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绿鱼狗(棕腹绿鱼狗)

由网友(夜夜笙歌)分享简介:棕腹绿鱼狗的颈部有深绿色光泽,下颏,喉咙以及须是浓黄色或者浅黄色,双侧颈部鲜红。中文名棕腹绿鱼狗属绿鱼狗属界植物界目突胸总目又名今颌总目、佛法僧目门脊索植物门纲鸟纲科翠鸟科种棕腹绿鱼狗推丁教名Chloroceryle inda亚门脊椎植物亚门亚纲今鸟亚纲亚目翠鸟亚目外文名Green-and-rufous Kingfishe...

棕腹绿鱼狗的颈部有深绿色光泽,下颏,喉咙和须是淡黄色或浅黄色,两侧颈部鲜红。

中文名

棕腹绿鱼狗

绿鱼狗属

动物界

突胸总目又名今颌总目、佛法僧目

脊索动物门

鸟纲

翠鸟科

棕腹绿鱼狗

拉丁学名

Chloroceryle ind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今鸟亚纲

亚目

翠鸟亚目

外文名

Green-and-rufous Kingfisher

名称类别

棕腹绿鱼狗 搜狗百科

【中文名称】棕腹绿鱼狗

棕腹绿鱼狗

【拉丁学名】Chloroceryle inda

【命名时间】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Green-and-rufous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绿鱼狗属

外形特征

棕腹绿鱼狗

棕腹绿鱼狗棕腹绿鱼狗身长24 cm,雄鸟体重46-60g,雌鸟体重53-62g 。成年雄鸟,额头和眼先是黑绿色,眼眉是一道红线。颈部有深绿色光泽。下颏,喉咙和须是淡黄色或浅黄色,两侧颈部鲜红。淡黄色的细领环绕在脖子上,翕的上方几乎是黑色。其余的顶端有深绿色光泽。覆翼内白色。主翼和次级飞羽有四排白色斑点整齐排列。尾巴上有几个小白斑。下腹是暗红色,分翼和下尾部稍苍白。嘴黑色,下颌黄色。虹膜为深褐色,腿部深灰色。成年雌鸟不同,胸部宽带是绿色羽毛,前额白色。体形较大。嘴长而侧扁,峰脊圆;鼻沟显著;翼尖,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 枚短,第2或3枚最长;尾较嘴长。

分布范围

棕腹绿鱼狗分布图

棕腹绿鱼狗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腹绿鱼狗

棕腹绿鱼狗能达到400米高度,分布很不平衡。是食鱼翠鸟,拥有非常出色的俯冲潜水技术,甚至可以在空中悬停锁定目标。主要生活在河边捕鱼为生。栖息于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常在江河、小溪、池塘以及沼泽地上空飞翔俯视觅食。一旦发现食物迅速俯冲,动作利落。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顶上、电线杆顶或岩石上,伺机猎食。常见它蹲在水边的低枝、石块上,静等饵物。与翠鸟的捕食方法相同,常在水面掠取,或是潜入水中捕食;有时甚至能全身消失在水中;也有时鼓动双翅,停翔于离水约3-10米的空中,好像悬在水面上,一见食饵,立即直入水中猎取它把捕获物放到栖木上,并不断摆弄,甚至把鱼抛起来,以便先从头把鱼吞下去。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

棕腹绿鱼狗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窝产卵3-5枚。卵色纯白,辉亮,壳坚固,稍具斑点。

保护等级

棕腹绿鱼狗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