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奇案(三公奇案)

由网友(君离谁相惜)分享简介:3私奇案 中国现代特定文教称谓之1,指的是亮清期间的《包私案》《施私案》《鹿州私案》3原较有作用力的私案故事。中文名3私奇案晨代亮清代代相干故事《包私案》《施私案》《鹿州私案》包私案包私案[亮] 安遇时等撰简介:亮代的私案故事,讲述包私破案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教3至公案之1。作用较大。《包私案》又名《龙图私案》,齐名为...

三公奇案 中国古代特定文学称谓之一,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包公案》《施公案》《鹿州公案》三本较有影响力的公案小说。

中文名

三公奇案

朝代

明清朝代

相关小说

《包公案》《施公案》《鹿州公案》

包公案

三公奇案 一版一印

包公案

[明] 安遇时等撰

简介:

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全书十卷,安遥时编。编著者安遥时生平事迹待考。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这种现象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在漫长的封建专制重压下生活的民众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对百姓来说是既陌生又遥远的,因此,清官、贤臣便成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成为主角。

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斩了皇亲国戚,如《黄叶菜》、《狮儿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绅的狠毒凶残,如《栽赃》、《鬼推磨》;而《屈杀英才》、《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包公案》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为后来的《龙图耳录》、《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所汲取。书中有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但就是这些在当时社会上被认定的“非主流”作品,却得以广泛的流行。这并不奇怪,宋元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是侠义公案小说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态和文化口味决定着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作品的公众认知度。时至今日,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影视剧目仍然多达几十种。我们完全可以说,包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众呼唤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像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传》中也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另外,作品中极力宣扬的忠君思想显然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这是不足取的。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这本小说时加以甄别。

本书的版本分繁简两种,繁本十卷一百则。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书据四美堂刊本为底本,适当参照其他版本校点而成。囿于才识浅薄,学力不逮,校点中难免疏漏舛误之处,诚望方家及热心读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时订正,更臻完美。

章回目录

第01回 萧淑玉误吊遭非命 恶和尚思淫杀弱女

第02回 丁娘子忍辱报仇冤 性慧僧匿妇扣人夫

第03回 蒋光国诬告命难全 克忠妻记帐示凶犯

第04回 陈月英含舌诉冤屈 朱弘史语蹇露劣迹

第05回 邹琼玉挽发表真情 王朝栋讨药陷冤狱

第06回 李善辅贪黩害好友 高季玉认物知杀机

第07回 葛藤叶带彩释疑团 鞠举人谒友身先死

第08回 游子华酗酒逼死妾 方春莲私奔沦为娼

第09回 刁船户分审露马脚 宁仆人认货凭鼎字

第10回 张稚子作联招冤魂 堂侄子具状告谋杀

第11回 刘都赛观灯害閤家 张院公击鼓救幼主

第12回 刘义子冒功成驸马 崔长者赴京辨真伪

第13回 吴员城偷鞋谋人妻 韩兰英知情自缢死

第14回 宋秀娘施善落圈套 刘和尚蓄发配佳妻

第15回 葛富户恤龟得诏雪 陶歹人杀友示锦囊

第16回 谢思泉绝处遭祸殃 砍柴郎贯恶谋财命

第17回 汪家人害主设奸计 吴十二求友临江亭

第18回 淫妇人插钉杀亲夫 陈土工验尸问杨氏

第19回 三屠夫被告无姓名 一血衫叫街识真的

第20回 两光棍撮谷屡得手 一靛子作记追贼身

第21回 彭监生丢妻做裁缝 王明一知情放生路

第22回 孙氏子下毒害张虚 谢厨子招认求宽恕

第23回 孙船艄谋财杀情妇 冤和尚落井误坐牢

第24回 白鹤寺飘叶索冤债 小妇人殉节送皂靴

第25回 弘度试假反成真 轻狂子受托变死鬼

第26回 假奶婆借宿成好情 小婢女露言陷鱼沼

第27回 隔墙贼劫财坑店主 宋商客认银报仇冤

第28回 叶广妻惹奸招窃贼 吴外郎备银露赃物

第29回 陈顺娥节烈失首级 章氏女献头全孝悌

第30回 周可立执孝惊神明 吕进寿仗义疏钱财

第31回 许弟兄怀恨断人嗣 乳臭子探访示线索

第32回 李贼人再盗错认妓 谢家门冤屈白于世

第33回 陈军人新婚被捕杀 刘停娘怀恨守节操

第34回 黄屠夫谋妻杀至友 李氏女再嫁明真相

第35回 秦长孺孤弱被虐死 柳继母狠暴杀子孙

第36回 冯陈氏奇妒绝夫嗣 卫母子身死化冤魂

第37回 袁仆人疑心杀雍一 张兆娘冤死诉神明

第38回 蒋天秀责仆应死炁 小琴童卖鱼认凶身

第39回 江盐侩责仆屈万安 红衫妇污衣挞周富

第40回 丁千万谋财焚尸骨 乌盆子含冤赴公堂

第41回 贤嫂娘有言不便说 小牙簪插地喻情理

第42回 王三郎殒妻捉念六 真凶犯现身凭绣履

第43回 高尚静许愿失银两 叶街坊还银无芥蒂

第44回 石哑子献棒为家产 胞兄长辩白翻供词

第45回 愚乡邻报怨割牛舌 官府令行禁寓深意

第46回 无赖子途中骗良马 识途骡饥饿逐刁棍

第47回 金丝鲤妖媚迷秀才 郑善人虔诚动观音

第48回 何岳丈具状告异事 玉面猫捉怪救君臣

第49回 尹贞娘题联考新夫 查雅士愧赧失佳偶

第50回 徐淑云赠银助国材 庞学吏贪心杀雪梅

第51回 邱一所抢伞耍无赖 罗进贤骂官怨不平

第52回 邹樵夫卖柴误失刀 卢生员昧心辱斯文

第53回 红牙球入帘牵真情 潘官人出门斩假鬼

第54回 施桂芳游园入奇境 何表兄避讼蒙冤屈

第55回 张大智无才误学生 杨家子失教不敬师

第56回 曹国舅害民被正法 包文正迅雷沛甘霖

第57回 宋仁宗认母审奸臣 刘娘娘私赂露机关

第58回 梅商人遇祸悟神签 姜氏女沐浴化冤魂

第59回 张兄弟误认无头尸 两客商匿妇建康城

第60回 李中立杀友地窨中 江玉梅遗子山神庙

第61回 邱家仆直言道奸情 汪牙侩灭口借龙窟

第62回 积善家偏出不肖子 恶奴才反累贤主人

第63回 冉佛子行善竟夭亡 虎夜叉无德倒善终

第64回 三官人殒命落水中 船艄公催客唤娘子

第65回 卖缎客围观被剪绺 假银两试探辨真贼

第66回 江幼僧露财命归西 程家子索债买度牒

第67回 五里牌谋财杀郑客 土地爷搬银惊官府

第68回 众蝇呐逐风围马头 木印迹暗合出根由

第69回 夏日酷盗布已销赃 衙前碑受审再勘实

第70回 孙生员饱学不登第 主试官昏庸屈英才

第71回 小卒子劫营放大火 游总兵侵功杀边民

第72回 梅先春争产到官府 倪知府遗嘱进画轴

第73回 翁长者留文须句读 瑞娘夫贪财却无知

第74回 李秀姐性妒夫入狱 张月英知耻自投环

第75回 晏谁宾污贱害生女 束妇人虽死留余辜

第76回 马客商趱路遇劫匪 戴帽兔释疑缉正凶

第77回 兄与弟引路劫孤客 鹿和樟入梦释疑团

第78回 富家子恃财污曾氏 山窠中遗帕留贼名

第79回 王表兄图财财竟失 赵进士爱女女偏亡

第80回 一漆匠杀人由奸情 一继子坐狱因诬陷

第81回 老僧人断义舍契子 胡举人感恩救美珠

第82回 乳下痣为凭夺人妻 细情由勘问出笑柄

第83回 大白鹅独处为毛湿 青色粪作断因饲草

第84回 三和尚杀人值周年 一妇人祷告逢救主

第85回 贾典史赴任遭惨杀 贺怡然登科葬遗骸

第86回 罗承仔感叹惹是非 小锥子画钱记窃贼

第87回 萧屠户猪门杀一桂 大蜘蛛卷上释季兰

第88回 任知县为政徇私情 齐监司通融屈人命

第89回 有钱人能使鬼推磨 注禄官可教人积善

第90回 伍豪绅争婚兴讼事 刁乞丐换货取金银

第91回 刘仙英私奔缘作戏 杨善甫受诬因宿好

第92回 水朝宗醉渡遇劫难 阮自强卧病受牵连

第93回 孙诲妻美貌生风波 柳知县昏庸失俸银

第94回 老妖蛇作孽遭雷击 郑府尹至德受拥戴

第95回 良家妇求子遇淫僧 程监生遭难诵经文

施公案

开放分类:文化、历史

晚清小说。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现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现尚存多种道光年间的刻本。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 402回,包括部分续书。小说的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黄旗人,曾任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十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为人,且使为官者知以施公为法也”。但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施公案》人物插图

小说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稍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书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梦显灵、鬼神鉴察来解决,灵怪色彩很浓。剿杀“黄河套水寇”刘六、刘七,恶虎庄的武天虬、濮天雕,手段残忍狠毒,表现了维护忠孝节义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明显倾向。

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为侠客黄天霸。黄出身“绿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称“改邪归正”(34回),改名施忠,充当官家的护院和走卒。他与昔日的绿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计斩决十二寇,逼杀结义兄嫂,邀功请赏。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济民的“侠客”和致君泽民的“忠义”结合起来,把“侠客”变成忠于封建统治的奴才和帮凶,从而维护封建帝国利益。

《施公案》标志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它在同治、光绪年间曾续至10集。其后续作品还出现了《三侠五义》、《彭公案》。此外又有《李公案》、《刘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而所谓侠客,则“帮助政府”。但由于《施公案》宣扬“惩恶扬善”思想,并迎合部分市民心理,故产生很大影响。京剧《恶虎村》、《连环套》等数十出剧目,均与小说《施公案》有关。小说语言通俗,类似口语;但粗糙庸俗,语多不通。其善于铺排,则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

鹿州公案

简介

(清)蓝鼎元 著 中国古代三大公案小说之一,文言体短篇公案小说集。原名《蓝公案奇案》,又名《公案偶记》《蓝公案》,二卷廿四则,有雍正年间刊本和光绪年间刊本,光绪廿八(1902)年上海山左书林出版,易名为《蓝公奇案》、《蓝公案全传》。作者于雍正五年(1727)任广东普宁县知县、后兼理潮阳县,本书是有关地方官府判例的辑录整理而成,主要记录了作者亲身审理的一些实案。

目录

蓝公案 作者:蓝鼎元

第一则 五营兵食

第二则 三宄盗尸

第三则 邪教惑民

第四则 幽魂对质

第五则 葫卢地

第六则 没字词

第七则 龙湫埔奇货

第八则 死丐得妻子

第九则 贼轻再醮人

第十则 闽广洋盗

第十一则 兄弟讼田

第十二则 卓洲溪

第十三则 改甲册

第十四则 云落店私刑

第十五则 三山王多口

第十六则 西谷船户

第十七则 忍心长舌

第十八则 仙村楼

第十九则 尺五棍

第二十则 林军师

第二十一则 山门城

第二十二则 猪血有灵

第二十三则 古柩作孽

第二十四则 蜃楼可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