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村(福建莆田荔城区新度镇下辖村)

由网友(夏有乔木)分享简介:蒲坂村南依壶私山,距镇中间一.五私里,西畔木兰主流,北靠莆秀私路。齐村农田面积二零五零亩,人嘴六一四六人,户数一三零零户,分红二五个村平易近小组,党员九零名。中文名蒲坂村人嘴六一四六人闻名景点郑氏宗祠特点财产农业地舆位置福修省莆田市行政区种别行政村经济设置装备摆设该村是1个以农业用地,禽畜养殖业为主的业余村,农平易近人均杂支出支出三五...

蒲坂村南依壶公山,距镇中心1.5公里,西畔木兰支流,北靠莆秀公路。全村农田面积2050亩,人口6146人,户数1300户,分成25个村民小组,党员90名。

中文名

蒲坂村

人口

6146人

著名景点

郑氏宗祠

特色产业

农业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经济建设

莆田新度镇蒲坂村百余养殖场排污 小河变 黑龙

该村是一个以农业用地,禽畜养殖业为主的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3522元,蒲坂村于1994年开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现已建成200幢商住楼,并分别建成一条宽10米,长300米和二条宽8米长300米的水泥主村道,村道总长7公里,建设一千多米的下水道及三座桥梁并完成绿化面积200平方米。

历史文化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位于蒲坂村后郑自然村。创于宋代,明代郑岳重建,清代及现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祠堂坐北朝南,通面阔14.6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柱础雕刻精巧(龙凤呈祥图案全国少有)。宗祠保存有14位郑氏名人先祖的古木主牌,北宋担任侍御使的先人画轴,皇明宗室赐赠的“孝思”木匾。“蒲坂祠堂兴造记”石碑,樟木刻谱牒等文物。祠堂内还收藏有明代兵部左侍郎郑岳《山斋文集》木刻雕版的残版,由莆田特有的枇杷木雕刻而成。蒲坂郑氏宗祠于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戴氏祠堂

戴氏祠堂位于蒲坂村前戴自然村。明成化十八年(1482)由戴敬斋创建。祠堂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建筑面积673.4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单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保持明代建筑风格,34根高5.6米大木柱支撑整个建筑。前堂悬挂明代状元柯潜亲笔题写的匾额“承远堂”,后堂有唐贞观太宗皇帝给宰相戴国公戴胄的历史评论“清直”横匾。祠堂内还有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郭尚先的题联。

蒲坂戴氏祠堂于2009年被列为第七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参考资料

1.走进蒲坂村 · -(引用日期:2019-04-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