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吟(九疑吟)

由网友(青柠之恋)分享简介:9信吟是宋朝期间的诗人苏轼 写的1尾7言新诗。做品详情做品名称:9信吟创做年月:宋朝做者:苏轼做品文体:7言新诗做品本文9信联绵属衡湘,苍梧独正在天1方。孤乡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迷茫。幽人拊枕坐感喟,尔行忽至舜所匿。江边长者能说子,黑须红颊如君少。莫嫌琼雷隔云海,圣仇尚许远相视。一生教谈实真意,岂取穷达俱生死。天其以尔...

九疑吟是宋代时期的诗人苏轼 写的一首七言古诗。

作品概况

九疑琴学音像

作品名称:九疑吟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苏轼

作品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与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作品注释

幽人:幽居之人,这里作者自称。舜所藏:《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帝“南巡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藏:葬的讳称。

长:指身高。

学道:指所做学问,所持节概。真实意:佛教用语,指绝虚妄。

箕子:殷商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商亡后,被周武王放逐至朝鲜。这里作者取其僻居边远自比。要荒:要服、荒服。古代京畿以外的领土,从近至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所以要荒是指边远僻陋之地。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苏轼集》卷二十四。1097年(绍圣四年),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苏辙(子由)也自筠州贬为化州别驾,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安置。苏轼行至梧州闻说苏辙已到藤州(今广西藤县),立刻追赶。诗即作于当时。兄弟俩人已经三年不见了,十分思念对方。此诗笔力清健,饱蘸感情,作者既是对苏辙的安慰,又抒发了自己看似旷达实则沉重的感情。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汪师韩评此诗说:“水天景色,离合情怀,一种缠绵悱恻之情,极排解乃极沉痛。”(《苏诗选评笺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1061年(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历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后因接连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重用旧党,苏轼于1086年(元祐元年)被召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满司马光全盘废除新法,遭旧党排挤,再次贬任。哲宗当政后,新党得势,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徽宗即位,奉召内迁,在返回途中卒于常州。南宋高宗时,赐太师,谥文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