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由网友(男人天生就有长处゛)分享简介:第1章 第3章 1、日原财产政策的特点图手札息出书社: 世界常识出书社; 第一版 (二零零八年一零月一日)丛书名: 东教会年度论文散二零零八精装: 一九九页注释语种: 简体中文开原: 三二ISBN: 九七八七五零一二三四二一九条形码: 九七八七五零一二三四二一九尺寸: 二零.六 x 一四.四 x 一.二 cm分量: 二...

第一章 第三章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色

图书信息

高中政治其他试题列表 高中政治其他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丛书名: 东学会年度论文集2008

平装: 19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1234219

条形码: 9787501234219

尺寸: 20.6 x 14.4 x 1.2 cm

重量: 222 g

内容简介

《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国内读者既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来自日本的启示,同时也可以接触到海外留学生对祖国的一篇拳拳之心。《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分为10章,介绍的是日本社会转型与成熟期涉及教育、社会、文化、法律、对外关系等各个侧面的经验和教训。《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媒体评论

大约是在2000年,我看到有这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拼命用功,为了在了解日本社会、掌握研究方法等方面让他们少走弯路,也为互相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就找到木村一三老先生(当时任日本国际石油公司总裁,曾为中日建交穿针引线,是周恩来总理、廖承志先生的老朋友),与他共同召集了十几位留学生成立了一个“学习会”,由他每个月一次在战后日本建造的第一栋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的38楼餐厅提供午餐,大家边进餐边交换信息,饭后再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学习讨论。2006年底尊敬的木村先生去世,但该学习会一直延续了下来,并定名为“东学会”(东瀛留学者之会的意思)。

——朱建荣

目录

序:21世纪初的今日,为什么还要借鉴日本? 朱建荣

第一部分 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发展

第一章 小一休擦地板——日本如何从小培养人的公共意识

一、日本人对公共意识的传统理解

二、公共意识教育在战后日本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位置

三、家庭教育中的公共意识培养

四、学校教育中的公共意识培养

五、公共意识有所减退的日本年轻一代

结语:使“公共意识”成为公民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责任和习惯

第二章 5加2等于0,抑或5加2大于7?——日本如何培养国民的“素质”

前言:道德教育是日本社会得以成功的秘诀

一、社会需要遵守社会秩序的人群的存在

二、“日本国民”这四个字的含义就是“灭私奉公”

三、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第二天性

结语:把道德规则重复一千遍,使之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

第三章 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简析当代日本人“勤勉”特性的建构过程

一、关于日本人“勤勉”特性的一般认识

二、明治、大正时期西方人眼中“懒惰、懒散的”日本人

三、二战前后日本人劳动观念的变化——“职域奉公”主义的高扬与破灭

四、经济高速成长期“企业战士”形象的确立

五、家庭教育与企业小环境对“勤勉”人格的塑造

六、泡沫经济破灭后反叛“传统”的年轻人

结语:持续渐进,全方位努力重新构筑民族精神

第二部分 国家政策的功与过

第四章 同足保护政策,为何效果不同?——日本产业政策的功和过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色

二、新兴产业的培植政策——协调和竞争

三、弱势产业的调整政策

结语:保护和竞争的配套机制是成功秘诀

第五章“富国强法”之路——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改革评述

一、2005年公司法制现代化改革的目的

二、2005年公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的意义

结语:对中国的启示——使“富国强法”成为立国之本

第六章 如何寻求对外援助的最大功效——日本0DA的经验与教训一

前言:中国可以从日本近50年的开发援助史学到什么

一、援助理念及其发展变化

二、“贸易、投资、援助三位一体”的援助模式

三、援助体系

四、效应分析

结语:日本的“贸易、投资、援助三位一体”模式值得借鉴

第七章 褒贬不一的日本留学生政策

前言:总结日本留学生政策成败得失的意义

一、入境和入学手续

二、留学期间的生活支援

三、方便留学生就业的制度变革

结语:借鉴日本,建设一个对各国留学生有

魅力的国度

第三部分 社会、文化的演变与启示

第八章 同样的圣诞 第不一样的心态——成熟期日本消费文化的启示

一、从日本学生对中国的印象谈起

二、当前日本消费文化的脱物质主义倾向

三、日本消费文化的本土化倾向

结语:脱物质主义与本土化

第九章 从“美妙歌喉”看媒介、受众和精英的和谐互动

一、长达60多年的“人气”第目

二、“美妙歌喉”的沿革

三、形式寄寓

四、神韵所在

五、“美妙歌喉”的效应

六、中国媒介商业化运作中的问题

结语:学习中的反思

第十章 从NHK“公共放送”展望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引子:与“国营”不同的“公共放送”

一、公共放送

二、日本的公共放送NHK

三、公共放送在中国的可能性

结语:期待公共放送的理念在中国得到借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