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镇(陕西省山阳县石佛寺镇)

由网友(薄荷绿°)分享简介:石梵宇镇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阴县西北部,南部取湖北省郧西县交界,石梵宇镇以境内古庙而患上名,镇当局驻地蛟沟村,距县乡一二零私里,辖板庙、康野坪、黄泥河、大洼岭、碾子坪、蛟沟、麻庄河、太阴闭八个行政村,五二个村平易近小组。齐城二二九六户,八七零四人,镇域面积一二零平方私里,耕高空积一零六四四亩。漫(川)—照(川)私路境内领悟,...

石佛寺镇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石佛寺镇以境内古庙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蛟沟村,距县城120公里,辖板庙、康家坪、黄泥河、大洼岭、碾子坪、蛟沟、麻庄河、太阳关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全乡2296户,8704人,镇域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44亩。漫(川)—照(川)公路境内贯通,全长55公里。

中文名

石佛寺镇

面积

75平方千米

人口

0.6万人

地理位置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

政府驻地

蛟沟村

所属地区

陕西省山阳县

下辖地区

1个社区、5个行政村

历史革沿

为什么说尘肺病是本世纪中国最严峻的问题

1950年设石佛寺乡、板庙乡,1961年改石佛寺公社、板庙公社,1983年改石佛寺乡、板庙乡。1996年,石佛寺乡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黄泥河、大凹岭、碾子坪、蛟沟、麻庄河、太阳关、枣树坪7个行政村;板庙乡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柳构、宋庄、板庙、瓦窑住、康家坪、易家沟6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板庙乡并入石佛寺乡。2011年,撤销石佛寺乡设立石佛寺镇。2015年撤销石佛寺镇,将石佛寺社区居委会、黄泥河村、太阳关村、碾子坪村划归西照川镇,板庙村、康家坪村划归漫川关镇;

自然环境

地形多为缓坡、洼地、山地约占面积的90%,土壤肥沃,土质多为棕沙壤,黄沙壤,间有部分红粘土,海拔7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0.4℃—13.6℃,年降水量671—865毫米,年无霜期195—214天,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境内主要的矿产资源有金、铁、铝、锌、钒、大理石、重晶石、水晶石、萤石、磷等矿产资源。

.

农业状况

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5%,种植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产业结构单一。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56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414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8元,较上年增长30.5%。

社会事业

全镇有九年制学校一所,完全小学2所,初小7所,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师生1051人。文化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全乡新建文化站1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全镇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50个;有线电视站2个,入户450户,程控电话交接机2处,778门,现入户480户,设备配备基本到位,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防疫保健网络基本形成,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7人,病床8张,常规医疗器械配备齐全。各村都建有标准的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达到100%,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农民健康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特色产业

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我乡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一村一品”县级示范点碾子坪村和板庙村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当地能人回乡创业,促进我乡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2010年全乡生猪存栏5867头,牛存栏642头,羊存栏5229只,鸡存栏3.43万只,牧业产值1218万元。完成核桃建园1000亩任务,累计发展核桃2330亩(其中良种核桃1050亩),板栗13290亩,纯收入129万元。

万亩油菜 石佛寺镇计划在以碾子坪村为中心,实行科学育种,发展沿公路油菜连片种植2000亩,建立油菜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力争2012年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建成万亩油菜科技示范镇。

.

旅游资源

三观庙:位于镇区西南方300米的小山上,从镇区有公路可直达庙内。该庙集佛、道、儒三家之精髓,相容共生,文化底蕴深厚,香火旺盛。近年,众香客集资100万元,对庙宇进行了翻新,现正在建设修复中。

仙姑洞:位于镇区西北15公里处,洞口有仙姑庙,该庙建于明清时期,各路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现留有石碑刻字无数。庙区周围四季如春,各种珍惜草木繁多,林中常有珍奇动物出没。庙后便是绵延数公里的山洞,洞内山泉涌动,奇石林立,凉爽宜人,奥妙无穷。此景区周边人烟稀少,保护很好,开采前景广阔。

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

1、坚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必须将我镇新农村建设打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新典型、新亮点。

2、坚持与城镇化、与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镇政府所在地示范村必须至少建设1处100户以上陕南移民搬迁示范小区,做到水、电、路、讯、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3、坚持“第一产业抓核桃”,碾子坪村、蛟沟村新建核桃建园1000亩,技改100亩;完成以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种植基地必须达到2000亩以上。

4、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每个示范村设施养猪、养羊、养鸡饲养量必须分别达到1000头、五万只以上。

5、坚持实施“六化”,每个示范村村居环境改造必须达到150户以上。

6、坚持生活富裕和乡村文明一起抓,每个示范村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必须达到“八室一站一所一校一超市”标准。

具体任务

2012年我镇启动两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涉及2个10村民小组344户1856人。

1、突出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在畜牧业发展上平均每个村养猪至少达到千头、养鸡至少达到5万只,在种植业发展上每个村以核桃为主的林果或特色种植面积至少达到千亩以上。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整合项目、群众主体、定额补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有效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工程建设、陕南移民搬迁、工赈、交通、扶贫等项目向新农村示范村倾斜,实现村组自然院落水泥道路相连,确保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通村入户道路水泥硬化率达到8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

3、实施农村综合整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围绕入户道路和农户场面硬化、房屋白墙化、灶房节能整洁化、厕所卫生化、庭院绿化美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户五改工程,建设山水宜居新村,定期开展“五清”(清草堆、清垃圾堆、清粪堆、清污水、清石堆)为内容的卫生整治活动,彻底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庄布局合理、民居富有特色、群众生活方便、村庄院落整洁、人居环境优美的目标。碾子坪村新粉房屋252间,新建灶房4间,新粉10间;新建猪舍99个,新粉13个;新建厕所90个,新粉28个;新建洗涤池50个;场面硬化240户19386平方米,入户道路硬化5964平方米,绿化树6000株。蛟沟村新粉房屋134间,新建灶房6间,新粉17间;新建猪舍35个,新粉3个;新建厕所42个,新粉10个;新建洗涤池50个;场面硬化104户7104平方米,入户道路硬化2517平方米,绿化树4500株。

4、推动社会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改善农村示范村服务功能为目标,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按照每个示范村建1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标准:房屋16间400平方米,其中支部办公室1间25平方米,党员活动室2间50平方米,村委会办公室1间25平方米,警务室(司法调解)1间25平方米,卫生室3间75平方米,计生室1间25平方米,图书室1间25平方米,多功能室3间75平方米,民生保障工作站1间25平方米,农村超市1处50平方米)、1处文体活动场所、一所符合要求的村小学的标准,全面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满足群众看病、阅览、购物、健身、上学等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同时加快以完善农村低保、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管理水平。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村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以民主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为目标,制定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普及法律、文化、科技知识,切实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调处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实现无违法案件、无不安全事故、无超生现象、无群体性或越级上访目标,使群众对班子和村务管理满意率达到85%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文明户”占全村农户的80%以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