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位于河南息县的历史遗迹)

由网友(冇心)分享简介:刘邓雄师渡淮遗迹大埠嘴渡嘴:位于河南省息县县乡南二私里处淮河北岸,古时为进楚孔谈,战术职位地方10分沉要。那里北靠华北平本,南眺濮私山,面对滚滚淮河,堪称入进大别山区的吐喉之地。中文名刘邓雄师渡淮遗迹大埠嘴渡嘴外文名CiLang temple景点种别汗青遗址所属国度中国地舆位置河南省息县县乡南二私里处淮河北岸闻名景点刘邓雄师...

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位于河南省息县县城南2公里处淮河北岸,古时为入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北靠华北平原,南眺濮公山,面临滔滔淮河,可谓进入大别山区的咽喉之地。

中文名

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

外文名

CiLang temple

景点类别

历史遗迹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河南省息县县城南2公里处淮河北岸

著名景点

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

事件经过

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 搜狗百科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根据中央军委实施战略反攻计划,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穿跃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8月24日下午,率前线指挥部及中原局机关抵达息县彭店,并在此召开会议,部署如何突破淮河天险。邓小平政委强调:我们到大别山还有一道险关——淮河。我们要夺下淮河渡口,使部队迅速进入大别山。当即命令十八旅旅长肖永银率部于拂晓前(25日晨)占领息县县城。守备县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不堪我大军一击,很快作鸟兽散四处奔逃。我先头部队迅速控制淮河北岸息县境内各个渡口。26日夜刘邓首长率野战军指挥部进驻大埠口渡口。此时正值雨季,淮河水上涨,河宽水流湍急无船更无桥,而敌人追兵先头部队仅距15公里,已与我后卫部队接火,情势十分危急。

为使部队尽快渡河,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等首长在渡口东小王湾召开紧急议会,决定分头指挥渡河。深夜刘伯承司令员亲乘竹排,手持竹杆探测水情,发现河水骤降当即命令部队迅速涉水过河。27日,刘邓大军在淮河洪峰到来之前,全部顺利渡过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挺进壮举。

社会评论

刘邓大军渡淮虽已过50多年,但当地人民群众把大军利用淮河两次洪峰间隙顺利渡淮传为神话,称为“天意”,其实人们深知这是大军壮举的正义之果。198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回忆二野战史时指出:“过淮河,老天爷帮了一个大忙,能够徒涉。过去没有人知道淮河是能够徒涉的,那一次刚涨起来的河水又落下去了,伯承亲自去踩踏,恰好就在那个时候能徒涉,这就是非常顺利了。不然,我们过淮河还是能过,但会有伤亡,以后会更困难一些,当时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但是整个地看应该说是很顺利地实现了战略反攻的任务,跃进到大别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40页)》。

为永远铭记革命前辈伟大业绩,缅怀先烈的勇往直前革命精神,1991年中共息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拟定在刘邓大军渡淮地建立纪念碑,并收到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亲随刘邓首长渡淮的老前辈李德生上将题词。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也专为此事来信,表示支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