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洛苑梧叶上(又题洛苑梧叶上)

由网友(清酒无隐)分享简介:《又题洛苑梧叶上》是1尾唐朝诗。那尾诗形容了诗人目收叶来、心取俱遥的情景。做品本文又题洛苑梧叶上-11叶题诗出禁乡,谁人酬以及独含情-2。自嗟不迭波中叶-3,泛动乘秋与次行-4。正文译文做品正文-1洛苑:唐东都洛阴的宫苑。梧叶:梧桐叶。-2酬以及:那里指瞅况睹梧叶诗后亦题梧叶诗令其漂进宫中又为那位宫女所获得。-3嗟:感慨。-4与次:随便,...

《又题洛苑梧叶上》是一首唐代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目送叶去、心与俱远的情景。

作品原文

洛阳唐诗欣赏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又题洛苑梧叶上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⑵。

自嗟不及波中叶⑶,荡漾乘春取次行⑷。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洛苑:唐东都洛阳的宫苑。梧叶:梧桐叶。

⑵酬和:这里指顾况见梧叶诗后亦题梧叶诗令其漂入宫中又为这位宫女所得到。

⑶嗟:感叹。

⑷取次:随意,任意。

作品译文

我在一片梧叶上题了一首诗,让它随水漂出禁城,不知是谁见到后亦如法应和,其诗满含深情。终日感叹自己被幽禁在宫中,毫无自由,不能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还不如这片梧桐叶,可以趁着大好的春光随流水任意飘荡。

创作背景

据《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书记述,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一位洛阳宫苑中的宫女在梧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尽诉深宫哀怨,以后此诗经互相传阅,便在民间广泛流传。诗人顾况得诗后和诗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并且题于梧桐叶上,由御沟上游漂入皇宫。过了半个月,御沟又流出一片梧桐叶,上面亦题一首诗,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这后一首诗在《全唐诗》中题作“又题洛苑梧叶上”。

作品鉴赏

这首《又题洛苑梧叶上》不失为一首好诗。从诗的首句“一叶题诗出禁城”,可以想见题诗人目送叶去、心与俱远的情景。这片小小的梧叶,成了她的化身,既负荷着她的巨大的苦痛,又浮载着她的缥缈的希冀。句中的“出禁城”三字,与《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一样,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溶合在一起的。下句“谁人酬和独含情”,是进而游翔她的诗思。这位得不到爱情的少女,把她对爱情的想象随着梧叶也送出了禁城。她题诗的一片心意原是“寄与有情人”,但“寄与谁”,“谁人酬和”,这片梧叶出禁城后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这些,纵然渺茫难知,也足以令她浮想翩翩,含情脉脉;可是,句中一个“独”字却又透露了她的现实处境之可哀。下面两句“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正是回到现实后的绝望和嗟叹。这时,随波荡漾的梧叶已经乘春而逝,而回顾自身,仍然在“年年不见春”的禁城之内。如果说诗的前半首是身在痛苦环境中产生的美好幻想;那么,这后半首就是走出幻想世界后感到的加倍痛苦了。总的看来,这首《又题洛苑梧叶上》写得较实,较直,以真挚动人。但不如《题红叶》诗之空灵蕴藉,言简意长,给人以更多的玩索余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