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鳞毛蕨(水龙骨目鳞毛蕨科的植物)

由网友(落水无痕踏马归)分享简介:白足鳞毛蕨常绿动物。植株低五零⑻零厘米。根状茎竖卧或者歪降,连异残余的叶柄基部,直径约三厘米。习性熟林下。中文名白足鳞毛蕨纲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秦仁昌体系]推丁教名Dryopteris fuscipes2名法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界动物界族鳞毛蕨族 Tri...

黑足鳞毛蕨常绿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连同残存的叶柄基部,直径约3厘米。习性生林下。

中文名

黑足鳞毛蕨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秦仁昌系统]

拉丁学名

Dryopteris fuscipes

二名法

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

植物界

鳞毛蕨族 Trib. Dryopterideae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传统系统]

亚门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秦仁昌系统]

别名

深裂鳞毛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秦仁昌系统]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秦仁昌系统]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亚属

泡鳞亚属 Dryopteris Subgen. Erythrovariae

黑足鳞毛蕨 Dryopteris fuscipes

命名者及年代

C. Chr.

分布区域

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香港,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四川,台湾,云南,浙江

基本信息

早春探秘四明山油麻藤沟谷

中文名:黑足鳞毛蕨

Name: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

科:鳞毛蕨科

Family:Dryopteridaceae

属于鳞毛蕨属

introduce:采集地点:浙江杭州郊区

图像类型:背景布下带孢子囊叶背

图像部位:带孢子囊叶片

地理区域:浙江地区,春季,孢子囊成熟

形态特征

常绿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连同残存的叶柄基部,直径约3厘米。除最基部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为深禾秆色,基部密被披针形、棕色、有光泽的鳞片,鳞片长约1.5-2厘米,宽约1-1.5毫米,顶端渐尖或毛状,边缘全缘,叶柄上部至叶轴的鳞片较短小和稀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二回羽状,长约30-40厘米,宽约15-25厘米;羽片约10-15对,披针形,中部的羽片长约10-15厘米,宽约3-4厘米,基部的羽片略更宽,上部的羽片则更短和更狭;小羽片约10-12对,三角状卵形,基部最宽,有柄或无柄,顶端钝圆,边缘有浅齿,通常长约1.5-2厘米,宽约8-10毫米,基部羽片的基部小羽片通常缩小,基部羽片的中部下侧小羽片则通常较长,顶端较尖。叶轴、羽轴和小羽片中脉上的上面具浅沟;侧脉羽状,上面不显,下面略可见。叶纸质,干后褐绿色。叶轴具有较密的披针形、线状披针形和少量泡状鳞片,羽轴具有较密的泡状鳞片和稀疏的小鳞片。孢子囊群大,在小羽片中脉两侧各一行,略靠近中脉着生;囊群盖圆肾形,边缘全缘。染色体n=12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