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范畴论(逻辑范畴论)

由网友(如若不曾遇见°)分享简介:一九五六年结业于西南师范大教。中国逻辑教会副会少,上海市逻辑教会会少。主编并到场写做的著述有《情势逻辑》、《逻辑教引论》、《观点论》、《哲教大辞典·逻辑教卷》。内容先容那部著述的篇幅没有算很少,但内容至关富厚充分。大抵可分为4部门:第1部门是阐述逻辑领域的基原实践道理,第2部门入而睁开阐述逻辑领域系统的实践,第3部门阐发...

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主编并参加写作的著作有《形式逻辑》、《逻辑学引论》、《概念论》、《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

内容介绍

数理逻辑与范畴论应用 1999年 一版一印 仅印1000册 精装全新

这部著作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内容相当丰富充实。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逻辑范畴的基本理论原理,第二部分进而展开论述逻辑范畴体系的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有关逻辑范畴及其体系的思想。本书的附录可视为第四部分,分析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和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和结构。作为逻辑专著,其基本特点是从逻辑思维的视角分析范畴和本质,并重点展开论述了建构逻辑范畴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建构逻辑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史论结合的方法,把逻辑范畴理论研究同哲学史上相关的著名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总之,这部著作是一部颇具特色、颇具理论新意的学术专著。也是彭漪涟教授长期潜心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介绍

彭漪涟 男,1935年4月生,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教授。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从事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20余名,其中多人已被评为教授或副教授。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二等奖。主要著作有《辩证逻辑述要》、《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论》、《逻辑规律论》、《事实论》、《逻辑范畴论》;合著有《趣味逻辑学》(获1979~1983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有趣的数理逻辑》。主编并参加写作的著作有《形式逻辑》、《逻辑学引论》、《概念论》、《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参加编写的教材《普通逻辑》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教材一等奖。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西方科学方法论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评<西方科学方法论史>》一文曾获"全国图书评论征文奖"一等奖。

第一章 逻辑范畴的实质和特点

一 范畴的一般含义和实质

二 什么是逻辑范畴

三 逻辑范畴的主要特点

四 逻辑范畴与其他科学范畴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逻辑范畴的辩证本性

一 逻辑范畴按其本性而言是辩证的

二 逻辑范畴辩证本性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逻辑范畴的作用与功能

一 逻辑范畴的主要作用与功能

二 逻辑范畴与方法论

三“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

第四章 逻辑范畴的展开:逻辑范畴体系

一 从逻辑范畴的提出到逻辑范畴体系的建构是逻辑范畴辩证运动的必然历程

二 逻辑范畴体系的一般结构

三 逻辑范畴体系的一般含义与特征

第五章 建构逻辑范畴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 黑格尔关于建构逻辑范畴体系必要性的思想

二 冯契关于建构逻辑范畴体系必要性的主要论述

三 关于建构逻辑范畴体系的可能性问题

第六章 关于建构逻辑范畴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 关于建构逻辑范畴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建构逻辑范畴体系应当采用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 对智慧探索历程的逻辑概括

一 关于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的主要范畴及其推演次序

二 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是对中外哲学史上关于逻辑范畴及其体系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总结

三 冯契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几个主要特点

四 冯契所建构的逻辑范畴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康德关于逻辑范畴及其体系的论述与思想

一 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范畴及其体系的论述与思想

二 康德关于逻辑范畴及体系的论述与思想

第九章 黑格尔关于逻辑范畴及其体系的论述与思想

……

附录一 《论持久战》的范畴体系概述

附录二 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简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