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2003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的话剧)

由网友(不要回头看她)分享简介:《哥原哈根》是由中国国度话剧院建造的话剧。该剧由王晓鹰执导,梁国庆、杨青、何瑜主演,于二零零三年八月二零日正在北京人艺小戏院表演。[一]该剧经由过程海森堡、波我及其夫人玛格丽特3个魂灵的对于话,引出了古代科教史上的一九四一年哥原哈根会睹之谜。[二]中文名哥原哈根主角科教野海森堡以及丹麦科教野波我类型话剧尾演时间二零零三年八月二零...

《哥本哈根》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的话剧。该剧由王晓鹰执导,梁国庆、杨青、何瑜主演,于2003年8月20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1]

被誉为 小剧场话剧标杆 的 哥本哈根 ,究竟为何长演不衰

该剧通过海森堡、波尔及其夫人玛格丽特三个灵魂的对话,引出了现代科学史上的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2]

中文名

哥本哈根

主角

科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科学家波尔

类型

话剧

首演时间

2003年8月20日

首演地点

北京人艺小剧场

导演

王晓鹰

主演

梁国庆、杨青、何瑜

编剧

迈克·弗雷恩

剧情简介

天堂,或许是地狱。三个灵魂聚在了这里。

他们谈1941年的战争,哥本哈根9月的那个雨夜,挪威滑雪场的比赛,纳粹德国的核反应堆,同盟国正在研制的原子弹;他们谈量子、粒子、铀裂变和测不准原理,还谈贝多芬、巴赫的钢琴曲;他们谈战争时期个人为自己祖国竭尽全力的权利,炸弹扔下后城市里狼藉扭曲的尸体。

他们谈这谈那,最想说清的却是两个影响了世界物理学进程的诺贝尔获奖者沃纳·海森堡和尼尔斯·波尔在1941年的哥本哈根会面——谜一样的会面。

他们不断地叙述着会见的“真实”,结果却依旧不定。

演员表

角色名演员名配音备注
海森堡梁国庆
波尔何瑜
玛格丽特杨青

创作团队

职位名

姓名

导演王晓鹰
编剧迈克·弗雷恩
翻译胡开奇
造型设计任薇
服装设计芦春伟
展开表格

角色介绍

海森堡
演员梁国庆配音
德国科学家,二战期间在德国主持原子弹研究。他和波尔本来是忘年交,但是在1941年短短十几分钟的哥本哈根会见之后,两个人彻底决裂。
波尔
演员何瑜配音
丹麦物理学家。1941年9月底,海森堡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看望他,两人进行了一次只有10分钟的秘密会谈,然后便不欢而散。
玛格丽特
演员杨青配音
波尔的夫人。她是唯一见证了海森堡和波尔在哥本哈根会谈的人。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是量子力学代表人物之一,以“不确定原理”闻名于世,他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核物理研究的领导者;而量子物理学奠基人波尔,更是同盟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参与者。1941年9月底,海森堡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看望波尔,两人进行了一次只有10分钟的秘密会谈,然后便不欢而散。两位科学家分属两大敌对阵营,他们这次非同寻常的会谈,对原子弹的研制与付诸实战,以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有着深远影响。话剧《哥本哈根》写了“间谍海森堡”、“说客海森堡”和“守卫科学良知的海森堡”。三个海森堡,只有最后一个才是剧作家着力向观众推荐的。因此剧作家出了一个一个虽然没有多少历史依据,但坚守了科学良知的海森堡。

舞台表现

剧本预设的场景是海森堡、波尔、波尔夫人三个会谈的当事人的灵魂在天堂中相见,共同探讨当日的真相。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再现当日的情景,但每一遍都不一样。舞台现场只有三把椅子、两扇门,三位演员,剧情上没有明晰的情节,只为体现该剧的主旨——对科学伦理的反思,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对人文精神的坚持。

《哥本哈根》全剧仅有三位演员,剧中饰演科学家波尔妻子的,是曾经因电视剧《渴望》而被观众牢牢记住的著名演员杨青。对于这部作品已经烂熟于心的作品,杨青说:“它的文字和整个剧本像个魔方似的,怎么琢磨都有新的东西给你。不像我拍过的其它剧,几遍以后或者演过十几场以后觉得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再给予我了。”由于该剧在剧本和台词方面尤为考验演员功力,所以自首演至今,近7年时间里从未更换过一次演员,这种情况也是当代戏剧舞台上非常少见的。[3]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演出地点、细节演出剧场
2003年8月20日-9月14日北京北京人艺小剧场
2005年4月13日-15日北京中科院礼堂
2005年4月20日山东(齐鲁金瀚山东首届小剧场话剧节)
2007年厦门、武汉、沈阳、广州等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2010年4月15日-18日北京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展开表格

作品评价

《哥本哈根》全剧充满思辨的魅力,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类的超乎功利的关注到达了极致。(新浪娱乐评)

《哥本哈根》围绕着“海森堡为何而来”,让三个当事人的鬼魂以各自的视角和立场,演绎了一个分析、追究的过程,最终也并未得到一个全都认可的答案,凸显出来的则是怵目惊心的一次次内心惊曝,一层层灵魂的拷问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来访的目的探究已不再重要,观众看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迷茫和慌乱。那是明知要迷失而又想竭力走出迷失、最终无所突破的无限感伤,带着点壮志未酬的悲剧意味。(《戏剧文学》何西来、何笑聪评)

话剧《哥本哈根》由于表现的是三个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对话,且试图弄清楚的是搅扰他们后半生甚至连灵魂都不得安宁的事情,于是这个戏没有正常逻辑的时空概念。跳跃、颠倒甚至是破碎的戏剧结构,远远超越了观众习惯性的线性观剧经验。导演王晓鹰曾经对媒体坦言,这部作品起初自己看了两遍也没弄懂是怎么回事,等后来琢磨理解了,才发现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思考是颠覆式的、具有深层哲学意味的。但舞台上的《哥本哈根》几乎每次演出都会受到热捧。[3](搜狐娱乐评)

参考资料

1.红色戏剧《辅德里》领衔21部作品亮相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 · 新京报网(引用日期:2021-03-17)

2.王晓鹰濮存昕亲临,国话经典《哥本哈根》凉山上演 · 今日头条·羊城派(引用日期:2021-12-23)

3.话剧《哥本哈根》亮相大剧院 剧本台词很强大-搜狐娱乐 ·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2021-12-2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