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豪(汤家豪)

由网友(人生几何)分享简介:汤野豪,一九四四年出熟于喷鼻港。一九七二年结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教,获专士教位。现任喷鼻港大教研究院院少兼统计及精算教系讲座传授, 挪威科教取文教院外籍院士,国际统计教会院士,数理统计教会院士及精算教会声誉院士。尾位以统计教结果获惩人士,国度天然科教惩举办10届以去,只有3名喷鼻港教者曾枯获该惩项的2等惩。而刚於来年以“非线性时...

汤家豪,1944年出生于香港。1972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研究院院长兼统计及精算学系讲座教授,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统计学会院士,数理统计学会院士及精算学会荣誉院士。首位以统计学成果获奖人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举办十届以来,只有三名香港学者曾荣获该奖项的二等奖。而刚於去年以“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夺奖的汤家豪,除了是当届唯一获奖的港人外,更是首位以统计学研究成果获奖的人士。

中文名

汤家豪

出生日期

1944年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院长

毕业院校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籍贯

香港

出生地

香港

正文

汤家豪院士受聘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汤家豪著名统计学家

个人档案

198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建统计学系。

1983年当选为国际统计学院院士。

1983年当选为香港统计学会会长。

1993年当选为数理统计学院院士。

1998年至2002年在香港大学担任研究生院首任院长。

1999年当选为英国精算学院荣誉院士。

2000年凭借着“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而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0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2001年起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人。

2002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其最高奖“杰出研究成就奖”。

2002年至2004年担任香港大学副校长。

2007年3月被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授予“佳氏银章奖”。

现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统计学讲座教授,香港大学统计系杰出访问讲座教授。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在七十年代以前,统计学主要受“线性”思想主导,即统计数据按照一定规律递增或递减,但现实中非如此,汤家豪举例指一个人温习一小时得二十分,理论上温习五小时便可获满分,但因存在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成绩与温习时间未必成正比,统计数据於是出现不规律的“非线性”发展。

自小已与数学结缘的汤家豪投入统计学研究多年,不但是“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开拓人之一,更将理论化为实际,广泛应用于经济计量、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生态环境、气象、海洋水文及物理学的各个范畴上,曾参与多项国际研究,如一项由挪威生物学家在加拿大举行的“山猫数目周期性变化”研究等。其“非线性时间序列”研究亦曾应用于金融范畴,如中国科学院于金融风暴后成立的金融小组,专责研究金融风险,就曾引用其理论探讨日圆汇率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汤家豪坦言,从事研究“非线性”初期亦感困难,因覆盖面过于广阔,不知应从何处着手,其后开始决定由自己最感兴趣的周期性现象数据展开研究。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由香港大学的汤家豪教授完成. 该项目属统计学研究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时间序列的研究局限于线性模型,但有很多现象(如加拿大山猫的繁殖和太阳黑子活动规律)用线性时间序列建模的效果都不理想,科学界开始寻求非线性描述。到80年代初,文献中出现了许多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汤家豪教授1978年提出的门限自回归模型是其中最早和最成功的模型,该研究在专著《Nonlinear Times Series》(1990)中集中表达,这一专著被引用次数超过500次.

近期活动

关注环保的汤家豪现正参与一项有关香港环境污染的研究。他指出,该研究以空气悬浮粒子和二氧化硫等污染严重,及湿度与温度等气象数据,结合因呼吸系统毛病入院的人数,以计算出结果,预计最终结果可于今年内发表。他补充说,初步发现只要气候转变,入院人数便会增加,显示香港的污染问题已甚严重,极须各界关注。活跃于数学领域的汤家豪亦甚钟爱文学及哲学,更因而于十年前与兴趣相同的已故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结为忘年交,珍藏了对方多本诗集留念。而他最推崇的哲学家则是老子,并将其哲学思想收进其畅论非线性时间序列专著中,如“曲则全,枉则直”等,实行文理结合。

汤家豪著名统计学家:透过时间了解世界

假如一个人连续吸烟15年,其肺功能会减少50%,倘若他烟不离手30年,其肺功能会不会丧失殆尽呢?如果按照以前的“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答案是肺功能会丧失。然而,我们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现象都是非线性的。”汤家豪说,“比如冰川融化,冰水涌入河流。从零下四十摄氏度到零下三十摄氏度,河水增加不快;从零摄氏度到十摄氏度,河水增长就很快;气温再增加十摄氏度,河水增长的就又不一样了,这也是非线性的现象。”

汤家豪曾经形容统计学是一门“透过时间了解世界”的学科。时间序列分析是对随着时间变化所获得的观察值的研究。这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统计学20世纪初的萌芽到70年代末一直被线性假设所主导。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线性时间序列分析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那时,很多人都知道线性方法已经走到尽头了。但是从哪个方向寻找出路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我在花园推着剪草机剪草。看着剪草机在草地上留下的一条条痕迹,我忽然有了灵感。我想到物理学里的相变是非线性的,而门限又跟相变关系密切。能不能用门限的方法来解决非线性的问题呢?”霎时的灵感,为汤家豪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汤家豪提出了门限自回归模型,把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发展到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这个理论后来被认为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如今,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已经应用到生态学、人口动态学、金融、经济学、水文学等多个领域。汤家豪坦言:“1980年我提出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问题。经过27年的检验,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才颁给我佳氏银章奖。工作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我很开心。”

好打交道的统计学家

汤家豪爱笑,爽朗的笑声总是萦绕在记者的耳边。他招呼记者喝茶,在淡淡的茶香中,汤家豪开始了对往事的回忆。

小时候的汤家豪就已经表现出很高的数学天分,数学考试从来都是第一。小学时候一位老师讲的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的故事让汤家豪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那时候老师对我们讲,华罗庚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是一边卖香烟、捡煤球,一边自修数学的。华罗庚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我很佩服他。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把他当作了我的榜样。真想不到,在1979年我有幸遇到了他,并结成了忘年之交。我还记得他送我的一首诗:相见何迟别何速,何日西窗再剪烛……”

像许多科学家年轻时一样,汤家豪也是把一位科学大师(华罗庚)当成自己崇拜的偶像。除此之外,他选择数学也不能说与他的家庭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到什么数学细胞,而是贫穷使他“选择”数学。

“我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有,在香港我是下层出身,可以说是文人破落户,祖父后来连一支大一点的毛笔都买不起了。父亲1959年在香港失业就去英国找工作。而学数学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很多的钱。”汤家豪似乎从华罗庚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汤家豪讲这些故事时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再伴着他那爽朗的笑声,让记者觉得与他的交谈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其实一个好的统计学家应该是很好打交道的。”

看着记者脸上“为什么”的表情,汤家豪解释说:“统计学和数学不一样。数学家只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进行运算了。可是统计学家要跟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打交道,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要从看起来没什么规律的数据中找到规律。这就需要跟不同领域的人交往,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统计学家要跑出去,关着门不出去可不行。”

汤家豪认为,统计学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数学是演绎,统计学是归纳。统计学更加贴近现实情况,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你找到两个统计学家,他们可能给你四个答案。如果以数学的思维做统计,就不会成为好的统计学家。”汤家豪说。

“伦敦大学的逃兵”

汤家豪有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得益于自己研究生导师的一句话。

在汤家豪的教育背景中,他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一直读完了数学学士、数理统计的硕士和博士。可是他却说自己是“伦敦大学的逃兵”。

大学毕业的汤家豪并没有选择数理统计作为继续深造的研究方向。“统计学对我来说很容易,我在大学时统计学每次考试都拿满分。而纯数学对我来说挑战性更大一些。”

喜欢挑战自己的汤家豪选择了伦敦大学圣玛丽皇后学院继续深造,专攻代数。

在圣玛丽皇后学院,汤家豪的导师是国际知名数学家KurtAHirsch。有一天,Hirsch先生走到汤家豪的身边,面带微笑地问汤家豪:“汤,你上过Lebesgue积分(数理统计的数学基础课)的课吗?”汤家豪不明所以地回答:“没有。”

“那只能说你受到过一半的教育。”Hirsch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的这个优秀的学生说。

汤家豪看着令人尊敬的Hirsch先生脸上慈祥而有深意的微笑,心中顿时对Lebesgue积分产生了无比的好奇。为什么就是这样一门数理统计的基础课就能给人补上“另外一半的教育”呢?为了成为一个“受过完全教育”的人,汤家豪就跑到著名的帝国理工学院去听Lebesgue积分的课。当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概率学家在讲这门课。汤家豪听得津津有味,头一次感受到了数理统计的魅力,同时也感觉到了这门曾经被自己视为“太容易”的学科蕴含着的巨大挑战。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研究数理统计,对代数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汤家豪幽默地说,“我现在很感谢Hirsch先生,是他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汤家豪对代数失去了兴趣。他毅然放弃了伦敦大学的学业。

在兴趣中迎接挑战

有的时候,机遇总是伴随着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汤家豪发现了一篇关于时间序列的文章,而这篇文章恰好是他本科就读的曼彻斯特大学科技学院的一位老师写的。汤家豪如获至宝。他立刻给这位老师写信,说明自己想做这位老师的研究生。

就这样,1968年汤家豪重新回到了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数理统计。因为挑战带来的乐趣和动力,让汤家豪在这个领域不断进步。1972年,汤家豪发表了第一篇数理统计论文;1973年,他的博士论文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宣读,这是他的第一篇有影响的论文;1978年,汤家豪首先提出了门限自回归模型。

1980年3月19日,门限自回归模型成果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上正式宣读。据调查显示,这一科研成果成为非线性时间序列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1986年,英国肯特大学邀请汤家豪做讲座教授。那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华人统计学教授。

如今的汤家豪依然很忙。他一边继续完善门限自回归模型,一边还和年轻人一起研究时间序列分析的“半参数方法”。

对汤家豪来说,从事数理统计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乐趣。

汤家豪说:“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数理统计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