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村(安徽滁州市杨村镇街道村)

由网友(EXO、与你同在)分享简介:杨村镇街谈村是滁州市、天少市新屯子设置装备摆设树模村之1,位于天少市北郊,处于工业沉镇——杨村镇中间,二零五省谈脱境而过,距天少郊区一一私里。“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弱,团体经济根蒂根基较差,近些年农平易近支出增加较快,设置装备摆设新屯子入铺顺遂,走正在齐镇、齐市前列,为齐镇新屯子设置装备摆设起到杰出的树模做用。为入1步加速新屯子设置装备摆设程序,完成周全设置装备摆设小康社...

杨村镇街道村是滁州市、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位于天长市北郊,处于工业重镇——杨村镇中心,205省道穿境而过,距天长市区11公里。“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强,集体经济基础较好,近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建设新农村进展顺利,走在全镇、全市前列,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率先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根据天长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天长市杨村镇街道村庄规划》、《杨村镇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经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街道村产业发展规划。

简介

安徽新闻 安青网 安徽新闻网 安徽重点新闻网站 新锐媒体 安徽门户

街道村现辖10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全村国土面积3533亩,可耕地面积1704亩。共有居民1126户,总人口432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01元。辖区内中、小学各一所,卫生院一所,村办集贸市场一座,村级工业园区一个,20多家乡镇和民营企业落户村内,覆盖医药、线缆、机械、拉丝、畜禽加工、玩具等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多人,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达45%。粮食总产1300吨,以优质稻、麦为主。境内水资源丰富,跃进圩、簸箕圩养殖面积近千亩,外有杨村河与沂湖相连,排灌方便,跃进圩开发养蟹10年,年养殖效益30万元。蔬菜是街道村极具潜力的产业,据统计,仅在街道务工、上学的流动人口就达8000多人,巨大的蔬菜消费需求,刺激了当地农民的蔬菜生产,全村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花园村民组范国培从2005年试种大棚蔬菜,现已发展到3亩、10个棚,腰庄村民组戴良生利用水塘和低洼地栽种茭白90亩,本地仍蔬菜供不应求,每天通过天长批发市场中转进来的外地菜源源不断进入街道农贸市场。

劳务、优质粮、水产养殖、蔬菜构成街道村四大产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明显,但是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需突破瓶颈,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建设重点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杨村河治理项目,提高圩区防洪能力,实现农业旱涝保收,铺设村部经花园村民组至跃进圩1.5公里、3.5米宽砂石路,约需10万元,花园村民组蔬菜基地建排灌机站各一座,渠道500米,电网改造需6万元,建沼气池及配套实施3万元,总共需投入19万元。

(二)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现村办农贸市场350平方米,投入5万元,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机制,建立特色蔬菜和水产品专柜,同时拓宽农产品的流通领域,提高本村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三)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0万元分别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劳务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培育主导产品品牌。投入5万元,通过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抓好蔬菜和水产品商标注册和无公害产地认证,创立产品品牌。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村成立产业发展领导组,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书记、主任亲自抓,镇直单位配合。切实做好村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落实责任,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增加产业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撑的投入机制,从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切块对带头户进行奖补。

(三)、健全产业服务体系。镇农业技术人员分类培训农民,使农民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指导农民生产。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利用现有村农民网吧,及时为农民提供生产市场信息。成立村农民劳务信息服务中心,设立农民培训学校,开设专业技能班。

(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抓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户生产的同时,制定优惠措施,引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1]

参考资料

1.街道村 · 街道村(引用日期:2016-04-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