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鸡克什米尔亚种(勺鸡克什米尔亚种)

由网友(浮生未歇)分享简介:勺鸡克什米我亚种又称为克什米我勺鸡,推丁名为Pucrasia macrolopha biddulphi,属于植物界、脊索植物门、鸟纲、鸡形目、勺鸡科、勺鸡属、勺鸡。勺鸡克什米我亚种,栖息于海拔一五零零~四零零零米的平地针阔叶混接林中。以动物根、因真及种子为主食。常年成对于勾当,春冬立室族小群。常零丁或者成对于。中文名勺鸡克什...

勺鸡克什米尔亚种又称为克什米尔勺鸡,拉丁名为Pucrasia macrolopha biddulphi,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勺鸡科、勺鸡属、勺鸡。勺鸡克什米尔亚种,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常单独或成对。

中文名

勺鸡克什米尔亚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鸡形目

勺鸡科

勺鸡属

勺鸡

基本信息

勺鸡河北亚种

【中文名称】勺鸡克什米尔亚种

【中文别名】克什米尔勺鸡

【拉丁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biddulphi

【命名者及时间】Marshall, 1879

【英文名称】Koklass Pheasant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勺鸡科、勺鸡属、勺鸡

物种概述

勺鸡克什米尔亚种体形适中,较雉鸡稍短些。雌雄两性的头部(包括脸部在内)完全被羽,无裸出部,并具有枕冠。在雄性,枕冠非常发达,并在枕冠左右各具一束更长的羽簇,从耳羽上面向后延伸,在发情活动时能竖立起来。在雉科中,两翅较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甚,第2枚与第6枚等长;第4枚稍较第3枚为长,同时也是最长的。雄性体羽大都呈矛状,甚至在雌性也是这样。较长的尾上覆羽,其羽色及排列方式与尾羽极为相似。尾羽16枚,呈楔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的约长一倍;尾羽换羽从居中一对开始。跗�较中趾连爪稍长,雄性具有一长度适中的钝形距。雌雄异色。

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并具棕褐色和黑色的长冠羽;颈部两侧各有一白色斑;体羽呈现灰色和黑色纵纹;下体中央至下腹深栗色。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著;头不呈暗绿色,下体也无栗色。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常单独或成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克什米尔。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