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歌(明代唐寅的诗作)

由网友(做你的男人。)分享简介:来由《6如居士选集》做品类型即事感念主题感慨主题哲理动物芳草做品赏析诗句“人熟710古去长”至“过了清亮花欠好”,抽象的形容了人熟的甜短。正在现代,可以或许活到710岁的人其实不多,纵然人能活到710岁,除了来年少以及老年无所事事的韶光,人实邪的可以或许有所做为,办事公共的时间也颇有限。何况,正在那有限的韶光,又要除了来天天3分之1的睡觉时间。...

出处

《六如居士全集》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感叹

主题

哲理

植物

芳草

作品赏析

诗句“人生七十古来少”至“过了清明花不好”,形象的描述了人生的苦短。在古代,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并不多,即使人能活到七十岁,除去幼年和老年无所作为的时光,人真正的能够有所作为,服务大众的时间也很有限。况且,在这有限的时光,又要除去每天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所以,人真正能够随心所欲,运动自如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

一世歌 明代唐寅

即使在这人生中间短暂的时光中,世人还要遭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困扰以及为人处世中的各种烦恼,使短暂的人生过得不能开心。还没待从忧愁烦恼中解脱出来,青壮年人生已悄然而逝。这就恰似中秋之后的月亮和清明之后的花一样,绚烂已过,转瞬即枯。

对于人生的苦短,诗人告诉世人应当“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意思是让人们忘却人世不顺心的事,充分过好当下的生活,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唐寅认为,世上有很多的事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转的,世人短暂的—生也会有许多实现不了的理想和愿望。这正如世上有很多可以赚钱的方法,可是每一个人即使穷尽一生的精力也会有赚不完的钱,一个国家朝廷里有不计其数的大小官员,可自己却无缘无分。若退一步来看,即使你拥有高官厚禄和万贯家财,不但不会给你带来光宗耀祖和财大气粗的欢喜,反而还会使你陷入官位难保和钱财散尽的担忧。这样每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使自己过早地愁白了少年头。因此,唐寅写道:“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诗句“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道出了时光易逝,光阴难再的无奈。不仅一年的四季更替弹指一挥间,而且人的一生也是一瞬间即过。唐寅为证实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引领世人作这样的沉思:“请君细点眼前人,—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度无人扫。”纵观人世,的确如他所言,在人们的周围,每年有很多老年人离开人世,也有许多年轻人因为疾病或其他天灾人祸过早地离开,给活着的亲人带来了无尽的哀思。人世就是这样的无奈,不论你是否留恋这个世界,迟早都会失去你的生命。一年又一年,—代又一代人在时序迁流中不断作古,又有多少人,在时光变化中亦子孙断绝。连为其扫墓的后人也没有。人生细想起来,不过是一场空梦而已。

唐寅的《一世歌》真实地道出了人生的苦短和无常,意在劝诫世人看淡人世的无常与人生的失意,不要为外境所束缚,尽可能使人生过得洒脱自在。[1]

作者简介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直隶吴县人(今属江苏苏州),吴中四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1499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唐寅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1524年)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唐寅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的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一世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洪丕谟著 . 佛诗三百首 . 合肥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01 . 407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