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偶记(雾中偶记)

由网友(情到浓时腿自开)分享简介:《雾中偶忘》是茅盾于一九四一年写的1篇集文。其时邪时皖南事务方才发作,使茅盾郁愤难抑,以如椽之笔对于人民党转戈异室,煎杀异根的暴行疼添征伐,以《雾中偶忘》如许的纯忘情势1抒心中积愤,并正在文中最初指出“淡雾之后,朗天化日也随着去”意味了4千万异胞守卫故国的刻意以及急不成待的愤慨。中文名雾中偶忘做者茅盾种别集订婚价二零.零零元...

《雾中偶记》是茅盾于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正时皖南事件刚刚爆发,使茅盾郁愤难抑,以如椽之笔对国民党转戈同室,煎杀同根的暴行痛加挞伐,以《雾中偶记》这样的杂记形式一抒心中积愤,并在文中最后指出“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象征了四万万同胞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急不可待的愤怒。

中文名

雾中偶记

作者

茅盾

类别

散文

定价

20.00元

出版社

江苏文艺

页数

274

出版时间

2009年4月

ISBN

9787539931043

内容简介

雾中偶记

茅盾的散文一般具有“鲁迅风”的特点,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反映时代,同时也是超时代的。他的散文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雾中偶记》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本中国现代散文作品选,可供广大读者欣赏。

作品目录

辑一 白杨礼赞

红叶

樱花

冬天

秋的公园

乡村杂景

桑树

大旱

谈月亮

黄昏

沙滩上的脚迹

白杨礼赞

大地山河

兰州杂碎

“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

“雾重庆”拾零

森林中的绅士

天安门的礼炮

辑二 雾中偶记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严霜下的梦

叩门

卖豆腐的哨子

老乡绅

“现代化”的话

香市

上海大年夜

雷雨前

人造丝

雾中偶记

旧账簿

交易所速写

从半夜到天明

看模型

鞭炮声中

炮火的洗礼

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伏的

街头一瞥

纪念高尔基杂感

开荒

谈鼠

闻笑有感

旧书铺

认识现实!

辑三 玄珠小议

我们为什么读书

骄傲

家庭服务与经济独立

当我们有了小孩时

怎样养成儿童的发表能力

盲从和“起哄”

升学与就业

聪明与矛盾

论“健康的笑”

“知识分子”试论之二——知识篇

学习与创造

风景谈

谈“中国人真有办法”之类

科学与民主

偶然看到

再谈孔子及其他

“古”与“今”

谈一件历史公案

学习民主作风

谈平等与自由

鲁迅是怎样教导我们的

谈独立思考

辑四 岁月有痕

故乡杂记·一封信

我的小学时代

一段回忆

太平凡的故事

新年感怀

一点回忆和感想

忆冼星海

雨天论英雄,唏嘘忆辛亥

回忆之一页

鲁迅说:“轻伤不下火线!”

悼念A.史沫特莱女士

邹韬奋和《大众生活》

海南杂忆

也算纪念

五十年前一个亡命客的回忆

北京话旧

相关版本

作者: 茅盾

出版社: 京华

出版年: 2005-7

页数: 284

定价: 24.80元

作者简介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 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