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第八中学(1958年在安徽省创立的公办高中)

由网友(我们之间﹌隔着一片海)分享简介:桐都会第8中教,其前身是大闭低中,建立于一九五八年,是安徽省省级树模低中以及重心中教。黉舍总部座落正在桐都会东部新乡教苑路,邻接国谈,松邻低速,接通就捷,校园占地二四零亩。二零一八年后,按照《桐都会低中结构调解实行方案》方针要求,为顺应低中教诲向乡区散中成长标的目的,将桐乡8中总体搬迁到东部新乡。二零二零年低考竣事后,老校区最...

桐城市第八中学,其前身是大关高中,成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和重点中学。学校总部坐落在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毗邻国道,紧邻高速,交通便捷,校园占地240亩。

2月19日带您走进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学

2018年后,根据《桐城市高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目标要求,为适应高中教育向城区集中发展方向,将桐城八中整体搬迁到东部新城。

2020年高考结束后,老校区最后一届高三年级正式毕业,桐城八中老校区六十二年办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至此,桐城八中新校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据2020年12月学校网站和官方微信显示,现有82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463名教职工。

中文名

桐城市第八中学

类别

公办高中

别名

桐城八中

创立时间

1958年

所属地区

安徽省桐城市

校训

发奋读书 立志成才

知名校友

金磊

外文名

Tongcheng No. 8 middle school

类型

中学

新用名

桐城新八中

学校层次

省级示范高中

地址

安徽省桐城市龙腾街道学苑路

曾用名

桐城市第八高级中学

主管部门

桐城市教育局

办学历史

校园风光

1958年7月----------桐城县大关初级中学

1970年1月----------桐城县大关中学

1982年8月----------桐城县大关高级中学

1996年8月----------桐城市大关高级中学

2002年8月----------桐城市第八中学

2018年9月----------桐城市第八中学新校区

办学条件

桐城市第八中学属于安徽省级示范高中,一校四区,分别为桐城东部新城新校区(总部)、五中校区、六中校区 和 卅铺校区(原桐城八中老校区)。

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高中学校向优质学校集中的规划布局,决定撤销原第5、第6、第8、第10、第11中学的普通高中建制,整体并入新的第八中学,形成新的第八中学五中校区、六中校区、卅铺校区(桐城八中老校区)。

2019年后,因桐城市高中教育布局调整,桐城八中卅铺校区(原桐城八中老校区)仅剩最后一个年级。2020年高考结束后,老校区最后一届高三年级正式毕业,至此,桐城八中老校区六十二年办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桐城市第八中学

桐城八中,自2014年承担桐城市普通高中布局调整重任以来,到新校区投入使用,学校的硬软件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走进校园,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教学楼前,樟树如盖,绿草茵茵;钟楼边,碧水浅岸,秀竹亭亭;乐学亭间,李花似雪,玉兰缤纷。细节凸显品味,在规划有方整洁宁静的校园里,随处可见饱含哲理的告示牌,无不启人心智。

优良的硬件设备是办学水平的的重要保障。学校坐落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占地240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校内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教学设施、实验设施、运动设施等建筑不仅美轮美奂,而且彰显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等智慧校园特色。教学楼端庄素雅,可容纳110个教学班同时开课。阅览室、标本室是同学们开展第二课堂的大本营,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兴趣和发掘自己的潜能。运动区包括标准塑胶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展示着力量之美。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装备一流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四通八达的宽带互联网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生活区里,学生公寓规划整齐,间有花园凉亭,洋溢着诗情画意。公寓专人管理,每天安排老师值班,呵护着学生的安全。在公寓北侧,建有阔大而洁净的食堂,窗明几净,设施完备,可容纳4000人同步就餐。学生住宿严格按照高校标准,四人一间,室内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淋浴设施,24小时供应热水。每间教室均配备两台柜式空调,解除学生夏季上课躁热之忧。

新校区立足发展,以文化校园、环境校园、精致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为办学特色,依托桐城派文化底蕴,进一步弘扬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铸就特色教育品牌。以质求存,促成优质教育社会效应。着眼未来,竭力跻身安徽省一流示范高中序列。

学校以“安庆一流、省内知名”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开拓特色教育渠道,不断提升日常管理水平,积极承办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办学成果

学校荣誉

安徽省示范高中

桐城市第八中学

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范学校

安徽省绿色学校

安庆市高考进步奖

2012高考艺体优胜奖

2012高考团体优胜奖

2010优胜单位

2019年8月,获“安庆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园风光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

在教育硬件基本得到保障后,办好一所学校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校长,因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普通中学的校长们聚在一起常常会颇有感触地说:生源质量最重要,从大学到中学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也说明了这一点。上述说明,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要使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一个好校长势必致力于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使他们以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并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质量赢得上级和同行的认同、社会的信赖,从而改善生源的结构,提高生源的质量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依法治教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只有教育法规的制约,而没有道德的规范,依法治校依然难以落到实处。更何况,还有不少的行为无法受教育法规的制约,却可受道德的规范,如有偿家教等。再例如,学校管理中的教育评估尚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教育还不能完全用量化的手段来评价。有时,某些方面还是定性评价更科学,模糊描述反而更精确。在某些推行结构工资制的学校,教师的任何工作都要量化后与报酬挂钩,却常常产生负面影响。有人认为,当教师干工作时,都要弄清此项工作的报酬,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时,这所学校的活力可能已快到尽头。类似情况下,校长们常常更多地意识到道德的力量。陶行知曾说过:“办学如治国。”可见,一所学校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样,没有法律不行,没有道德规范也不行。法治、德治双管齐下,以法彰德,以德辅法,方能治校。

知名校友

姓名任期
张吉云1958.7--1960.8
王琳1960.8--1968.8
方志祥1968.8--1971.8
候诗国1971.8--1978.8
汪长松1978.8--1993.8
展开表格

徐南平

1978届校友,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现任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研究成果: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技术上解决陶瓷膜及膜材料的微结构控制和膜形成的关键问题,为陶瓷膜技术在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和传统产业改造领域的重大应用工程奠定知识产权和技术基础,在我国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陶瓷膜新产业;提出了“用化学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和依托新材料发展新的分离与反应技术”的学术思想,自主设立了材料化学工程博士点,建成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了我国膜领域的发展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形成。研究成果转化培育了江苏久吾、江苏九天、南京九思等10多个高科技企业,服务了近千家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

吴海清

1978届校友,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加拿大Laval大学博士,加拿大MDA航天公司专家工程师。曾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邀请作为加拿大知名华人代表团成员回国参加2000年国庆系列活动。

崔执凤

崔执凤,1980届校友,1963年生于安徽桐城,芜湖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党员,安徽省光学会理事,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现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实验室主任。1987年7月在刘颂豪院士的指导下获得中国科大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多年来一直从事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1997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教学优秀奖;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多原子分子、自由基光谱,激光等离子体,激光量分析技术,分子光解和光电离动力学、分子间和分子内能量转移等研究。在《Phys.Lett》,《Chem.Phys.Lett.》,《Spectrosc.Lett.》,《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黄乃斌

中共党员,1962年11月生于桐城市大关镇,1980毕业于大关高中,淮南矿业学院地质专业学成后在原淮南矿务局(现淮南矿业集团)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淮南矿业集团调度室副主任、安监局副局长,2004年12月任张集煤矿矿长。(张集矿简介附后)。他带领全矿干部职工,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矿井综合效益逐年攀升的新路子。矿井原煤产量、利润、职工人均收入等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安徽省煤炭行业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 “全国文明煤矿”、“全国双十佳煤矿”、“中华环境友好优秀煤炭单位”等多项荣誉,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2006年,张集煤矿创造的三项纪录荣登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排行榜,一是入选全国年利润超过10亿元的煤矿(全国共4处),二是入选年产超过千万吨煤矿(井工矿5处,露天矿2处),三是创造了我国煤矿国产综采设备一次采全高最高年产纪录。黄乃斌矿长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07年9月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房章福

男 1954年生 桐城卅铺人

1972年1 2月毕业于桐城八中首届高中班。

1973年1月至1978年2月先后任教于桐城金山小学、古埂学校、胡埠学校;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恢复高考首届);

1982年2月大学毕业分配至二汽冲模厂(现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公司),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组干科长、党办主任、党委工作部长等职;

1992年1 月调东风汽车公司党委组织部,先后任组织科长、办公室主任、公司党委组织员(副处级)、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3年7月至。今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部总部长兼人力资源管理部部长;

东风汽车公司第七届、第八届纪委常委。

曾荣获东风汽车公司首届优秀大学毕业生;东风汽车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汽车行业十大创新型人力资源总监等称号。

余其俊

78届校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崔生根

78届校友,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在安徽省1978年数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国营第438厂(大型军工企业,常规潜艇制造基地)工作,从事过常规潜艇、扫雷舰、登陆舰、卫星发射塔架、神州系列飞船发射中心地面关键设施、“天下第一门”的三峡永久船闸、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的设计、建造工作,荣获过国家质量银质奖、鲁班奖,担任过设计所高级工程师、物资供应部部长、高级经济师,在船舶行业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主持编制《物资供应工作手册》。2007年开始在民营企业宁波恒富船业集团蓝天造船有限公司当顾问,从事出口船舶的建造管理工作。

姚国武

1988年毕业于大关高中(现桐城八中),1992年获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学士学位,2003年取得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函数论专家李忠教授;同年进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跟随杨乐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次年晋升为副教授,并入选“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十杰”称号,博士后研究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并负责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在博士期间突出的科研工作,其博士论文入选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暨北京大学一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专项基金资助。姚国武博士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复分析领域的研究,他在拟共形映射与台希米勒空间理论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工作,解决了此领域一些长期遗留问题,结果多次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先后主要以独立作者在国际知名数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13篇进入科技论文SCI检索,2006年被美国数学会聘为特约评论员。现任《中国科学》(数学专辑),《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等多种核心数学杂志审稿专家,并受聘为“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评审专家。曾应邀参加2002年与2006年分别在北京和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于2008年7月受邀出席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五届欧洲数学大会。

刘伯根

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编审,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

地理位置

安徽省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