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落梅(南宋吴文英所创作的词)

由网友(烟勤话少脾气爆)分享简介:来由齐宋词词牌名低阴台做品类型托物寄情主题悼殁主题抒情主题感伤主题相思写景写雨写景月夜写景写山写景黄昏人物宫人植物鸟动物梅花动物树做品赏析那尾词上片初步即写梅花凋落“宫粉”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量,“雕痕”“堕影”,言其漂荡,字字磨炼,用笔空灵凝练“无人家火荒湾”句为配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热喷鼻的梅花,无声地飘落正在阒...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高阳台

作品类型

托物寄情

主题

悼亡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伤

主题

相思

写景

写雨

写景

月夜

写景

写山

写景

黄昏

人物

宫人

动物

植物

梅花

植物

作品赏析

这首词上片开端即写梅花凋谢“宫粉”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质,“雕痕”“堕影”,言其飘零,字字锤炼,用笔空灵凝炼“无人野水荒湾”句为背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冷香的梅花,无声地飘落在阒寂的野水荒湾。境界空旷悠远,氛围淡寒。“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二句,上承“雕”、“堕”,再进一步渲染,由飘落而埋香,至此已申足题面。“金沙锁骨连环”,用美妇人————锁骨菩萨死葬的传说来补足“埋香”之意。黄庭坚《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词中用以拟梅花,借指梅花以美艳绝伦之身入世悦人,谢落后复归于清净的本体,受人敬礼,可谓尊爱之至,而哀悼之意亦隐于其中。接下来“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三句陡然转折。“不恨”与“恨”对举,词笔从山野落梅的孤凄形象转入关山阻隔的哀伤情怀,隐含是花实际亦复指人之意。笛曲中有《梅花落》。可见,“南楼”句虽然空际转身而仍绾合本题。所以陈洵称赞为“是觉翁(吴文英晚号觉翁)神力独运处”(《海绡说词》)。下边转换空间,由山野折回庭中。“半飘零”三句,当是从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梅花既落,而又无人月下倚阑赏之,故言“月冷阑干”,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喻意基本相同。

南宋词人吴文英,他的人生际遇与情感往事,就镌刻在一首首恋情词中

下片言“寿阳”,言“孤山”,皆用梅花故实。《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的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鸾”是“鸾镜”,为妇女梳妆用镜。“调玉髓”、“补香瘢”,又用三国吴孙和邓夫人的故事。和宠夫人,曾因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满面,医生说用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敷之,可灭瘢痕,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八。这里合寿阳公主理妆之事同说,以“问谁”表示已经没有了落梅为之助妆添色。孤山在今杭州西湖,宋词人林逋曾于此隐居,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此处化用数典,另翻新意。分从两方面落笔,先写对逝而不返的落梅的眷恋,再写落梅蓬山远隔的幽索。“离魂”三句,仍与落梅紧紧相扣。“缟衣”与“宫粉”拍合,“溪边”亦与“野水荒湾”呼应。“缟衣解佩”暗指昔日一般情事,寄寓了往事如烟、离魂难招的怀人之思。最后一韵,从题面申展一层,写花落之后的梅树形象。“叶底青圆”四字,化用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词句意,包孕着世事变迁的惆怅与岁月无情的蹉跎。

吴文英在苏州时曾纳一妾,后遣去;居于杭州时又纳一妾,后亡故。联系作者的这些经历,并证以其它词章。后人对这首词虽然褒贬不一,但从总体看来,词中那些似乎不相连属的字面的深层,其实流动着脉络贯通的感情潜流,它们从不同的时空和层面,渲染了隐秘的情事和深藏的词旨,堪称咏物之作的佳品。[5]

创作背景

此文为吴文英在一妻一妾都相继去世后为表达自己真挚情感和深深思念所作。[5]

作品评价

刘大杰评:“前后意思不连贯,前后的环境情感也不融合,好像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失去了文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珊珊,洗脱凡艳,幽索处,则孤怀耿耿,别缔古欢。如《高阳台》落梅一篇,既幽怨,又清虚,几欲突过中仙咏物诸篇,是集中最高之作(中仙是王沂孙的号)[6]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高阳台·落梅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高阳台·落梅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3] 董元 . 《唐宋诗词鉴赏》 .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12-06 . 403 .[4] 上强村民著 . 无障碍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 . 长春 : 长春出版社 ,2018-01 . 286 .[5] 林力 肖剑 . 宋词鉴赏大典 . 北京 : 长征出版社 ,1999-11 . 1602 .展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