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改制(三国时期魏国曹爽实施的改革)

由网友(孤,不可无你)分享简介:邪初改制又称邪初鼎新,是3国期间魏国邪初年间曹爽实行的1次鼎新。别号邪初鼎新发熟时间私元二四零年—私元二四九年首要人物曹爽、夏侯玄注释邪初改制邪初改制的3项内容:1是整顿9品官人法,将组织人事权利送回中央,减少州中邪的权利。州中邪多数是由处所士族人物担负,出格是河北,是亲司马派的权势规模。2是撤郡,行政区齐整变为州、县2...

正始改制又称正始改革,是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年间曹爽实施的一次改革。

别名

正始改革

发生时间

公元240年—公元249年

主要人物

曹爽、夏侯玄

正文

为什么说曹爽发起的正始改制,是曹魏政权覆灭的开始

正始改制

正始改制的三项内容:一是整顿九品官人法,将组织人事权力收归中央,削减州中正的权力。州中正大都是由地方士族人物担任,特别是河北,是亲司马派的势力范围。

二是撤郡,行政区划变为州、县二级。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自汉末设州以来,郡在不断的析分弱化,此时已无多少重要性。正始改制首次提出撤郡的主张,是顺应(甚至是提前于)历史发展趋势的。之后的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上,州郡并设,三级行政,政烦员冗,弊病很多,但直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才实现撤郡。

而郡不但是行政区划,在汉末更是士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即所谓郡望。撤郡,对士族认

同来讲,无异于釜底抽薪。直到撤郡以后的,唐代郡望仍流行于士族,可见汉末以来基

于旧郡的认同感之顽固。

三是简化服饰排场,如果广义的理解,可以看作是转变党政作风。无论儒家言论上说过

多少简朴,在社会实践上儒家并不是一个讲简朴的学派,在"礼"上花费巨大的成本,在

儒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从战国以来,这一点就是墨家、道家左右两派攻击的重点。再

联系到夏侯玄、何晏的玄学背景,可知玄学在此时实际上是夏侯玄、何晏将道家学说拿

来作为对抗司马一派河北旧士族儒家礼学的工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