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村(云南大理祥云县沙龙镇下辖村)

由网友(君莫笑)分享简介:石壁村委会,属于坝区。间隔村委会一.零零私里,间隔镇三.零零私里,领土面积一四.一五平方私里,海拔一九九五.零零米,年平均气温一四.八四℃,年升火质八一八.三八毫米,相宜莳植火稻玉米蚕豆等农做物。有耕地二零二八.零零亩,此中人均耕地零.四六亩;有林地二八零三.二零亩。齐村辖九个村平易近小组,有庄家一一六二户,有村落人嘴四六...

石壁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1.00公里,距离镇3.00公里,国土面积14.15平方公里,海拔1995.00米,年平均气温14.84℃,年降水量818.38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028.00亩,其中人均耕地0.46亩;有林地2803.2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62户,有乡村人口4612人,其中农业人口4491人,劳动力26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46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10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务工为主。

中文名

石壁村

面积

14.15平方公里

人口

4612人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祥云县沙龙镇

下辖地区

沙龙镇

地理位置

云南

行政类别

云南省

行政区类别

云南省

气候条件

亚热带

基础设施

干旱威胁春耕 祥云县科学调水灌溉保苗

该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1162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162户通电,有104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5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8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72户。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676.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7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6亩。该村到2013年底,有2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1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1]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28.00亩(其中:田1180.00亩,地848.00亩),人均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2803.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27.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梨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0.00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04.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02.00万元,畜牧业收入1090.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041头,肉牛500头,肉羊527头);林业收入327.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3059.00万元,工资性收入165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53.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0人,在省内务工100人,到省外务工100人。[2]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小五金加工,主要销售往省外。2013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0.0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小五金加工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小五金加工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162户,共乡村人口4612人,其中男性2279人,女性2333人。其中农业人口4491人,劳动力267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32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416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5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1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519.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86.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00万元,有固定资产72.9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3]该村到2013年底,有2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1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灌溉条件差。村庄道路硬化差,有待改善。。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庄道路,继续发展畜牧业,小五金加工业。。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壁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青海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10公里,距离中学1.5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500人,中学生150人。[4]

人文地理

洪武年间,军屯定居,石壁村以"三杨一李一张一徐始祖"始起,认为该地势显要,背靠大山,有茂密森林是野生动物生栖之地,坝里开垦良地无水患之忧。那些野生动物有虎、豹、野鸡、羚羊、麂子等经常出入集聚在广阔的草场,大箐水流淌直通清海湖,地势极优,因此定名为"羊、虎寨"。清咸丰年间,清军提督杨玉科率军由昆明调防大理,路经羊虎寨宿营,休整一日,经访村民,提督得叫"羊虎寨"深思后认为不妥,认为羊落虎口必吃,十分不吉利。如我军驻此,势必被擒。当即令卫侍速往县衙长官临寨更名,县令及时到寨后经巡视一趟,发现箐门口存一大石壁即高又长,杨玉科提出提示,本寨杨姓多,将"羊"改为"杨",取石壁二字为词,即以羊虎改为石壁,寨改为村,标志军队军威似铜墙铁壁,士气坚实如钢,口气顺、气魄大,县令连口称赞,县令回城在各种奏折(报告)地址"石壁村"。历经数代迄今为止仍用。

石壁村由元朝到清朝时期,曾有过私塾、义字、书院。在祠堂庙宇中开办,培养本村或本族子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校", 1911年清代结束开设学校,石壁村设初等学校一所,改名为"启蒙小学"。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石壁分校成立。石壁村小学成立至今为本村培养出了进士(杨大升、杨龙泽)、举人(杨洋)、将军(杨正泰)、亚元(杨超裴)、文生(李朝栋)。解放时期有团职(杨积义)、营职(李东山、杨经维),县处级干部数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博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师范生等数百人,从历史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壁村的人才层出不穷,支援着祖国的建设。村民之间和谐相处,亲情友谊为尚,民风纯朴,男挣女集,逢年过节或休闲,村民自发组织业余表演舞蹈和秧歌,活跃于村头巷尾,一片歌的海洋,热闹非凡。

新农村建设

总体来看,石壁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提高农民素质任重道远。制约石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村内有1000多亩土地需要建立配套灌溉沟路。

2、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还有待加强,青年农民在村内企业和外地打工,因缺少一技之长,大都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中老年农民从事蔬菜生产和养殖业,缺乏专家指导,获取科技、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并缺少现代化信息设备。

3、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自来水管线严重老化,跑冒滴漏严重,需要资金添置设施、更新管线问题。二是缺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场所,村内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村内道路需要改造和硬化,规划建设,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 的目标。

4.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农机装备动力,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实施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95%青年农民至少掌握一项专业技术,90%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使九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阶段普及率达到100%。积极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善村文化娱乐设施,引导健康向上型文体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杜绝宗派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引导村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切实加强民风建设,让群众安居乐业。

6.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 调整现有4个自然村部分不合理的弯道、岔道,使道路系统方便、顺畅、合理,改造建设道路7公里;实施村内绿化工程,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0%;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规划建设建筑风格统一的居住区,改善人居条件;实施村内干道硬化靓化工程,

7.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继续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程度。规范执行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用工"一事一议"制度,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5]

参考资料

1.基础设施 · -(引用日期:2016-05-03)

2.农村经济 · -(引用日期:2016-05-04)

3.村务公开 · -(引用日期:2016-05-05)

4.文化教育 · -(引用日期:2016-05-09)

5.新农村建设 · -(引用日期:2016-05-1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