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氏鼻鱼(老氏鼻鱼)

由网友(又想你到泪流)分享简介:老氏鼻鱼是刺首鲷科中的1种既可食用又可以做抚玩的鱼,又鸣洛氏鼻鱼。该鱼最大要少五四cm。漫衍于印度-西承平洋区,包孕安达曼海、印度尼西亚西部、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及帛琉等。中国台湾漫衍于南部及小琉球海疆。中文名老氏鼻鱼别号剥皮仔外文名Naso lopezi科刺首鲷科目鲈形目纲辐鳍鱼纲属鼻鱼属种老氏鼻鱼界植物界亚目刺首...

老氏鼻鱼是刺尾鲷科中的一种既可食用又可以作观赏的鱼,又叫洛氏鼻鱼。该鱼最大体长54cm。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安达曼海、印度尼西亚西部、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及帛琉等。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中文名

老氏鼻鱼

别名

剥皮仔

外文名

Naso lopezi

刺尾鲷科

鲈形目

辐鳍鱼纲

鼻鱼属

老氏鼻鱼

动物界

亚目

刺尾鲷亚目

脊索动物门

拉丁学名

Naso lopezi

基本介绍

清鼻堂科普 鼻炎要多吃哪些食物

中 文 名: 老氏鼻鱼、洛氏鼻鱼

俗名别名:  剥皮仔、打铁婆

英 文 名: Slender Unicornfish、Lopez 、elongate unicornfish

相关图片

拉丁学名: Naso lopezi

科名:Acanthuridae

科中文名:刺尾鲷科

同种异名:Naso lopezii, Naso sp., Naso vomer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安达曼海、印度尼西亚西部、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及帛琉等。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及小琉球海域。即是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本州(Honshu,日本最大的岛屿)南部至大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报告显示在安达曼海的斯米兰群岛(Similan Islands)以及日本关岛(Guam)水域具可见其踪迹,而最近也在汤加水域中发现其行踪。

相关图片

气候带: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12度之间

模式种产地:Ambil I., China Sea, southwest of Manila Bay, Philippines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舄湖

栖息深度:6  米

繁殖方式:群体产卵型

食性:杂食性

有毒鱼类:否

图片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而侧扁;尾柄部有二个盾状骨板,各有一个龙骨突。头小,头背平斜,随着成长,成鱼在前头部无角状突起,亦无瘤状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齿,齿稍侧扁且尖锐,两侧或有锯状齿。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V棘及II棘,各鳍条皆不延长,分别为28-31及27-29;尾鳍截形或微内凹,成鱼之上下鳍条不延长为丝状。体侧上半部一致为蓝灰色且有许多暗色小点,下半部淡色。头部及尾鳍亦有许多暗色小点。洛氏角吊和花斑角吊(Naso maculatus)较为相似,区别在于花斑角吊的身形较高,且颜色偏黄。

图片

背鳍鳍棘(总数):5条

背鳍软条(总数):27-30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26-30条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54cm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外礁斜坡海域,栖息深度在6公尺以上,大部分被发现在30公尺以上,较少见到。通常单独或成群生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图片

渔业利用

罕见之种,一般以流刺网或潜水镖鱼法等捕获。可食用或成观赏用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