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学概论(佛教文学概论)

由网友(昼夜咏叹调.)分享简介:《释教文教概论》1书,做者吴邪枯,出书时间二零一零年三月。《释教文教概论》是释教文教范畴里第1部自成编制、实践构架完整的教术博著。初次亮确地将释教文教定性为熟命文教。齐书皆围绕那1论点深切睁开论证。中文名释教文教概论做者吴邪枯种别 图书 文教 文教实践订价三九.零零字数三九五零零零出书社云南京大学教出书社页数三二九开原一六...

《佛教文学概论》一书,作者吴正荣,出版时间2010年3月。《佛教文学概论》是佛教文学领域里第一部自成体例、理论构架完备的学术专著。首次明确地将佛教文学定性为生命文学。全书皆围绕这一论点深入展开论证。

中文名

佛教文学概论

作者

吴正荣

类别

 图书 文学 文学理论

定价

39.00

字数

395000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329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

ISBN

9787548200123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佛教文学概论 吴正荣 著

佛教文学概论

《佛教文学概论》始终围绕佛教生命文学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最高度来展开研究和深入挖掘,力图发掘出佛教文学中,特别是禅诗中的文学内在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初步地试图回答中国盛唐以意象运用为手法,意境创造为终极的诗歌。以“独抒性灵”的理论为实践的中国传统抒情写意文学的生 命力和文学价值所在。

中国传统文学向来有社会功利价值和生命超越价值两大潮流,但在一般研究中重视社会功利价值,生命超越价值却远未发掘。《佛教文学概论》重在生命价值的发掘上,并成系统地论证。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佛教文学概论》构架视野宽广全面,即探讨了佛教经典的文学性,也探讨了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也涉及到了现当代文学中的佛教因素,台湾文学的佛教因素,更是第一次将傣民族的佛教文学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所涉及的内容和题材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佛教所涉及的文学领域。如佛教从人到神的艺术形象分析,佛教理念所涉及的从寓言神话到天堂地狱的故事类型研究,从生死轮回到因果报应的宗教伦理型文学研究。

《佛教文学概论》将佛教的一些具有相当文学价值、又为现当代研究所忽视的重要经典,(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行赞》),将一些成就很高,在国际上历来深具影响但又为文学史所忽视了的僧人文人创作(如王梵志,寒山,弘一等)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首次将以佛教僧人为主体所创作的“山居诗”作为专题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山居诗”应作为一个被文学史忽略了的、又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久、人数最众多,作品最丰富的重要文学流派的观点。

《佛教文学概论》构思独特,既有全面的概论,也有深入的专题探讨。更有深入到精神分析,从情感、梦幻、悲悯、空苦等不同角度反复深入论证,试图勾勒描述出佛教文学作者们那种孜孜不倦的寻求生命安顿的感人情怀。

特别是不只停留在佛教表面的文学性,及对中国文学的形式和资料、思想和题材的现象影响上,更深入到了佛教文学所表现出的人性的终极关怀上,以及内化成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感情上来探讨,使读者能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佛教精神是如何内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品质的。从而避免了佛教文学研究热中的炒冷饭现象。

《佛教文学概论》可提升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品位和研究视野。也可使热爱这个领域的读者获得特殊的阅读视角延伸和内在的生命品质发现。

作者简介

吴正荣,1958年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熏陶。

现任教于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主要从事佛教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方向的研究。发表过主命哲学专著《生命的升华之路》及有关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等方面的论文三十多篇。极力立论“大生命观”,倡导传统文化“修养人格,升华生命”的生命实践。已完成《(坛经)生命论》、《大智慧禅修顿悟——生命品质提升教程》、《家长教育新思维》、《实用养生教程》等专著。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擅长将禅道顿悟见性、炼养心神与西方精神分析方法结合,快速解决各种心智疑难困扰。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佛教文学导入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文学气质

一、历史的释迦牟尼形象

二、宗教的释迦牟尼形象

三、文学的释迦牟尼形象

第二节 佛教影响文学的基本思想

一、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性空

二、对人生本质的认识:苦恼

三、对存在本质的认识:无常

四、对生命形式的认识:轮回

五、对命运本质的认识:因果

六、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无我

七、对生命理想的认识:解脱

八、对生命境界的认识:涅盘

九、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修行

第二章 佛教的文学色彩

第一节 佛教的文学类型

一、人物行藏故事

二、寓言神话故事

三、天堂地狱故事

四、生死轮回故事

五、因果报应故事

六、传教救度故事

七、修行得道故事

第二节 佛教神话寓言故事分析

一、与佛、菩萨有关的神话寓言故事

二、其他与教义有关的寓言

三、神话寓言故事小结

第三章 佛典的文学理解

第一节 佛教典籍

一、佛经的来历

二、佛经的分类

三、佛经的流传

第二节 佛本生故事分析

一、佛本生故事的思想内容

二、佛本生故事的文学意义

第三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一、说此经因缘

二、十六观法及其文学意义

三、经中人物形象分析

四、该经传达的佛教修行的本质

第四节 马鸣与《佛所行赞》

一、《佛所行赞》的内容梗概

二、佛陀生命的完美安顿

三、《佛所行赞》的文学特色及其地位

第四章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

一、题材

二、文体

三、形式

四、语言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因果轮回形式的生命实质

一、因果轮回的道德训诫功能

二、社会无意识对生命因果轮回形式的肯定

三、佛教轮回生命观的显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剧中“梦”的佛教生命意识

一、执梦为真

二、“情”的苏醒及困惑

三、生命的觉悟与寻求升华

第四节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空苦与永恒

一、空华泡影,感叹无常

二、托情山水,求证永恒

第五节 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真如本心

一、本土诗歌的“言志”、“缘情”

二、“词以境界为上”

三、“佛心”——对中国诗词曲境界的真正开拓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佛教精神

第一节 生命的空苦无常与悲情情绪

一、曹操与《短歌行》

二、杨升庵与《临江仙》

三、弘一大师与《送别曲》

四、唐诗宋词中的悲欢离合

五、《红楼梦》的空幻人生

第二节 生命的轮回流转与悲怜情怀

一、《聊斋志异》的人鬼情未了

二、《醒世姻缘传》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

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几世真醇

第三节 生命的绝望安慰与悲悯情结

一、大团圆情结的生命关怀意蕴

二、《西游记》与人生苦难的解脱

三、《牡丹亭》与梦幻中的美好姻缘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专题

第一节 文人创作的苦情意识

一、李商隐

二、纳兰容若

第二节 晚明小品中的灵性神韵

一、晚明性灵小品的抒写范畴

二、晚明性灵小品诸家略举

第三节 诗僧创作的超越性光芒

一、王梵志、寒山、皎然

二、宋初“九僧”

第四节 山水中的佛性生命安顿

一、谢灵运

二、王维

三、柳宗元

四、苏东坡

第五节 山居诗的生命美学实证

一、山居诗的发展

二、山居诗的品格

三、永明延寿山居诗的生命境界实证

第六节 禅悟诗的生命境界

一、关于生命本原的存在

二、参悟途径的诗意化

三、悟道途中的非逻辑体验

四、生命本原的显化

第七章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文学

第一节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散文

一、梁启超的《惟心》

二、许地山的《空山灵雨》

三、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歌的禅味

一、苏曼殊诗歌的心性透视

二、孔孚山水诗的生命境界

第三节 20世纪台湾文学的佛风

一、周梦蝶诗歌的内在命途解析

二、林清玄、简烦散文之中的生命追问

第八章 傣族的佛教文学

第一节 南传佛教对傣族的影响

一、对傣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对傣族文化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贝叶经和傣族文学

一、贝叶文化之源流和内涵

二、贝叶经中的文学

第三节 傣族文学经典

一、《召树屯》

二、《兰嘎西贺》

三、阿銮故事与佛本生故事的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