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兴(郑先兴)

由网友(你会发光呦)分享简介:郑先兴(一九六一—),男,河南南阴市宛乡区人,史教专士。一九八四年结业于郑州大学力史教系汗青教业余,获教士教位;一九九七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力史教系攻读中国现代思惟文明史标的目的硕士研究熟,一九九九年获硕士教位;二零零一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力史教系攻读史教实践及史教史标的目的专士研究熟,二零零四年获专士教位。现任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

郑先兴(1961—),男,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史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考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等职。

研究课题

郑先兴 搜狗百科

郑先兴博士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史、史家心理和西方史学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不求名利,为人纯朴,治学扎实,广泛阅读各科知识,扩大史学视野,用史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把握史学研究的新趋向,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并适当使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根据课程的特点,寓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教书育人。

汉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是郑先兴博士研究的兴趣点之一。2011年8月在在十三届中国秦汉史年会上当选理事。发表的《论谶纬》,是新时期较早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探究汉代思潮和民俗的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秦汉史》和《历史学年鉴》转载;他发表的《王充史学思想研究》、《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的文论及其理想人格》、《作为社会学家的王充》和《论荀悦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等系列论文,为学术界所重视;《论中庸》力斥将“中庸”看做是折中主义的观点,而将其看做是礼治的方法论,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出版着作

《史家心理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独着);

《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独着);

《汉画研究——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主编)。

部分被转载的文章:

《论谶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秦汉史》和《历史学年鉴》先后全文转载;

《论中庸》,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史学史》全文转载;

《新史学思潮的文化史研究理论与梁启超的文化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主要成就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研究是郑先兴博士研究的又一兴趣点。他所出版《史家心理研究》一书,采用心理学的理论揭示史学家治史的心路历程,探索史家治史的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感和人格等因素,是继刘知己、章学诚和梁启超所讲述史家的德、才、学、识等治史条件之后,成为专门论述成熟史家治史心理的专着。在《学术月刊》上发表的《论史家人格》、《也论历史感》等史学理论论文,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他发表的《全球化背景下历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历史学的功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向》、《论史学政治化的普遍性》等论文,针对当前的史学走向,提出了颇为独到的见解,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郑先兴博士参与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南汉代文化”的研究,撰写了《河南汉代思想文化》。参与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台湾外志点校》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胡逢祥先生研究中国现代史学思潮,专门探究20世纪文化史研究思潮,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庄锡昌、张广智、陈卫平、苏智良、王斯德、谢俊美、盛邦和、邬国义、路新生、王东等先生的高度评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