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宇(发言者作者、江苏大学学生)

由网友(落单恋人)分享简介:周振宇,男,一九九二年一月二九日熟,江苏大教英语系教熟,曾获国度惩教金,校少惩教金,江苏大教10佳青年等多项声誉。外文名Zhenyu Zhou出诞辰期一九九二年一月二九日首要成绩国度惩教金,校少惩教金,江苏大教10佳青年人物简介二零一二年一一月出书小我私家哲教集文著述《讲话者——1个九零后大教熟的哲思》 并召开旧书公布会,惹起...

周振宇,男,1992年1月29日生,江苏大学英语系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江苏大学十佳青年等多项荣誉。

外文名

Zhenyu Zhou

出生日期

1992年1月29日

主要成就

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江苏大学十佳青年

人物简介

江苏大学校长借用 苏珊大妈 勉励新生 用自信实现梦想

2012年11月出版个人哲学散文著作《发言者——一个90后大学生的哲思》 并召开新书发布会,引起了较大关注和反响,得到数十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另外,他自学德、法、日语,古典希腊语和拉丁语并以高分通过德福考试;高分通过托福(113,总分120)和GRE考试(332,总分340)并在多项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奖,大二起即于新东方,环球雅思,美国大学网等多家机构担任主讲教师,以其博学睿智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尊敬和欢迎。

2014年3月10日,从江苏大学获悉,该校一名大四学生周振宇被哈佛大学录取。据周振宇介绍,收到的只是哈佛的offer。“我需要在4月21号之前给哈佛校方发送确认信息,然后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就会寄过来了。”周振宇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还没有想好,但无论做什么,都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努力。

2014年6月参加联合国世界青年论坛载誉归来。此次全世界60名获奖者中,在中国大陆就读的学生有6名,6名同学中,仅周振宇为中国大陆本土学生,其余均为留学生。

让世界认识自己

“当世界认识我时,世界也将通过我而认识它自己。”这是一个90后大学生的哲思,2012年11月,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周振宇发布了他的哲学散文集《发言者》,而他的所学专业是英语。在很多非哲学系的学生看来,哲学有点枯燥无味,但对1992年出生的南通小伙周振宇来说,哲学却是挚爱。

翻开这本新出版的《发言者》,爱与痛、生与死、善与美、伟大与天才……这些青年人关心的话题都成为周振宇写作思考的主题。这本哲学散文集,由哲学散论、片段和格言、诗歌三部分组成,共十五万余字,周振宇用近四年时间写成。书中的第一首诗歌是在高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则是在大一完成的。在书中,周振宇旁征博引,哲学大家、各国文豪的观点和思想信手拈来,还不时调侃一下名人。

“人生是一场谁也不想到达目的地的旅程,因为这目的地就是死亡,人们之所以应当注重沿途的风景,并非因为这目的地的到达是不确定的,而是因为到达目的地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将脱离群体的个体称作孤独的人,但对孤独的人自己而言,孤独并非是由个体无法融入群体所致,而是由个体无法寻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同并能产生共鸣的另一个个体所致。”

“为你的失败找理由,但不要找一个失败的理由。”

“比奇迹更为神奇的是,奇迹降临于自己身上。”

“当我的眼睛成为黑洞,把一切吸入;喉咙必也将变作活三,将一切喷出。“

——引自《发言者》

“这样一本哲学散文,是我对信仰、爱情、自由、死亡、道德等多个问题的独立思考,书只是一种思考过程的副产品而已。”周振宇说。然而他的哲学之路并未止步于此,他汇聚自己思考所得的十几万字的哲学专著《尼采与庄子》正在积极寻求出版中。

对于哲学,他一直认为哲学可以促进人的思考,他说:“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我的反思从来都不仅仅是包含自我的反思,一个人的责任也并不是只和自己有关。”在他看来,语言的学习和哲学的思考是有联系的,“思想的载体是语言,思考能够加深对语言的学习”。哲学与语言方面的成功在他看来是相辅相成的。

“Most people are seeking some final definition for all their lives, but the great men are all trying to avoid being defined.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求某种最终的定义,绝大多数伟人的一生则是在试图避免被定义。”这是他书中的一句话。周振宇并不是个“规矩”的人,他说:“我的目标不是成为第一,因为只要有规则在,就永远没有第一,规则才是第一。”所以他想要超越规则与被评价的体系,做评价的主人。

外语大神

“他有很高的语言学习天赋,比同龄大学生要成熟许多,尤其是在思想层面。”江大英语系副教授苏建红这么评价,在他不走寻常路的背后,是一个爱思考、有思想的90后大学生缩影,也是一个孤独的未曾举手的发言者形象。

“人脑应该学会转动,但应自转而不是公转。”“某种意义上,勇气比智力和耐力更加重要。”“追求卓越,成功自会而来。”这是周振宇自创的三句座右铭。他有着超强的执行力,他不参加任何考试辅导班,付出的都是默默、无人知晓的努力。

大二时备考高级口译,周振宇貌似没有专门练习,但是考前两个月里,300多页的官方教材被翻了无数遍,在走路、吃饭、上课的任何时候都会在心里把别人的话当作同音传译,在路上看到一则广告、一句标语,也会下意识地翻译,甚至从网上找到了历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视频,译到和现场翻译95%相同才肯罢休。

他学习语言的方法是阅读原文。早在高中的时候,爱读书的周振宇就读过了原文版《红与黑》《老人与海》《瓦尔登湖》,阅读原文让他收获了丰富的词汇量和理解英语长短句的能力,他开始理解英语的语言美,开始设身处地地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自学德语时,周振宇也是如法炮制,学习了三个月德语后就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德文原著。这位“外语狂人”自学德语、法语,通过高级口译后,更自告奋勇,参加了镇江新东方的面试,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功底和独特的理解力征服了考官。主讲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课程,给一大帮年龄比他大的人上课。课堂中,他不时引经据典,穿插德语、法语,课堂气氛轻松而充满活力。

成长经历

周振宇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变为哲学的痴迷者,走过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初三时,个性张扬的周振宇在新的班级里由于过于标新立异,遭到了全班同学的抵触,“当时我一蹶不振,成绩也下滑得厉害,最严重的时候还去医院接受过心理治疗。”

幸运的是,周振宇从心理低潮期走了出来。初三暑假那年,他第一次接触到尼采、康德、叔本华,“原来世界上有这么有力量的思想!”惊奇之余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经典哲学著作,他也把自己的个人体验和阅读经验结合起来,思想和心理上都变得更加成熟。

大学是周振宇真正开始学习的地方,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开放自由的校园氛围让周振宇如鱼得水。仅用了大一下学期短短半年时间,周振宇就创作了七万余字书稿,加上高中时创作的一万余字作品,他的出书梦已然孕育出了雏形。被其勤奋与才华打动的院系领导本着“给通才以土壤,给天才以天空”的理念对这位小作家给予支持,最终使他的哲思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写书之余,大学三年之中,周振宇还做了太多的同龄人难以企及的一些事:自学德语、法语、希腊语、日语;一次性通过高级英语口译考试;总分120分的托福考了113分,GRE考了332分;德福考了17分”——身边的同学,称他为“大神”。三校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大学特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省二等奖(省第七名),一次性高分通过高级口译考试笔试及口试,江苏省“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阐述奖及团体最佳组织奖,外研社杯写作比赛江苏省第一名特等奖等......这一切都是他勤勉的有力证明。

由于成绩卓越,一些同学用“大神”“天才”来形容周振宇,但他自己并不这样看。“勇气永远比才气更重要。”这个20岁的大男孩说,和很多“90后”大学生一样,他也喜欢享受人生、挥洒青春。但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奋斗。即使最后没有实现目标,也会收获一路上的风雨彩虹,他不仅是梦想者,更是行动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