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贯口(鱼贯口)

由网友(伊人笑)分享简介:鱼贯嘴为河南省内城县赤眉镇鱼贯嘴村,鱼贯嘴村位于内城县赤眉镇北八私里湍河东岸。中文名鱼贯嘴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河南省内城县地舆位置内城县赤眉镇北八私里湍河东岸特点财产赤眉油桃相干事务豫西“牵牛”战争总理到访二零零八年五月一一日位置河南省内城县赤眉镇简介那里有豫西“牵牛”战争——鱼贯嘴伏击战遗迹。二零零八年五月一一日,温...

鱼贯口为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鱼贯口村,鱼贯口村位于内乡县赤眉镇北8公里湍河东岸。

中文名

鱼贯口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河南省内乡县

地理位置

内乡县赤眉镇北8公里湍河东岸

特色产业

赤眉油桃

相关事件

豫西“牵牛”战役

总理到访

2008年5月11日

位置

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

简介

鱼贯口

这里有豫西“牵牛”战役——鱼贯口伏击战遗址。2008年5月11日,温家宝走进内乡县赤眉镇鱼贯口村。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位走进鱼贯口的总理。

名字由来

鱼贯口的由来

那一年,宝天曼山里有一人放下十余架木板排。因不知下面水势,相继被漩入大潭以内。大潭周边无人居住,少有人烟。人在排上在潭中漩转两天两夜,随身干粮吃尽。就是无法靠岸。放排人心想只有听天由命,等死了。天快亮时,说是有个大鲤鱼带着一群小鱼使劲朝木排摆尾巴,把木排推到了岸边。得以生。猛然醒来,方知是做了一个梦,放排人抱着美梦成真的心理等待着

也是放排人命不该绝,日上三竿,宗北口有一许姓老者在磊落崖上游转,被放排人看见,放排人大声央求老者救命。老者说;“你再坚持一会,我想办法一定救你”。老人从家里带来两盘井绳,几节刹车绳。相互连接起来。跑到潭边崖顶,把绳头绑上小石头,小心翼翼让放排者接住,又在老者的指点下把十余架木排连接好,由老者牵着绳子顺坡下到大榆树下。把人搭救上了岸。放排人得以生还,对老者千恩万谢。老者又把放排人请到家里,酒饭招待。歇到第二天,启程南下。临别时,放排人表示;南下归来,定会再来拜会长者。

放排人南下归来,除了重谢老者外,还花钱请名人写了一副字画赠于老人

再生父母 恩德千秋

杨兵敬献

接着杨兵又与许公建议,在大榆树下修建一座鱼乐宫小庙,以作供奉和纪念。杨兵用一年多的时间把庙修好,二年完善,三年头上彩画神像,神像是南海观音。

此时此地,建 这样一座庙宫,也是少见。庙虽不大,但玲珑别致,很受人们喜欢。所以周围的人们都到这里烧香,祭拜。许愿,还愿,香火不断。自此,鱼乐贯口榆树下这段佳话广为流传,人称此地为榆乐贯口。

据说,后来在道光年间,有一江南名士云游此处,感到此处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特别 引人注目的是潭内鱼儿跃然成群,甚是活跃,人来鱼惊,鱼儿争向往洞里钻,少倾又蜂拥而出。如是几许,名士叹曰;鱼贯而入,鱼贯而出。妙哉。妙哉。此地改作鱼贯口如何。在他的建议下,人们都表示称赞,以后被人们传承沿用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的人们都知道了此处大潭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老鸹石的老鸹嘴石象一个石坝把洪水挡在此处的原因。给人们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后来在当地百姓的强烈要求下,地方官府组织人力用炸药把老鸹嘴炸掉,锻平。从此,再涨大水洪峰就直冲南下,榆乐贯的大潭慢慢淤平,只留下那个乐于助人的许公子孙繁盛,名士更名鱼贯口的佳话代代流传。

明 清 民国时期的鱼贯口

据传说,鱼贯口从明末到道光年间在此长期居住的住户是“倒撒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到达内乡后,查知“倒撒鞋"任赤眉城官吏后。到赤眉城查捕未果。得知他可能逃回老家避难,就组织人到他老家杨店念子沟搜捕。还是没有找到。但据报称有人看到他往念子沟窑场方向去了。当时天气干燥,路上浮土很厚。义军看到有一行从窑场向外走的脚印,误以为他已从窑场逃走。便不再往里面查看。等义军走后“倒撒鞋”才从窑里潜出,逃之夭夭。待风平浪静后,他又带着几个家属回到老家。以后又安排一支后代到助他平安的鱼贯口居住。“倒撒鞋”的真名不详其事流传至今)的后代,姓易。第二家是老鸹石姓李的,第三家是杏山沟姓赵的,后来是姓陈的,姓许的,(据说是许米梁的祖上。在他的门外的北面,有一个画眉石,特别精致,过路的人们常在此打歇,休息。)

鱼贯口居住户的增加最快的时期是道光年间。

清道光廿三年,由地方九品官邵观阑主持,经三代人的努力,建起了三观庙大殿。此庙的设计者是当时这一带很有名的泥瓦匠人胡新有。经历150多年的风雨摧残,特别是经过1958年---1980年期间,修建万福渠时无数次的爆破,三官庙大殿却未曾受到特别的损坏。迄今,三官庙大殿仍是内乡县 城以北保留下来较完整的清代庙宇,更是本乡一处美丽的景观。

自从邵观阑主持建成三官庙以后年年正月十五的灯节,春节,秋季加上信徒的还愿,常年大小戏曲不断。在那个时代,这种文化娱乐活动对宣传鱼贯口,提高鱼贯口的知名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到此地购买土地,落户生根。

清朝后期,鱼贯口的大部分土地属于东王营郭瑶池所有。后来他又把此地交给他女婿王熙孔经营。据说到清咸丰18年前后,鱼贯口的居住户数增至60多户,人口300余人。土地得到了开垦,经济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公益事业方面;由于当时人们多在偏远的地方栽树和修建小庙,凡是分布较远的住户,夏秋劳作可避风雨,冬春出门可挡霜雪。

但是,由于大河的阻隔,人们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特别是夏秋季节,湍河发水,人们要到赤眉城进行商贸,夹道眼就成了必经之路。但是,当时夹道眼只能是一个人侧身而过,大牛大马都无法通行,后来,村民集资找石匠锻开一条小道,也仅仅是两人勉强想向能通过。虽说如此,夹道眼小道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对鱼贯口的生产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8年春天,在当时内乡县县委李玉明书记的领导下,万福渠放炮开工。途经夹道眼。因工程巨大,当时工具及经济条件局限,后来才舍近求远改道杏虎崖。当时开大渠所用爆破物资,雷管,导火索,炸药,钢钎,铁锤,榔头,都是由康藏公路调过来的。杏虎崖工程是万福渠全线的攻坚工程。随着大渠的开发,鱼贯口通往赤眉的道路就随着杏虎崖的渠帮顺利通过。

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门又在杏虎崖架起500米跨河空中渡槽两边行人。中间过水。结束了鱼贯口人夏秋涨水时望河兴叹的历史。鱼贯口在同治年间发展有住户70余户,总人口达到390余人。

此时鱼贯口开始载种水稻。

灾难 饥馑

光绪3年(1878年)秋天农历七月到八月,豫西南一带滴雨未见,乡民们在无奈中眼睁睁看着绿油油的玉米,高粱,豆类,红薯萎缩干枯。赖以生存的秋庄稼颗粒无收。进到九月人们早早的开始整地,种麦子,期望下一季节的丰收。谁知道转眼到了十月底,老太爷连一滴雨也没有赐予。土地里 面连一点水气也没有。贫苦的乡民开始逃荒,讨饭。鱼贯口乡民大部分逃到安徽,浙江等地。此次旱灾自1878年农历七月开始直到来年农历六月底。鱼贯口村出外逃荒的乡民有15人抛尸他乡;卖儿鬻女者更是不胜枚举。直到1900年鱼贯口村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水旱连馑

1919年(民国八年)农历7月12日。夜。天降暴雨。雨量之大,骇人听闻。据传说;当时雨如天河决口,人在上房堂屋大声呼喊厢房的人都听不见声音,降雨长达两个钟头,湍河上游更是长达三四个钟头。待天明时分,只见七里河(湍河)上下一片汪洋,浊浪排山倒海。各个山头都有逃难的人们。又见河中好多麦秸垛载沉载浮漂向鱼贯口南头的坡根,乡民们叫苦连天。。。。。

大水过后,村舍大多倒塌,土坯房屋几乎无一幸免。令人称奇的是,邵营南边的龙王庙地处河边,发水时更是处在大水中间,却安然无恙。一时被人认为是奇迹而广为流传。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水过后,民国九年接着却又是大旱。古语说不怕年馑,就怕连馑。这两年竟真成连馑。善良的乡民又陷入沉重的灾难之中

光绪年间的饥馑,政府的腐败,改朝换代已成必然。1908年清帝退位,民国初期盗匪蜂起,这时候豫西山区饥民游民,地痞无赖,散兵游勇,根据自己的实力或占山为王,或落草为寇。一帮帮刀客,杆子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就当时鱼贯口周边就有刀客18家,白天务农经商,晚上为匪为盗,闹得鸡犬不宁。

苦于现状,乡民自发组织起来,推举当地有名望人士为寨主,修寨防卫。1908年鱼贯口村南部乡民在陈八麻子的领导下,在大荆山顶开始修建山寨。历时四年,山寨终于初具规模,设有寨墙,寨门,了望台,枪眼等设施。每当太阳下山,南头,南沟,蛇眼,荆山洼,田沟,元垛,田庄,杨庄的人们拉着牲口,带上细软上寨。山寨上白天有专人护寨,晚上有精壮村民轮流值守,以保安全。最初时候,由于缺少武器就被土匪破寨两次、寨主及村民又购买三台老红毛,四座抬 炮。加上原来的一台老红毛,大大加强山寨的防卫能力。从此土匪不敢骚扰。但是,离此不远的宗北口许姓寨主麾下的西寨却无此幸运,在悍匪的两次强攻下损失惨重,不久就弃之不用。直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因内乡县处在别廷芳宛西地方自治的中心,首先在全县境内平息了匪患。在一段时间内,百姓生活有了起码的安全保障。

上世纪三十年代,内乡县处在宛西自治民团司令别廷芳的势力范围中心,别廷芳为了巩固自己的自治政权,在民间推行一系列新政策,要求地方联保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严禁加重百姓负担,又把青壮年组织起来上夜读班,开展文化教育。那时候编印的课本大多通俗易懂。例如要发展经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就编写成:蚕吐丝,蜂酿蜜,桐子打油,树割漆,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修堰,闸坝,治河,改地,修抗洪石杠,栽柳护堤。也有村民守则规范。这些教材附有实例,好学易懂,对当时发展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鱼贯口来说,在当时有开磨房的,开纸房地,有赶牲口的,有建砖瓦窑厂的,有种蓝打靛开染坊的,有轧花弹花的,有开油坊的,有收购蚕丝的长桩,有专门收购生漆的,有开腊坊的,开鞭炮坊的。。。。。

就在那时候,一向不起眼的鱼贯口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散地。加上春节,正月十五灯节又有本村自发组织戏班子演出戏曲节目,耍狮子,冲旱船,把本村的文化娱乐生活调剂的丰富多彩。冬春每逢大雪,第二天一早每条大路都清扫的畅通无阻,夏秋每逢大雨后都及时修补冲毁的道路。

经贸的发展文化娱乐的繁荣,不仅提高了本村的知名度,而且对自身的文化,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老一辈都记得当时赤眉城以北民间流传的顺口溜:

常到外面走一走,首先看看鱼贯口。

各种生意争着干,文化娱乐全领先。

要想看美戏,多跑二里地。

唱的没啥说,看个连登科。

夹道出的推车的,鱼贯口出的赶脚的。

杨店出些采花的,邵家岭出些扒叶的。

后面的这四句顺口溜都有一些出处,夹道出的推车的-----当时人工手推独轮车叫"洪车",适应平原地区,它是当时农村比较先进的运输工具,能运粮运农家肥一车能在四五百斤,夹道的地势平坦,有条件的农户比较多。推洪车人搞运输的人数就多。一路成行“吱吱扭扭”连声响,叫山里人羡慕得不得了。推洪车主要是要保持平衡。推车人刚起步时总要来回扭动身体来找平衡。有个俗话说: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扭的活。

鱼贯口出的赶脚的-----当时鱼贯口赶骡马牲口的共有十八匹在附近邻村是少有的,这就是当时山里的主要运输动力,对生产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一路成行时马铃叮当,悦耳动听,非常热闹。

杨店出的采花的------杨店有几个陈姓男青年行为不端,沾花惹草,搞得本村姑娘,媳妇身风不正,而臭名远扬。

邵家岭出些扒叶的----邵家岭村所属的上洼,上路两个村的人们大多背集时上鱼贯口流域扒花栎叶,逢集时担到街上去买。你看我我看你干的人多而出名。

解放

1947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人民解放军已经具有充分力量。开始组织由全国性的战略防御转为全面的战略进攻。为了配合解放军渡江南下,我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部署了以陈赓大将为主的部队来牵制国民党部分主力,并见机歼敌的计划。时事,国民党李铁军部,汤恩伯部意欲增援长江防线并阻挠我军南下。于是,“豫西牵牛”好剧正式上演。我陈赓部伪装主力,与国民党李铁军兵团在豫西伏牛山区周旋。就在鱼贯口附近,我陈赓部第一兵团分别于1947年10月,1948年初春进行了两次诱敌深入的阻击。后来,把李铁军部诱入七里坪,夏馆一带,该部方才觉察上当,但为时已晚。在组织撤退时几乎伤亡过半,接着我军又在西峡口给予沉重打击,李铁军部几乎全军覆没。陈赓部队的足智多谋,英勇 善战搞得国民党军队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对我军渡江南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电视剧《陈赓大将》中鱼贯口诱敌战斗的场景出现了三次。战后三天,我和我姐,我哥在元垛坡的简易战壕里捡到弹壳三升,卖给商贩换回食盐半斤。)通过这两次战斗老百姓对八路军部队有了真正的了解,当时流传这样的歌谣;国军好,国军好,铺陈烂线都拿跑。八路坏,八路坏,金银财宝都不爱。

豫西牵牛战役

豫西伏牛山“牵牛”战斗不仅打乱了蒋介石的中原作战计划,也加快了豫西、陕南、鄂北解放区的扩大节奏,并为1948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陈赓、谢富治率4纵、9纵和83军组建的兵团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西,10月4日进至南召、方城一带。李铁军率国民党军第5兵团共7个旅3万大军紧紧尾追。陈赓派一部分部队牵主力则向北、向东展开,随时准备出击平汉线,策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作战,待机消灭李铁军兵团。 11月14日,担任“牵牛”任务的第13、25旅由南召出发,第25旅奔袭南阳以西的石佛寺,第13旅南下镇平。途中,为诱骗国民党军,部队多路行军,拉大距离,夜间一反肃静行军的惯例,放声说话,引吭高歌,展开成宽大的扇面。15日下午部队进入南召县刘村镇时,李铁军把第13旅误为陈赓的主力,随后尾随。晚上部队进至大石桥,李铁军部赶至刘村镇,但李铁军已有在临汝、郏县、南召尾随解放军数次扑空的教训,停在刘村镇徘徊不前,进行侦察。此时陈赓主力正向方城、叶县一带移动,如不迅速牵走李铁军,敌人就会识破意图。 1 16日,陈赓电示第13旅“坚决打下镇平”,调李铁军救援。当日夜,第13旅迅速包围镇平,集中火炮袭击,冲锋号齐鸣,守城之国民党军晕头转向,电求李铁军救援。天明,第13旅攻占镇平,俘国民党军1000余人,第25旅同时占领石佛寺。攻占镇平,调动了李铁军,整3师急速奔向镇平。当国民党军赶到时,第13旅又西进了。11月19日,陈赓又电令“牵牛”部队奔袭内乡。当夜,部队将内乡城包围,第25旅担任主攻,13旅以炮火支援,守城国民党军频频向李铁军告急,李铁军命地方民团顽抗,并率整3师向内乡猛扑。 20日天未亮,李铁军部队进至五龙庙,攻城部队已达到目的,又“牵牛”向赤眉镇前进。李铁军亲自赶到赤眉镇鱼贯口督战。22日,李铁军令所部丢掉辎重,扔下大炮,疾速追赶。第13旅此时已经夏馆进至二郎坪,并于12月8日与第25旅协同包围了西峡口,把李铁军“牵”入伏牛山区。这时,第13、25旅的“牵牛”任务基本完成,李铁军已顺从调遣,兵团主力被拆散,其第20师被牵制于方城、南阳之间,整3师被拖向西峡口、夏馆镇山地达半月之久。此时,陈赓主力迅速展开攻势,11日第10旅再克方城,20日重占南召。19日第11旅攻克泌阳,20日攻克唐河,28日攻克桐柏。12月8日,第25旅攻克临汝,23日再克鲁山。12月23日,李铁军的第5兵团部和整3师在西平、遂平间的祝王砦、金刚寺地区被陈赓主力包围,25日陈赓主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发起总攻,26日20时,除李铁军率残部逃跑外,第5兵团部及整3师全部被歼。此役,击毙国民党军第3旅少将旅长雷子修、20旅少将旅长谭嘉范;俘兵团少将参谋长李旅少将旅长雷子修、20旅少将旅长谭嘉范;俘兵团少将参谋长李英才、少将副参谋长邹炎、整3师少将副师长路可祯、第3旅参谋长绕亚伯、20旅参谋长沈炳宏,计歼敌9300余人。希望对你有用。

1947年,陈谢兵团发起了伏牛山东麓战役。在鱼贯口诱敌进山。李铁军果然上当,亲自到鱼贯口督战。在“夺下”鱼贯口后,李铁军以为大功告成,命令部队丢下重型武器,加速追击。

12月陈谢兵团全歼李铁部队。

乡村旅游

鱼贯口

潺潺流水,穿村而过;青山苍翠,环抱全村;桃红柳绿,生机盎然。这里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赞的鱼贯口村。

鱼贯口村位于内乡县赤眉镇北8公里湍河东岸。鱼贯口村的美,美在她的小巧,美在她的灵秀,美在她的富裕,美在她的淳朴。这里有豫西“牵牛”战役——鱼贯口伏击战遗址;这里清新的空气让你神清气爽,满眼的青翠让你心旷神怡。

阳春三月,你会被怒放的桃花、梨花包围,扑鼻的花香让你如痴如醉。五月到七月,油桃、杏李等各种水果颜色艳丽、果味飘香,让你垂涎欲滴、大饱口福,你可以走进果园亲自采摘,享受劳动的乐趣。

当然,你还可以踏着温总理的足迹,来这里感受那份荣耀与尊贵。到鱼贯口村来吧,吃一顿农家饭,尝一口山泉水,下河捉螃蟹,抛弃都市的喧嚣,忘却心中的忧愁,走进自然的怀抱,淳朴的鱼贯口村民等着你的到来!

总理到来

新华社电 5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南阳市的西峡、内乡县等地考察。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学校、医院、企业和农户进行调查研究。

在内乡县赤眉镇鱼贯口村,温家宝和村民们一起沿着乡间小路走上山坡。他坐在湍河引水渠旁 和大家拉起家常,问他们每年收入多少,有多少人出去打工,村民们看病是否方便等。

特产

赤眉油桃

大面积在油桃沟种植。油桃沟位于赤眉镇的东北川村和杨店村,鱼贯口之间。在两村之间,有一条蜿蜒25余里的山谷禾河冲,由于两面坡岭遍种油桃,所以就叫油桃沟。

鱼贯口

油桃

勤劳的油桃沟人自1986年引进种植油桃,历时19个春秋的繁育,进行了3项大的品种更新换代,形成了现在的“五月火”、“千年红”、“早红二号”、“瑞光”、“艳光”、等30多个系列品种,近年来又引进了“日本柑柿”,“遵化板栗”,“美国杏李”,“大红袍”“花椒”等10多个小干果品种,更加丰富了油桃沟果树的品种和观赏价值。赤眉镇油桃具有早熟、个大、色好、味甜、耐储藏、无污染、少虫害等优点。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2年6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

赤眉油桃

”商标,2003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家产品标志认证,赤眉镇油桃顺利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基地的验收。2005年该镇油桃面积达5万亩,桂果面积达4万亩,每年5—6月份,各地水果商纷至沓来,车辆川流不息,桃园一片繁忙,使油桃沟的桃、杏、李、远销内蒙、新疆、甘肃、辽宁、河北、湖北、广州、深圳等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