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社会经济研究(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由网友(倔强小王子)分享简介:《两宋社会经济研究》是二零一零年天津古籍出书社出书的图书,做者是葛金芒。 《两宋社会经济研究》由葛金芒所著,所送论文基原连结了揭晓时的本貌,只是纠正了个体误植以及讹夺的地方,其他1仍其旧,叫真真地反应了做者其时的意识程度,和对于某些意识的变迁历程。出书时间二零一零年一二月一日装帧精装开原三二 开ISBN九七八七八零六九六八...

《两宋社会经济研究》是2010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葛金芒。 《两宋社会经济研究》由葛金芒所著,所收论文基本保持了发表时的原貌,仅仅改正了个别误植和错漏之处,其余一仍其旧,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认识水平,以及对某些认识的变化过程。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开

ISBN

9787806968833

页数

426 页

作者

葛金芒

条形码

9787806968833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编辑推荐

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该书学术功底深厚,学术视野开阔,史料搜集功夫扎实,理论分析深入;语言通顺、流畅,无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对有志于两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而言,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葛金芳,北京师范大学“985”特聘教授,杭州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北大学教授、教学名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等十余本专著,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约计560余万字。

目录

第一编 两宋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1

第一章 11—13世纪我国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3

一、东亚文明圈和整体性观念/4

二、10—13世纪中国经济的四大特征/6

三、经济史研究的走向和《宋辽夏金经济研析》的结构/10

第二章 中国封建租佃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前提

——兼论唐宋之际地权关系和阶级构成的变化/14

序论——封建租佃经济的三大历史前提产生于唐宋之际地

权关系与阶级构成的变动之中/14

第一个前提——地主阶级大土地所有制必须确立自身的优

势和合法地位/16

第二个前提——农民阶级的主体构成必须完成由中古自耕

农向契约佃农的过渡/20

第三个前提——超经济强制的松弛必须达到多数佃农争得

迁徙与退佃自由的程度/24

简要结论/28

第三章 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30

一、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高峰段落/31

二、宋代经济:工商业文明因素的急速成长和海洋发展路向的初现/33

三、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及其表现/36

四、宋代原始工业化进程赖以启动的经济基础、科技条件和

社会环境/42

第四章 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47

一、头枕“三河”、面向草原与头枕江南、面向海洋:发端于唐

宋之际的经济发展路向的重大转折/47

二、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的五大表征/51

三、东南沿海地区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64

第五章 宋代“钱荒”成因再探/68

一、问题的提出/68

二、分析宋代“钱荒”现象的两个前提性认识/70

三、从民间销钱铸器看铜钱币材值的低估/73

四、从铜钱“泄于四夷”看宋钱境外购买力的高扬/74

五、从铜钱积贮沉淀看民间对铜钱实际价值的认同/77

六、从政府的铸造成本看铜钱实际价值的低估/79

七、从铜的生产看铜钱实际价值的相对稳定/81

八、明中叶以白银为本位的贵金属货币体系的确立导致“钱

荒”现象的终结/83

第二编 南宋经济专题研究/87

第六章 南宋纺织业的生产与销售形态论略/89

一、中央和地方的官营纺织工场/89

二、民间纺织业的重新分类:自给型、税赋型和市场型/91

三、专业蚕桑户、桑圃户的出现/93

四、纺织机户的增多及其性质/96

五、包买商的出现及其作用/98

第七章 从南宋手工业看江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102

一、南宋手工业获得的主要成就/102

二、南宋手工业的增长方式与时代特色/106

三、南宋手工业的发展条件和原始工业化进程/112

四、南宋手工业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前景/119

第八章 从南宋义役看江南乡村治理秩序之重建/124

一、义役实施概况及其阶段划分/125

二、义役类型及其运作方式/129

三、义役败坏的原因分析:利益博弈,制度变异和政府不当干预/134

四、评价:民间乡绅参与乡村治理秩序建设的有益尝试/138

第九章 南宋桥梁数量、类型及造桥技术考述/141

一、从数量看南宋造桥热的兴起/141

二、南宋桥梁分类:梁墩桥、廊屋桥、浮桥、伸臂桥与拱桥/155

三、桥梁建设的资金筹措/166

四、南宋桥梁建造技术的巨大进步/176

第三编 宋代经济史考证/187

第十章 北宋五等版簿考辩/189

一、五等版簿的形成过程/189

二、五等版簿的主要特征/192

三、户籍分类的经济原则/195

四、主客户集团的内部构成/196

第十一章 宋代户帖考释/201

一、户帖释义及其内容/202

二、户帖的诸项功能/207

三、户帖在两宋版籍体系中的地位/212

四、几个遗留问题——户帖与其他籍账的关系/215

第十二章 北宋制置三司条例司考述/217

一、条例司设置缘由/217

二、条例司的性质和职能/218

三、条例司内部机构设置和属员/220

四、条例司与其他机构的关系/223

第十三章 宋代江南地区的粮食亩产及其估算方法辨析/226

一、江南亩产的数据考察/227

二、私田租额的浮动及其与官田租额的区别/230

三、从耕作制度的变化看亩产估算/236

第四编 宋以降社会经济运动的趋势分析/241

第十四章 同质社会: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特质、结构及其演

进轨迹的新思索/243

序言:中国古代社会究应如何分期:基于经济与社会形态特

质相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期方法/243

一、先秦族群社会:村社共同体的普遍存在和血缘关系的明

显遗存/246

二、春秋战国:先秦族群社会向汉唐吏民社会的过渡/249

三、汉唐吏民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国家对小农农村实行

严密控制/254

四、晚唐五代:汉唐吏民社会向宋明租佃社会的转折/258

五、宋明租佃社会:工商业文明的快速成长和海洋发展路向

的初现/261

六、辽夏金元社会:带有游牧文明色彩,并存有大量前封建制

因素/265

七、清前期:宋明社会和辽金元社会的综合体/273

第十五章 大陆帝国与海洋帝国

——兼析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轨迹/279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279

二、“头枕东南,面向海洋”之初现/280

三、海洋发展路向至明清中辍的原因/282

第十六章“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论略/285

绪论:江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同质性考察/286

特征之一: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导致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

著变化/291

特征之二: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以市镇

为据点不断加速/295

特征之三: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成长方式从传统

的“广泛型成长”向“斯密型成长”转变/300

特征之四: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

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

转变/305

特征之五: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

彩的新经济因素已然出现并有所成长/3ll

余论:江南区域社会经济的近代命运/316

第十七章 再论宋明理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

代转型之影响/320

一、重新审视宋明理学的缘由兼及本文题旨/320

二、宋明理学在致思路向上由外向内的重大转折,拦腰斩断

了原生儒学由“内圣”而“外王”的经世路线/323

三、以伦理学为本位的政治哲学走上歧途,主要发挥着维系、

强化专制独裁体制的作用/328

四、宋明理学的社会哲学由独善其身走向团聚家族,使得宗

法家族在族田、义庄的基础上得以更生重建,更加强固了

传统等级社会的统治秩序/334

第十八章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性缺陷/337

一、生存空间争夺战和“文明冲力扩散说”/338

二、小农经济因人口重压陷入低水平均衡的泥淖,严重阻滞

了原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341

三、城市缺乏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不能承担起为原始工业

化的各种组织因素提供生长基地的重任/343

四、儒家文化的误入歧途和中华文明内在惰性的增强/344

五、原始工业化进程推进主体的异化和制度环境的缺失/347

第五编 学术史与方法论/35l

第十九章 唐宋之际经济变革研究的学术史回顾/353

小引:“唐宋变革期”的内涵和学界认识的轨迹/353

一、环境与气候变迁/357

二、农牧业经济板块错动与经济重心南移/362

三、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370

四、商业形态、货币体系与都市化进程/377

五、财政与赋役/388

六、域内和海外交通网络/397

七、区域经济/401

余论/406

第二十章 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举要/408

一、学术视野/408

二、史料功夫/411

三、理论素养/412

附录:葛金芳论著目录/417

一、著作/417

二、论文/418

后记/42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