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若·卡吉德玛(藏传佛教中的裸体女神)

由网友(月下弄人醉、)分享简介:娜若·卡吉德玛是匿传释教中1位具备“伏恶之势、护擅之罪”的赤身女神。据阿鲁科我沁旗根丕庙转世活佛吉米彦说,娜若·卡吉德玛也称“敖其我嘎哈额贺”.汉译为“会刚亥母”,亦称“空行母”。她身呈红宝石色,赤身,披骷髅、饰璎珞,右脚向上托举衰血的骷髅,做欲饮之状,左脚执新月形芒刃,抽象威猛,单足踩鬼蜮,置莲花台上。传奇为主司阳阴...

娜若·卡吉德玛是藏传佛教中一位具有“伏恶之势、护善之功”的裸体女神。据阿鲁科尔沁旗根丕庙转世活佛吉米彦说,娜若·卡吉德玛也称“敖其尔嘎哈额贺”.汉译为“会刚亥母”,亦称“空行母”。她身呈红宝石色,裸体,披骷髅、饰璎珞,左手向上托举盛血的骷髅,作欲饮之状,右手执月牙形利刃,形象威猛,双足踏鬼蜮,置莲花台上。

佛教造像

传说为主司阴阳的上乐金刚的妻子,是一位能给人间带来吉祥、幸福的女神。[1]

信息简介

仅在内蒙赤峰喀喇沁旗善同寺表演《娜若·卡吉德玛》舞,是典型的祭神娱神的舞蹈。在舞蹈的过程中表演奉祭的程式,献上"七珍"、"八宝"等祀祭供品,每献一样,并绕佛一周,接着进行忏悔,转达法轮,最后表示行善惩恶,为弘扬佛法而贡献一生,将来到过极光世界。

通常人们所能见到的喇嘛教祭祀仪式舞蹈一般为室外表演的查玛,它独特的表演形式、狰狞的面具造型和恐怖的音乐等都带有神秘的感觉。而让人感到更神秘的则是喇嘛教的另一种祭祀仪式的舞蹈,亦即被称为室内查玛的《娜若·卡吉德玛》。

祭祀由8位喇嘛扮作仙女形象,在娜若·卡吉德玛神像前进行。仪式从“顶礼”开始,其后依次为“供献”、“忏悔”、“庆喜”、“转法轮”和“请求涅”。舞蹈部分的主要动作是纷繁多变的密印。

密印"即佛菩萨以两手之十指,形种种之相,是本誓之印象契谓之印,其理趣秘密深奥谓之密。"密印即是以种种手势表示佛法的深邃奥妙的理论。"娜若·卡吉德玛"的基本手势有莲花开、爽身水、甘滴、乐器、法轮、凤凰、八丹大臣宝、将军宝等40多种。手势是打开人们心灵的一扇窗扉,"娜"舞手抛之繁多,之细腻,令人赞叹不已。

《娜若·卡吉德玛》舞之所以给人以的神秘感,首先是因为这一仪式的参加者必须是宗教修养达到一定层次的僧侣。他们为了自身的修持,在每年的固定日子里祭祀这位女神,届时寺庙的喇嘛均须严守教规,整个过程,无关人员一概不得观看。其次,在寺庙内部,非祭祀的日子里,《娜若·卡吉德玛》神像要用绫纱遮盖,连本寺的喇嘛也不得观看,而一旦进入祭祀程序,神像前就不能有任何与祭祀无关的举动。多方面的密不示人使得《娜若·卡吉德玛》舞不但在俗人心目中神秘感十足,在寺庙内部亦受到教规的约束,僧侣们提到女神的名字时也是诚惶诚恐,惟恐亵渎了女神。据目前所知,《娜若·卡吉德玛》舞在赤峰“仅此一家”,在喇嘛教寺庙众多的蒙古高原上亦绝无仅有。1985年,在曾参加过这种仪式的喇嘛王色楞的无私帮助下,经过内蒙古和赤峰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娜若·卡吉德玛》缍面世。1994年,《娜若·卡吉德玛》舞的全部图、文、曲谱资料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

参考资料

1.内蒙古整理藏传佛教密宗乐舞《娜若-卡吉德玛》新浪网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0-11-0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