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鼓中幡(跨鼓中幡)

由网友(醉酒梦紅颜)分享简介:出处跨饱队是大饱8面,用黄绳系于颈间,饱脚人脱黄马褂;铛子8面,击者每一人脱黄坎肩;还有单髻文童一二人,各著鲜衣,脚托花篮;武童亦一二人,脚持对于钹。吹奏时,跨饱声轻沉慢急差别,铛子挨点。文童轻歌,唢呐陪奏。武童则击耍对于钹以及人体晃字,常晃的吉利词为“山河承平”、“全国承平”等,转换极迅速。中幡队最后是中幡3架,各由3丈少竹...

来由

跨鼓队是大鼓八面,用黄绳系于颈间,鼓手人穿黄马褂;铛子八面,击者每人穿黄坎肩;另有双髻文童12人,各著鲜衣,手托花篮;武童亦12人,手持对钹。演奏时,跨鼓声轻重缓急不同,铛子打点。文童轻歌,唢呐伴奏。武童则击耍对钹和人体摆字,常摆的吉祥词为“江山太平”、“天下太平”等,变换极迅速。中幡队最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长竹竿挂长幡,幡宽五尺,青缎面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长竹竿挂长幡,幡宽五尺,青缎面,红布里。幡顶斜插旗子两面、灯笼两个、伞盖三把,并系缀铜铃若干,每架各有长幌绳两条(较北京中幡少一至二条)。每架总重超过百斤,行会中或托手中,臂上或杠肩头。表演时则顶上额,或伸臂托塔,表演者作各种惊险动作,但幡竿不能离身,不能倒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