一起密被黑褐色、边有疏缘毛的狭长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约15厘米,深紫褐色,基部以上疏被与根状茎同样的鳞片;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0-35厘米,中部宽约10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缩狭,一回羽状半裂至深裂;羽片约20对,互生,略斜展,镰刀状披针形,中部的较长,长约6厘米,宽约1.2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具极短的柄,边缘羽状半裂至深裂,下部的数对羽片略缩短,并稍向下反折,基部的一对长约 3.5厘米;裂片近长方形,顶端圆截形,疏具细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叶薄纸质,两面近光滑,羽轴下面有时疏被小鳞片,叶轴密被黑褐色、边有疏缘毛的线状小鳞片。孢子囊群小,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散布在中脉两侧,通常无不育带;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产地生境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杂木林下,海拔1400-3200米。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据启明鳞毛蕨 (Dryopteris chimingiana Ching in Jiangxi Sci. 8 (3): 47. 1990.) 原始记载“叶轴上的鳞片棕色,边缘全缘或偶有一二短,羽片基部阔楔形”与本种相区别。我们未见模式标本,附此,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

功能用途

医药:【傣药】桂:根状茎治流行性乙脑,流行性感冒《滇省志》。【藏药】杰保热惹:根茎主治热性病发疹,食物中毒,绦虫病及肠寄生虫病《藏本草》。

医药:根状茎:苦,寒。驱虫,止血。用于蛔虫病,崩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