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的公司)

由网友(南孤)分享简介: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私司首要从事投资控股、出产及发卖瘦料以及化教品、工业用物业成长及堆栈名目和焚料、金属质料以及电子0件产物之商业。中文名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私司总部地址喷鼻港铜锣湾勿地臣街一号时代广场二座三零零一⑴一室现任董事少邵永华德律风八五二⑶一五一七九一九谋划规模投资控股、工业用物业成长和1般商业(包孕金属质料商业...

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生产及销售肥料和化学品、工业用物业发展及仓库项目以及燃料、金属材料和电子零件产品之贸易。

中文名

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

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2座3001-11室

现任董事长

邵永华

电话

852-31517919

经营范围

投资控股、工业用物业发展以及一般贸易(包括金属材料贸易)

公司业绩

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 首批获得金控牌照

2015-06-30

主营业务:

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报告期业绩: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主要包括典当行业务、工业用物业发展及一般贸易各自所产生之营运开支以及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水电费及管理、法律及专业费用、经营租赁付款、雇员福利开支、折旧及摊销等之整体行政开支。于回顾期内之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45,309,000港元,其较二零一四年同期12,924,000港元大幅增加。该增加乃主要由于本期间引入典当行业务及就集团于期内进行之多项收购事项及出售事项支付之法律及专业费用增加所致。

财务成本

于回顾期内,财务成本约为10,430,000港元乃指银行及其他借贷之实际利息开支,此较二零一四年同期财务成本6,840,000港元有所增加乃主要由于本期间引入典当行业务。

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

于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集团股东资金及流动资产净值分别约为403,063,000港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09,465,000港元)及317,522,000港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流动负债净额:10,558,000港元)。同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41,524,000港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2,753,000港元)及流动比率为2.44(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0.93)。

于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278,695,000港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72,034,000港元)。同日,按借贷总额减银行结余及现金除以资产净值计量之净资本负债比率为9%(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54%)。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主要从事(i)工业用物业发展;(ii)一般贸易,包括金属材料贸易;及(iii)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上海从事典当行业务。继下文‘重大收购事项及出售事项’一节第(i)项所述于二零一五年二月在中国上海完成收购典当行业务后,集团正式进入典当行业,且此新业务分部在回顾期内对集团整体经营业绩带来积极贡献。

工业用物业发展营运维持稳定,集团仓库设施则以100%之使用率继续运作。

由于集团在回顾期内尚未识别可盈利交易,故一般贸易业务概无产生收入。

于本期间录得之本期间溢利为112,490,000港元,而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间则录得亏损12,284,000港元。本期间溢利乃主要由于下文‘重大收购事项及出售事项’一节第(ii)项所述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27,263,000港元及首次并入集团之典当行业务经营所得经营溢利。

业务展望:

二零一五年标志着集团整体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二零一五年上半年,集团已正式进军中国上海典当行业务。

全国典当行业监督执行资讯系统显示,截至二零一五年六月底,全国共有典当行8,108家,分支机构953家,注册资本总计人民币1,611.3亿元。上半年全国典当业累计发放当金人民币2,029.6亿元,同比增长3.5%;典当余额人民币931.9亿元,同比增长11.6%,帮助百余万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新收购之典当经营实体于二零一四年至二零一五年上半年扶持中小企业及私营个体近200家,其中新增客户数达56多家。该经营实体力争进一步扩大客户基础并成为上海典当行业领军企业。

于二零一五年七月,集团订立另一份买卖协议,据此,集团将以相当于人民币51,000,000元的港币现金代价收购一组主要于中国上海从事典当行业务之公司的全部权益。收购事项之详情于公司日期为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公布内披露。

管理层对此新业务分部的表现及发展潜力持乐观态度,并将继续透过现有业务的有机增长及于市场收购符合整体业务计划的类似业务为进一步拓展典当融资经营物色合适机会。

为把握‘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发展’之机遇,集团亦于二零一五年下半年业务范围扩展至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并整合多种资源及管道,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增强风控管理。

融资租赁市场方面,《二零一五年第一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二零一五六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3,185家,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983家;行业注册资金,按人民币以实缴计算,约合人民币10,030亿元,比上年底的人民币6,611亿元增加3,419亿元;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人民币36,550亿元,比上年底的人民币32,000亿元增加人民币4,550亿元,增幅为14.2%。二零一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一直很大,上半年虽然整体经济增长7%,但许多行业指标并不理想。然而,融资租赁行业却逆势上扬,继续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上半年,企业数量、行业实力、业务总量都在大幅增长,在稳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力支撑。

互联网金融方面,《二零一五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运营简报》显示,二零一五年上半年,P2P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行业累计成交量达人民币3,006.19亿元,月均增速为10.08%;新上线的网贷平台数量接近900家。目前中国P2P网贷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上升到2,028家,和二零一四年年底这一资料相比,增加了28.76%。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后,互联网金融将呈现出‘加强监管’和‘行业整合’两个发展趋势。优质并能引起投资者兴趣的产品才能凸显平台自身特色,从诸多平台中脱颖而出。

收购于中国之金融租赁经营实体25%的权益及收购于中国之一项网络融资平台业务45%的权益均于二零一五年下半年完成,并预期将为集团整体财务表现作出积极贡献。

2014-12-31

主营业务:

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报告期业绩:

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集团的营业额为55,133,000港元(二零一三年:32,963,000港元),其中包括一般贸易分部的收入42,158,000港元(二零一三年:21,434,000港元)及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的收入12,975,000港元(二零一三年:11,529,000港元)。

一般贸易业务于二零一四年下半年逐渐复苏。然而,由于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导致原材料需求疲弱,故此集团已开始买卖投影机等产品,惟有关业务尚须刻苦经营才有望改善整体利润。因此,本年度录得分部亏损3,679,000港元(二零一三年:2,636,000港元)。

另一方面,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维持稳定并轻微增长,原因是年内上调年度费率所致。于调高仓库的租金后,有关业务的整体利润有所改善,加上年内财务成本下降,致使分部亏损由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20,061,000港元减少至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17,766,000港元。

集团年内亏损由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30,125,000港元减少至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19,394,000港元。

报告期业务回顾:

二零一四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度。仓库存 放业务保持稳定,并由于调高年度租金水平,故有关业务录得轻微增长。然而,贸易业务仍在努力提升其盈利能力。管理层将继续密切监察该两项业务,并会透过提供仓库业务的额外服务以扩大收入源头及探讨不同机遇,从而改善贸易业务。

年内,管理层透过控制行政成本及出售中国北京的写字楼物业以积极降低整体债务水平。因此,银行借贷总额已大幅减少,而集团的财务状况亦有所改善。

业务展望:

于本年度,董事会藉收购中国上海一间透过可变动权益实体合约安排从事典当行业务的公司,昂然进军中国上海的典当行业务。有关收购已于二零一五年初完成,为集团分散其业务至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典当行业务建立新的里程碑。预期有关收购将为集团的营业额和纯利带来正面贡献。

集团亦已收购在中国上海从事金融租赁服务的一间合营公司的25%股权。管理层相信,涉足发展潜力宏大的中国类金融行业将能够令集团获益匪浅。

与此同时,集团亦已于二零一五年初完成出售中国江苏省太仓市一幅总占地面积约为200,000平方米的土地,并已悉数收取相关的总代价人民币137,000,000元(约171,250,000港元)。有关出售进一步改善集团的财务状况,而管理层将继续物色合适项目,并以尽量提升集团整体利润作为目标。

2014-06-30

主营业务:

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报告期业绩: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集团之营业额为6,342,000港元(二零一三年26,809,000港元,其中分别包括一般贸易分部之收入21,279,000港元及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之收入5,530,000港元)。由于一般贸易分部于本期间并无进行交易,故营业额全部来自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之收入。期内亏损由截至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15,786,000港元减少至于回顾期内之12,284,000港元。

报告期业务回顾:

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于整个期间平稳发展,并且由于向客户征收的租金水平有所提高。故持续录得稳步增长。

就一般贸易业务而言,管理层致力改善现有业务和投放更多资源以认清未来发展方向。有关业务已于二零一四年下半年逐渐恢复,预料收入于二零一四年年底将有所提振。

业务展望:

就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而言,预期有关业务将保持平稳并录得稳步增长。仓库目前的使用率达100%,惟管理层将继续寻求为客户提供更多额外增值服务的机会,以扩阔来自有关业务的收入来源。

由于一般贸易业务正处于逐步恢复阶段,故有关业务将持续获得若干收入。电子零件及金属材料等原材料方面,鉴于面对激烈竞争及需求增长有所放缓,故一般贸易的经营环境仍然艰辛。然而,管理层将继续努力发展该分部的业务,以改善集团整体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管理层正积极地与多名潜在买家进行磋商,包括但不限于在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与潜在投资者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内容有关可能出售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拥有一幅占地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土地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尽管迄今尚未缔结具体条款和条件,但管理层将继续有关商谈,倘有任何重大进展,将就可能出售。一事披露更多资料。

为改善整体财务状况,集团亦有意出售位于中国北京的物业,并会就任何进展作出进一步披露。

同时,集团将继续寻觅扩大收入来源的机会,以及探讨对集团而言诚属合适的各类投资机遇,藉以达到尽量提高股东回报的目标。

2013-12-31

主营业务:

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及贸易业务。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继续从事仓库存放服务及一般贸易业务。仓库存放收入维持稳定,录得小幅增长。年内,公司于下半年暂停一般贸易业务,以检讨现有业务及寻找可提高该分部日后盈利能力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集团上下继续实行成本控制,藉此行政成本已进一步降低。上述所有措施令集团亏损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

业务展望:

诚如于二零一四年一月所公布,集团已与一名投资者签订意向函(「该意向函」),以出售太仓一间附属公司之85%股本权益,公司正积极与投资者进行磋商以就该交易订立正式协议。与此同时,公司对最终达成正式协议持乐观态度,相信此将为公司带来裨益。一旦达成正式协议,公司将向股东作出适当公布。

公司亦将探索及寻找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削减借贷及融资成本,以改善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高管介绍

邵永华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08-25 至 今
男 42岁 本科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邵永华先生已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由二零一五年七月十六日起生效。为网络金融平台当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可变动权益实体架构控制上海当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之管理及营运)董事。邵先生为当天之创始人兼主席并负责其整体战略规划。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五年七月八日宣布完成收购当天金融45%已发行股份。此外,邵先生于二零零四年至二零一四年间为一家从事电脑信息产品、电子信息产品及精准制造之信息科技公司之主席。除资讯科技外,凭藉其过往经验,邵先生亦熟悉资本投资及融资领域,尤其在融资租赁、典当业务、小额贷款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邵先生自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起持有空军后勤学院经济管理学士学位。自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起,邵永华先生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陈兆敏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本届任期:2008-03-12 至 今
女 41岁 本科报酬:1.06百万港元截止日期:2015-06-30
陈兆敏小姐,自二零零八年三月起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小姐持有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会计及财务) 学位。彼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之资深会员。陈小姐于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加入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前,彼曾任职于一家国际会计师行及多家上市公司.
陈宁迪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本届任期:2015-08-25 至 今
男 37岁 本科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陈宁迪先生已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由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三日起生效。陈先生于环球金融行业积逾14年经验。彼为博亚资本(香港)有限公司的主席兼负责人员,该公司为可从事证券及期货条例项下第一类(证券交易)、第四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及第六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受规管活动的持牌法团。陈先生曾担任博华资本基金及博智资本基金(均为私募基金公司)的执行董事及创办成员。陈先生曾分别任职于香港汇丰全球投资银行部、伦敦汇丰集团资本市场部、香港汇丰债券市场部及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陈先生持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荣誉)学士学位。自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起,陈宁迪先生由公司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
金炳荣独立非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03-20 至 今
男 68岁 硕士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金炳荣先生:1948年8月出生,硕士,高级经济师。金先生于一九八四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并于一九九七年获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彼于银行业界累积超过二十年经验,并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前任行长。金先生现任上海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上海达安金融票据传递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自二零零七年四月起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公司上置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207)的非执行董事及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曾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SHA:600654)的独立董事。金炳荣先生已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由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日起生效。
关基楚独立非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05-04 至 今
男 49岁 硕士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关基楚先生,为本集团的财务经理。关先生于一九九六年取得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现称香港公开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四年取得科廷科技大学颁发的会计硕士学位。彼亦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于二零零八年加入本集团前,关先生于香港的其他公司从事融资、财务报告及公司秘书领域的工作。彼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至二零零六年五月期间曾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东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726)担任执行董事,另于二零零七年五月至二零零七年十月期间曾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智富能源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现称国际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051)担任公司秘书。关基楚先生已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由二零一五年五月四日起生效。自二零一五年七月一日起,关基楚先生(‘关先生’)将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兼西南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其中一名授权代表。
芮明杰独立非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10-07 至 今
男 62岁 博士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芮明杰,男,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文学部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市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领军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历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学科带头人、中央企业工委和国务院国资委主讲嘉宾、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董事(‘董事’)会(‘董事会’)欣然宣布,芮明杰博士(‘芮博士’)已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二零一五年十月七日起生效。
郎世杰非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01-21 至 今
男 29岁 本科报酬:--截止日期:2015-06-30
郎世杰先生,身处中国的美国企业家。郎先生于二零零九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彼为上海佑胜之创始人、董事兼行政总裁并负责管理其整体业务经营及发展。郎先生亦为中国的二级市场对冲基金‘郎基金’的共同创办人。郎先生亦为东方信贷控股有限公司、杰胜及东方信贷之董事。于买卖协议完成后,于本公布日期,东方信贷控股有限公司、杰胜、东方信贷及上海佑胜成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彼亦为上海新盛典当之总经理。郎先生于过去三年概无于香港或海外任何公众上市公司担任任何董事职务。已获委任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由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一日起生效。
马晓玲非执行董事本届任期:2015-08-25 至 今
女 40岁 本科报酬:1.82百万港元截止日期:2015-06-30
马晓玲小姐,自二零零五年七月起出任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马小姐于一九九八年毕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 ) 兰州商学院,主修国际贸易,获经济学学士学位。马小姐于中国及香港物业发展及投资拥有十多年经验。马小姐为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Keenlead Holdings Limited (建领控股有限公司) 之唯一董事兼实益拥有人。自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起马晓玲小姐由公司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公司更名

跨境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大中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0431.HK),于香港时间2015年12月7日下午7时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大中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层认为,此次更名有助于向社会公众明确公司的业务性质,为公司全面转型发展金融业务揭开崭新的篇章。此次更名是继公司于11月12日作为成分股被纳入MSCI指数(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Index)之一的MSCI 中国小型股指数后的又一历史性时刻。公司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收购典当行业务,下半年业务范围扩展至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时也即将在香港开展证券交易、资产管理、放债人业务等金融服务。公司现阶段境内业务高速发展,客户数量和业务总量都不断稳步上升,未来战略是依托境内庞大而稳定的类金融业务客户群,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全面整合资源,架设跨境金融服务桥梁。同时公司将不断拓展境外金融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更完善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