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英(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顾问)

由网友(月光作笺)分享简介:安徽省书法野协会名望参谋林玉英,笔名耕作,室名笔墨斋,女,汉族,安徽濉溪人,一九四二年九月熟。10余岁初进修书法,前后患上朱宗之、闵祥德、李百忍等人指点。教书与法颜实卿,又患上力于魏晋诸碑本,以行草睹少,运笔壮健,气焰贯畅。做品屡次进选海内外大型书法做品铺并获惩,被支出《中日主妇书谈接流做品散》《楹联书法大观》《今世书法篆刻...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顾问林玉英,笔名耕耘,室名翰墨斋,女,汉族,安徽濉溪人,1942年9月生。十余岁始学习书法,先后得朱宗之、闵祥德、李百忍等人指教。

林玉英 书法艺术的巾帼才女

学书取法颜真卿,又得力于魏晋诸碑帖,以行草见长,运笔矫健,气势贯畅。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法作品展并获奖,被收入《中日妇女书道交流作品集》《楹联书法大观》《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大观》等。1985年5月在中国美术举办个人书法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均作报道。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顾问,淮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完白印社副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女了诗书画联谊中心理事,安徽妇女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淮北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顾问,华夏东方杰书画院副院长。

中文名

林玉英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安徽濉溪

人物简介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成为建国以来第一位在该馆举办个人书法展的女书法家,作品勒石于包公祠碑林、淮塔碑林。还被毛泽东故居、人民大会堂、林散之艺术馆、韩国碑林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等处收藏。1993年随安徽省书法代表团赴日本进行艺术交流。2004年随中国书法家代表赴日本举办中日女书法家作品交流展及友好访问。

专家评论

林玉英走的是一条遵循传统的路子,先从楷书打好基础,继而深入到行、草、篆、隶等各个领域,于行草书更能施展她的才能。书法格调苍劲朴茂,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沈鹏(原中国

书法家

协会主席)

书法路子正,先从楷书打基础,以后涉猎各家各派,能看出渊源,书风宽和朴实,笔性好、放得开、不拘泥,涤尽了脂粉气和女性的柔弱之病,颇有阳刚之美。——张荣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

书法家

协会理事)

社会评说

心无旁骛

——女书法家林玉英

沈鹏

业余女书法家林玉英,身处安徽淮北市,与外界信息交流不多,然而凭着她“身无所息”的刻苦精神取得成绩,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办起了女书家的个人展览。

向真、行、草、隶、篆五体书全面推进,是我所接触到的许多中青年书法家的共同追求,既反映了对传统的全面继承,也可以说是在当前书法多元化趋势中的一种自我追求。林玉英遵循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先从楷书入手打好基础,继而扩展到各种书体,一经掌握篆、隶诸体的基本规律,便摆脱临摹,边创作边提高基本功夫,这就反映了她有较强的创造意识,非同于满足抄写的书匠。于行草书,林玉英更能施展才情,最早引起我注意是在北京举行的1987年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用整张四尺宣写的一首古人七绝,格调苍劲朴茂,比起她以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笔墨意境的追求。这一作品经集体评议,选送日本,展出于东京银座美术馆,日本朋友赞誉“有男子气”。

与林玉英同志生活在较偏僻的地区不无关联的是,她的创作不受浮躁喧嚣气氛干扰。在她身上察觉不到那种片面追求商品化以及急功近利之类的习气。正因为心无旁鹜,所以真正能够树立书法艺术的“本体观念”。至于如何加强交流,更好地吸取古人和今人的创造成果,将时代精神凝聚笔端,出之以生动活泼的个性,这些,正好要发挥我们信息时代的长处。林玉英来京展出作品,便是一次交流信息的机会,她还很需要博览,在同“才智相当”的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层次。

在国内,以及在同日本朋友交往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妇女从事书法的人数不少,然而脱颖而出者不多,其原因很多,而组织上的扶持与舆论界的宣传应有无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确有价值的作品及其作者,我们要让他显示出来,使大众认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