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池村(鹏池村)

由网友(君心今何在°)分享简介:鹏池村东临地稀村,西交8瓢村,南连隆里城隆里所村回凤,北界西洋店。中文名鹏池村外文名Pengchi Village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发蒙镇面积七四一零亩(二零二零年)平易近族侗族别号鹏池行政种别村基原疑息东临地稀村,西交8瓢村,南连隆里城隆里所村回凤,北界西洋店。鹏池,侗语称“bongx xonp”,意为坡榜平台。传奇现...

鹏池村东临地稠村,西接八瓢村,南连隆里乡隆里所村归凤,北界西洋店。

中文名

鹏池村

外文名

Pengchi Village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启蒙镇

面积

7410亩(2020年)

民族

侗族

别名

鹏池

行政类别

基本信息

平朗乡池鹏村水田养螺,特色养殖助农脱贫

东临地稠村,西接八瓢村,南连隆里乡隆里所村归凤,北界西洋店。鹏池,侗语称“bongx xonp”,意为坡榜平台。传说现寨子西边山岭上,明时即有村落,现仅存遗址。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先祖杨秀云从八瓢老寨迁居于此。乾隆时,黎平知府杨江巡视到此,见寨内鼓楼前有一池清水,荷叶田田,鲤鱼游泳,挥笔题词“鹏程万里,池育龙鱼”,后村人将村名改称鹏池。村寨面坝而居,溪水从坝前穿流,寨后是一片风景林,其间古木参天,翠竹婆娑。合抱的白麻栗树有8株,有一株红豆杉胸围3米。

历史沿革

鹏池在清时属黎平府龙里长官司管辖,民国2年(1913)属黎平县管辖,民国7年至21年,先后属黎平县敖市区(北二区)、二区(驻隆里)管辖,28年(1939)属进宏兴联保管辖,联保驻鹏池,辖鹏池、地稠、者往、夕阳店、归凤、烂塘、七叉冲、八瓢大寨、归密9个自然寨。31年(1942)随隆里乡由黎平县析出划入锦屏县,属隆里乡第五保,1951年属启蒙区隆里乡第五村,1953年属兴隆乡,1958年属兴隆公社,1962年5月属启蒙区隆里公社,1963年1月属兴隆公社,1968年11月属隆里公社,1970年属兴隆公社,1981年8月属地茶公社,1984年3月属地茶乡。1992年撤地茶乡后属启蒙镇。

人口信息

现辖鹏池、归密两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109户,511人,劳动力344人。村民委驻鹏池。村民有杨、朱两姓,杨姓占人口大多数,杨姓中分“本地杨”和“宝龙山杨”。“本地杨”从八瓢老寨迁来,“宝龙山杨”于乾隆后期从黎平平底乡宝山迁来,朱姓嘉庆时由敦寨雷寨屯迁来。传统节日及生活习俗与启蒙侗族风俗相同。村境内有金矿,清代至今时断时续有人开采。

土地资源

鹏池村土地总面积7410亩,其中耕地240亩,有林地5460亩,森林覆盖率55.85%。国家实施“天保”政策以前,林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一半左右。村人向来重视林木的保护,清嘉庆二年(1797)在村东边盘沟立有“禁条告白”碑:“此沟盘下屡因跌牛,众等公议,不许砍树等项。如有犯者,罚银三两,决不宽恕。倘持横抵敌,众等送官”。此“禁条”对该村以后的风景林木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村经济来源除传统农业外,主要靠外出打工,村民打工收入占总收入70%左右。

文化资源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办私塾一所,名“文昌园”,早毁,现存遗址称“书房园”。嘉庆三年(1798)又建文昌书学一所,1994年拆除。民国中期设立保校,1953年设教学点,1970年扩为完小。现有学生97人,7个教学班,教师5人。明清时期,鹏池村有贡生、生员、廪生15人。1950年以后,全村有大学毕业生12人,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人,杨通国现任贵州省林业厅处长。村有卫生室1个,有医生1人。村内还有民间接骨草医1人,木匠掌墨师1人。鹏池小学教师杨正武义务普法十余年,2001年被贵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普法先进个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