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心(现代女作家)

由网友(恰好心动)分享简介:余华心,一九三四年出熟于济南,结业于复旦大教中文系。父亲余心清,妈妈刘兰华。代表做品《冯玉祥将军魂回中华》。中文名余华心性别女出诞辰期一九三四平易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熟地济南结业院校复旦大教中文系野人父亲余心清,妈妈刘兰华。代表做品冯玉祥将军魂回中华救援父亲余华心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六日,北高山下党的奥秘电台被人民党间谍构造侦破...

余华心,1934年出生于济南,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父亲余心清,母亲刘兰华。代表作品《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

中文名

余华心

性别

出生日期

1934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济南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中文系

家人

父亲余心清,母亲刘兰华。

代表作品

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

营救父亲

50万人打出9.4 这神作,值得再吹十年

余华心

1947年9月26日,北平地下党的秘密电台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破,正积极争取孙连仲起义的余心清被捕。当时,余华心正在北平贝满女中读书,那里也是母亲的母校,而母亲则远在美国治病。为了救父亲,年仅13岁的余华心到处找关系营救父亲。适逢李宗仁在北京,于是,她去了李宗仁家,向他问询父亲的下落,但李宗仁什么也没说。失望地回家后,余华心为父亲收拾好了衣物,几天后第二次去了李宗仁家,请他把衣物转交给父亲。

1949年初,余心清在南京获释,余华心给父亲说起这一段经历,父亲告诉她,衣物他后来都收到了。

一世情缘

余华心一家四口

1953年,余华心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这年冯玉祥的幼子冯洪达从苏联巴库海军学校海军指挥专业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上海的海军东海舰队。1948年,冯玉祥黑海遇难后,冯洪达经毛泽东和朱德同意,进入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巴库海军学校学习。冯洪达身材高大,面庞方圆,长相酷似父亲冯玉祥。余心清的一个老朋友热心地牵线介绍余华心和冯洪达认识了。在上海大厦的一场舞会上,冯洪达对容貌端庄漂亮而又有“才女”之称的余华心一见钟情,从此结下了一世情缘。

其实,冯余两家早年就有着密切交往。早在1935年,当冯玉祥组织领导的抗日同盟军被迫解散,二次隐居泰山时,在同盟军中任总务处长的余心清带着妻子和一岁多的女儿余华心,也上山居住,那时尚不懂事的余华心就见过冯玉祥。1943年春节,母亲刘兰华带着九岁的余华心去给冯玉祥拜年,冯玉祥留她们吃完饭后,把她们领到书房,给母女俩每人画了一幅蔬菜水彩画,给余华心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只是,连给自己的子女都不曾作画的冯玉祥没有想到,他破例给这个9岁的小女孩作画竟然会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天缘巧合,当年的小女孩成了他的儿媳妇,并为他著书立传。

文革经历

余华心与邓小平

1956年,余华心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去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不久,康生一纸令下,学员们下乡的下乡,分配的分配,余华心被分配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编辑。1958年,她和时任海军北海舰队驱逐舰副舰长的冯洪达共结连理。

然而,美好的生活却没长久。“文革”开始后,冯洪达被下放到连云港放鸭子,余华心则下工厂,去“五七干校”,这对恩爱夫妻被迫开始了长期分离的生活。“文革”期间,余华心的父母相继被迫害离世,这让她心伤心痛,却无能为力。

“文革”中,余华心因为1947年父亲被捕后,曾为避开特务的跟踪,经母亲安排短暂地在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的家里住过,而被怀疑为美国特务,没完没了地调查。当时,冯洪达落实政策调到了烟台基地,而余华心却因为背负着这些所谓的历史问题,不得已去了烟台张裕公司当了一名葡萄酒包装工人。

繁重的劳动之余,想到父亲的含冤离世,余华心开始了命运的又一次抗争,多次进京找有关单位申诉无果。“四人帮”倒台后,她再到北京,要求给父亲平冤昭雪。在她的不懈努力下,1978年10月,在八宝山举行了隆重的余心清平反昭雪大会。“我父亲是第二个被平反昭雪的。”采访时,余华心感慨地说。

著书立传

余华心

“文革”结束后,余华心调到了海洋地质研究所资料室工作。单位里评先进,她先被提名,后又被拿下。“后来我才知道,有个副市长的女儿向领导反映,说一个大官僚、大军阀的儿媳有什么资格当先进?”

余华心愤怒了,“文革”都结束了,冯家怎么还能被如此对待!她给组织打了报告,提出要写冯玉祥的传记。经同意后,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她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史料,还走访了能联系上的冯玉祥将军旧部故交尹心田、彭秉信、吴组缃、赖亚力、吴茂荪等叔辈,获取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

在写这本书时,她一个人住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办公室里,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书稿。改第三稿的时候,她三天三夜都没睡觉,一天写一万多字,手指疼得厉害就用胶布缠起来,还是痛得钻心,“当时急着赶,就怕政策变,这书晚了就出不了。”完稿后她体重掉了30斤。

1980年,近20万字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出版,卖出25.4万册,书中首次披露了冯玉祥反美援蒋、争取民主等一系列动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而对于冯家,这本书的意义非常重大。1982年,中央安排了隆重的冯玉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散落各地的冯家后代聚集北京,连远在美国的冯洪志父女也来了。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接见了冯家的第二代,谈及许多往事,他说冯玉祥“是很值得我们纪念的人物,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建立了丰功伟业。”

1993年,冯洪达不幸病逝。但悲痛之后,余华心的脚步却并未停止。2007年,是冯玉祥诞辰125周年纪念日,《传奇将军冯玉祥》出版面世。在这本书中,余华心还首次公开了1948年冯玉祥黑海遇难的详情和真相,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子女家人

而今,虽然一儿一女并不常在身边,但余华心却很为他们欣慰。

女儿冯丹龙是公司企业事务部总监,大连市政协常委。2011年10月,作为冯玉祥的孙女,她被邀请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儿子冯丹宇曾经是解放军最年轻的副军级干部之一。

参考资料

1.儿媳揭秘冯玉祥遇难真相,苏联曾有绝密调查报告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9)

人物关系余心清父亲冯洪达丈夫冯丹宇儿子冯丹龙女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