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象数思维(中医象数思维)

由网友(⌒⌒白癡、別離開我≈)分享简介:《西医象数思维》 是弛其成传授多年去无关“西医象数思维”阐述的论文散,首要从易教取西医象数思维、象数思维的要领、象数思维模子的构修等3个方面入了阐述。做者出熟医教世野,又为易教名师,故能援易进医,以易训医,原书为近些年去西医文明研究的沉要结果之1。出书时间二零一六年零九月零一日装帧精装ISBN九七八⑺⑸一三二⑶五五...

《中医象数思维》 是张其成教授多年来有关“中医象数思维”论述的论文集,主要从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象数思维的方法、象数思维模型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了论述。作者出生医学世家,又为易学名师,故能援易入医,以易训医,本书为近年来中医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01日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2-3557-0

页数

182 页

定价

42.00

作者

张其成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医西医共同构建了人类健康这棵大树

《中医象数思维》 主要由本人的学术论文汇编而成,这些学术论文原载于不同时期的学术期刊、报纸、教材中,时间跨度近三十年。集中体现了笔者对中医原创思维——象数思维的研究成果。

《中医象数思维》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医象数思维”进行论述:

一是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指出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独特思维方式指导下,以象数为模型构筑起来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类分人体脏腑,直接受到《周易》象数思维的影响。《内经》十二经络的定型和三阴三阳的命名同样是在易学象数模式的深层次作用下确立的。中医诊断辨证学说同样受到《周易》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是象数思维方法。指出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重感性形象、轻抽象实体的形象性特征,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三是象数模型的构建。本部分集中论述了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中医采用“思维模型”方法建构生命形态和运动规律,而西医采用“物质模型”的方法,这是中西医认知生命的本质差异。中医“思维模型”就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二体三用”模型。藏象、经络实质上是一种“二体三用”模型,因而不能用实验、实证的方法来衡量、验证;同时又因为生命现象的极端复杂性,所以“二体三用”模型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中医采用“模型”的思维方式,西医采用“原型”的思维方式。就象数模型的具体建构过程而言,五行与五脏的配属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到医学的转变过程。就哲学而言,又经过了从古文经学到今文经学的演变;就医学而言,又经过了《内经》前医学到《内经》医学的演变,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象数思维的产物。

图书目录

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

《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

援易入医以易训医

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

走近国学 体悟中医

象数思维方法

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

“象数”与“义理”新论

象数范畴论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

张行成先天数学初探

《周易参同契》卦爻涵义再探

象数模型的构建

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

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五行一五脏的配属过程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

“气—阴阳—五行”模型的复杂性再探

论人体生命的“象数”模型

出版背景

天佑中华,赐我中医。三皇肇始,五帝开基。千年传承,护佑苍生;世代坚守,保民健康。大医国风,乾坤浩荡!医魂仁心,山高水长!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当今时代,中医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生死存亡的危机。如果我们还不能把握机遇,还不能赢得挑战、战胜危机,那么中医很可能将不复存在!我们这一代人将愧对历史、愧对未来!

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如何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何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未来对我们的期盼。需要中医药行业内以及行业外各界人士一起努力、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学思想文化基础问题,要理清本源,搞清楚中医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搞清楚中医的思维方式,搞清楚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因为就中医的命运而言,从根本上说中医的兴衰是中华传统文化兴衰的缩影,中医的危机是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缩影,是否废止中医是“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如何发展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医界本身的事,而是整个思想界、文化界的事,是炎黄子孙及有识之士的使命和担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