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柏年(嘉兴市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由网友(心作怪)分享简介:章柏年,别署临昭,桐荫小筑、馨予斋客人。一九四八年熟于浙江桐城乌镇。师事谭修丞师长教师。通2篆,工分隶,做品古朴遒劲,儒俗俊劳;善行草,以篆隶之笔贯之,笔法精宽,风神萧集。所做朴素大气,迷茫雄壮,舒慢平直之中蕴含振迅律动,镜面之下洪波涌动,平展之中奇招跌出,以笃定的“章氏脸孔”跻身隶书各人行列。历任浙江省书协理事、浙江省书...

章柏年,别署临昭,桐荫小筑、馨予斋主人。1948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师事谭建丞先生。通二篆,工分隶,作品古朴遒劲,儒雅俊逸;擅行草,以篆隶之笔贯之,笔法精严,风神萧散。所作质朴大气,苍茫雄浑,舒缓平直之中蕴含振迅律动,镜面之下洪波涌动,平坦之中奇招跌出,以笃定的“章氏面目”跻身隶书大家行列。历任浙江省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书协副主席、桐乡市书协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嘉兴市政协书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嘉兴画院顾问、钱君陶艺术研究馆研究员、桐乡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海事大学客座教授。[1]

中文名

章柏年

别名

馨予斋主人

出生日期

1948

籍贯

中国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桐乡乌镇

职业

书法家

其他作品

遂宁举行了一场文化交流活动,快瞧各位艺术家们都露了一手

获奖作品及展览:

1979年隶书横幅《大风歌》获《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二等奖;

共20张艺术剪影

1992年隶书立幅《锄经堂杂志》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展览》全国奖;

1995年隶书中堂《君陶艺术院记》获《全国第六届书法作品展》全国奖;

隶书对联《集宋人词长联》获《全国第二届楹联展》铜奖;

1997年隶书立幅《澄园题画诗》获《全国第二届正书展》银奖;

1991年3月章柏年书法作品在日本富士展出;

2002年2月章柏年书法作品在钱君陶艺术研究馆展出;

入编重要典藉、主要出版物及入藏:

共13张艺术剪影

《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美术家书法家英汉辞典》、《中国现代书画家名人大观》、《中南海珍藏书画精品·书法卷》一、二编。《中国兰亭奖作品集》、《中国书画》、《中国大画家》、《世界知识画报》、《国礼大师》、《当代名家》、《中国书法》、日本国《书道》、《书法》、《人民画报》、《人民艺术家系列专辑·章柏年》、《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艺术大师三人行·沈鹏、欧阳中石、章柏年》、《中外文化交流》。

《章柏年书法作品选》上海书店

《桐荫七家》浙江古藉出版社

《章柏年写书谱》西泠印社

《鸳鸯湖棹歌书画双璧》华宝斋古藉书社

《乌镇古诗百首》华宝斋古藉书社

《古今百家咏嘉兴》华宝斋古藉书社

共13张英雄史诗

《般若波罗密多金刚经》鸿宝斋古藉书社

《孙子兵法》鸿宝斋古藉书

《陆羽茶经》华宝斋古藉书社

《司空图袁枚诗品续诗品》自印

《当代画坛名家作品典藏集·章柏年》台湾艺术印书馆

《章柏年隶书三名篇》中国文化出版社

《品味经典·章柏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书坛名家作品典藏·章柏年卷》中国书店[2]

重要收藏

中南海

人民大会堂

广东省孙中山纪念堂

共8张书法作品

嘉兴市博物馆

上海玉佛寺

普陀法雨寺

中国普陀山佛学院等

艺术见解

探索与修持

自我一与书法结缘,浸淫于隶书之中,可谓最久,所得感受,自然为多。我重两汉碑版,更重清乾嘉以来的篆隶大家。不仅是他们把隶书推上了继两汉后的又一高峰,更因为他们在承袭汉风中灵苗独探,各领风骚的创造精神。

我注重缪篆、砖铭,尤其是汉印,这些金石形质、神韵,对丰富我隶中的结字、线条,强化我所崇尚的质朴、方正、遒劲等特征的表现力有极大的补益;我注重大小二篆,尤其是钟鼎和秦鈢,它的古穆气息,

共16张书法作品

自然生动的结构、章法,深刻内敛的线条质感,对加强我高古格调的追求有大补益;我注重通会,所以在吸收的同时,一直不放弃通会的尝试。我曾试着在隶书中假入一定的篆书结构,以期高古,但毕竟痕迹太露;我曾刻意的强调过线形的凝重,但失之太滞涩,乏松灵和清逸;我曾失度的强调格律的谨严,但毕竟太整敕,乏生意;我曾尝试过打乱纵横布局的常态,但自然荡然,刻意昭然;我曾追求过奇肆和倔强,但往往滑入了粗野。甚至曾试图以二十四诗品的格调,对应于书法作品的创作,终因力不能逮而却步了。我不否定这漫长的过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探索的精神不泯。真所谓阴在阳之中,虔诚与叛逆共存。

——章柏年隶书诗品·续诗品·后记

所有的探索和变化,都是人的审美过程和取舍,而审美的取向,取决于内心对品格的崇尚,而这种对品格的崇尚,恰恰是心性涵养的结果。十年前我明确地认识到集中体现中庸正则的儒雅之风格,较之雄浑、古拙、遒丽、倔强,尤其是新奇恣肆等品向,更有正大气象。也是我内心籍此而达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目的必须之路。于是我一改往日旧观,服膺伊秉绶。把握住伊书的大气象,参以钟鼎猎碣笔意,凛以古拙和韶秀,出现了当下面貌。

相信心路正踏上大道,故可断言,修持亦将更加勇猛精进。

——日本《书道》·当代中国书家·章柏年

我把书法建成了灵魂安顿之所。三十年前的十五年中,是书法这一灵坛,让我的灵魂免堕孤独、自卑,迷茫和消沉;而后的三十年,同是这灵坛,遍植坦荡真诚、大度堂皇,嵚奇伟岸,中和蕴籍,乃至勇于担当。六十岁一过,生命的本质,思考渐多,我祈求在这灵坛能赐我智慧,赐我至大刚强,赐我平和宁静,赐我无尽的感

共16张书法作品

恩,让我的灵魂处得幸福。由此,我不能忘怀我的先生——澄园老人,一位嵩岳立身,空谷怀物,光风待人,平生以道载艺,以艺辅仁的被誉为“吴越宿儒”,“江南书画第一擘”的谭建丞夫子,我的书法和人生的引路人!

——中华传世名家系列专辑·章柏年[3]

作品评价

评章柏年书法:静水深流 平正质朴

文/戴振国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判,历来以平正为大,以平和为高。平

共6张摆件作品

正则格局大,平和则境界高。平正简约始终占据着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书法作为众多传统文化门类的集大成者,对此体现得尤为直接。秦小篆、两汉隶书碑刻、唐代楷书等等处在各种书体源头的作品基本都具备这一特征。清代碑学兴起后,直追张迁的尹秉绶更是把平正几乎做到了极致,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尤其是隶书这一门类中成为独标一帜的人物。

共4张吉祥经

嘉兴章柏年先生,数十年坚守,秉承传统,在隶书创作的基本理念上遥继了尹氏的遗脉,成为继两汉、清代以后第三个隶书繁荣期中的一颗靓丽明星,形成了明显的“章氏面目”。

从文化根源上说,章柏年出身于积淀深厚的江南名镇乌镇,该地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富庶平和安详是其基本的地域常态,数千年的文化气场早已涵泳着每一个子民的灵魂和血液,于是,平和安详便是章柏年个体文化的基本面。加上师出名门,曾多年游走于澂园谭建丞先生门下,谭氏汲绠守正,雄强博大的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章柏年的文化走向,因此,“章氏面目”在平和的基础上又充实了正大与浑朴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谁都知道,人的审美是求奇求新的,要数十年坚守平正的面目是不容易的。之所以章柏年如此笃定一路走来,那一定是有其渊源的。

在众口一词大倡“创新”之风的当今艺术界,真有创新实力且行有所果的其实寥寥,因为我们大多处在一个知识碎片化的环境里,缺乏沉潜于历史长河的定力和机会,所以,大量的“创新”,其实只是搔首弄姿、描眉画眼式的粉妆而已,在如此纷繁嘈杂光怪陆离的环境里,如果出现一位道貌岸然气定神闲举重若轻的壮士,其本身就是一种的创举。所以章柏年的平正处在时尚流美,抑或新奇丑怪充斥其间的当今书坛,其本身就是异乎寻常的新奇。

如果这种平正能够达到在烂熳之后的归朴,成为在镜湖之下的洪波,或者是氤氲烟岚下的奇峰,那么它便是平中之奇,是突破常规的深层次的奇异,那不仅符合艺术求新求奇的审美要求,也是超越艺术门类,直趋人文本源的至高境界。章柏年无疑是深谙其道的,所以“章氏面目”正是在这样的生命摇篮里孕育孵化而成的。

共20张拓片题字作品

由于他对两汉碑刻的浸淫日深,碑派书法所固有的雄强峻拔之气明显异乎当代一统天下流丽婉约的二王书风,形成鹤立鸡群的效应。观其铺毫用锋,如见关公闯关,手起刀落,果敢狠辣,干净利落,绝无拖泥带水之嫌。提按转折之间,力度幅度拿捏适度,振迅律动尽涵其中,故而其线条在挺拔之余复显苍茫浑厚。而碑派书法常见的刀削斧凿之型和震颤绞转之法,在豪气充蕴,浑朴苍茫的“章氏面目”中是消迹遁形的,这不仅端赖于其笔法纯正,恪守大道,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书法“写”字的正确理解和深切体验,所有尖锐锋利之形都是削面蚀骨式的做作,与毛笔宣纸的原始效应原本是相背离的。因此,“章氏面目”中方中寓圆,亦圆亦方的线型特征正是其浓墨大写,直抒胸臆的直面反映,是中国笔墨“我写我意”的本质内核。

其实,中国书法在本质上并无碑派贴派之分,“碑派”之名实乃清代金石之学兴盛后的副产品,所有对碑派书法的特征描述,只是后人迷惑于不同流传方式下部分文化遗产的表面形式,如果善于“透过刀锋看笔锋”,那么碑帖的本质是一元的。“章氏面目”的线质特征同样证明这一点。

“章氏面目”给人以平正的视觉感应,除了其质实的线条,主要体现在其方正的字形结构上。中国人对方正的欣赏需求来自于“天圆地方”的文化认知和平稳牢固的心理暗示,所以对高尚人格的评判都习惯用“方正”这一概念。文字作为人的心灵载体,自然原原本本地反映了这一心理特征,章柏年的方正字形同样来自于其方正的心灵特质。

当然,任何艺术的外在特征都是相对的,正象其质实的线条不是平铺直叙的简单排刷一样

共19张弘一十八罗汉书册

,“章氏面目”的方正外形也蕴含着丰富的变化,特别是其中对大量篆书的局部移植和化用,是成功推高其艺术价值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在方的总体风格下植入了弧线和圆点,使之阴阳调和,更重要的是使作品的古雅气息提升了一个档次。隶中参篆,在取法对象上上溯了好几百年。对篆书的局部化用,无疑比直接从事篆书创作更具难度,它要求作者在融通篆隶二个文字系统的前提下,去取舍、改造和熔合。因此,章柏年的“通二篆,工分隶”自然成为其风格形成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

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续,当代书法艺术已经走向多元,任何新奇的面貌都不作为怪,但如果有志登上艺术金字塔的顶端,那么简约、平正、大气等往往是其基本特征。静水深流,平正质朴的“章氏面目”也许正是其中的努力践行者。

秦金汉石通会后别出心裁一枝

——章柏年书法读后

文/驾沧

我与章柏年兄均主攻隶,加上绍兴的老前辈沈定庵先生,对清代伊秉绶的书艺都极为歆慕。如果说沈老以『篆书要写得扁,隶书要写得长』为创作理念,造就了他用笔的清刚婀娜和结体的颀长古雅,

共10张禅宗十牛序

那么,柏年的隶书则更强化了伊秉绶求『拙』的观念,把他『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的作隶决窍,赋予了『奇』的追求。在当今求书界标示出独特的风貌。

中国节画艺术同源而异派千百年来在各自的艺术规律中发展成熟。历史上虽也有以

『巧涉丹青』的方法来作书法创新的尝试,但均难以阻挡书法在自身规律的作用一下向前发展的潮流。因而,被孙过庭斥为『工亏翰墨』而被千古书家引以为戒。但是,千百年来书法园地的繁荣固然有赖于书法小体的张扬,然而『书画同源』却足永恒存在着的母题——只要汉字存在和汉文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简单而浅溥地以『巧涉丹青』的办法来作书法创新,当然是条绝路,然而同为人美术范畴中的书和画,却都始终逃不脱美术原理的作用,这也是不容否定的现实。对于书画而言,美术原理即足指造型和构成的方法。绘画,是以大千世界为造型、构成的对象;书法,则址以汉字、汉文为造型、构成的对象。不同的只是对象,而表现它们的原理却毫无二致。如果同意这个说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书画同源』的母题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造型艺术的概念和名称去定义内涵丰富的书法。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以造型和构成的观念和方法去对待临帖、读帖、习作、创作,甚至藉以构筑自己的风

共10张禅宗十牛颂

格和寻求不同作品的多样化表现手法,这个观念和方法是一个绝好的切入点:特别对篆隶而言,更得发挥之利。其实,古人早已在运用这个原理了,智果的《心成颂》、传为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均着眼于字形的塑造。而伊秉绶的作隶『秘诀』更具有现代构成艺术的内涵,只是他运用得更加自觉、更加强烈而已。我与柏年虽未作深入的交流,但他的不少作品似乎回应了我的这个看法。

王福庵先生有一方印章刻道:『非究于篆无由得隶。』陆维钊先生曾与我说起:『以隶求隶是写不出来的。』应该都是他们学隶的心得之谈。当年我不甚了解其中的深意,现在,马齿渐增,就有了新的体会。我们都知道,隶书的成熟是以出现波磔为代表的点画形态变化为标志的,相对于篆书匀真圆转的质朴笔画,是一个很大的进化。因此,学隶之毫无疑问对此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掌握汉隶的写法。

如果说重视形式美的追求与取法大小二篆,是清代隶书得以中兴的原因,那么,应该说离清代不远的现代,仍应重视清人的历史经验,是至为必要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领域也随之拓大

共6张桐乡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记

,地下文物的得见天日,正是我们幸于先人之处。因此,各种新出土的字迹、特别是历史上各过渡时期的一些书迹,更为我们通会书体的工作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我想,柏年于此也必有新的筹划。当然这就有赖于他的慧眼和机缘了。其实,人同此心,要想在未来的书艺之旅上有新的作为,形式美的强化、个性的张扬,都应该重视书体间的通会作用,才是一条宽广而坚实之路,我相信柏年会同意我这看法的。行文至此,虽意犹未尽,但只能赋以俚句作结了:

别出心裁笔一枝,汀州隶法最相知。

秦金汉石通会后,更感澄园问业时。

参考资料

1.章柏年向南湖革命纪念馆捐赠书法作品 · 嘉兴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9-08)

2.章柏年先生印象记:志道据德 依仁游艺|书法|篆隶_新浪收藏_新浪网 · 新浪(引用日期:2020-09-08)

3.人民大会堂收藏章柏年书法作品--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 浙江新闻(引用日期:2020-09-0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