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博物馆(承德县博物馆)

由网友(逗比升级成逗神)分享简介:启德县专物馆座落正在启德县县乡板乡大巷九九号。专物馆一直把文物事情做为社会主义精力文化设置装备摆设的沉要构成部门,围绕着对于国民群众实行社会教诲那1主题,起劲将各项事情作到真处。启德县是反动老区,文物征散应以反动文物为重心, 便下层专物馆的文物征散事情先容了1些要领以及领会,如哄骗责任文物掩护员以及下层文明站事情职员供给征散线索的有偿...

承德县博物馆坐落在承德县县城板城大街99号。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对人民群众实施社会教育这一主题,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承德县是革命老区,文物征集应以革命文物为重点, 就基层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介绍了一些方法和体会,如利用义务文物保护员和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提供征集线索的有偿奖励征集,接受捐赠等。 藏品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丰富馆藏,从而举办出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就要不断地征集文物。基层博物馆处在文物的前沿阵地,文物征集工作尤为重要。

中文名

承德县博物馆

外文名

Chengde County Museum

建筑面积

360平方米

类别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成立时间

1987年4月

所属地区

河北省承德市

地址

承德县县城板城大街99号

馆藏数量

1054

馆藏精品

新石器时代石斧、肩石铲、战国青铜短剑、三翼铜镞、辽代铁农具、金代铜盆、元代铜法器、铁煎锅等。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票价

免费

占地面积

1900 m²

简介

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 承德县周边游

承德县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4月,系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合署办公。现有职工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各1人。馆舍面积42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260平方米。多年来,承德县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对人民群众实施社会教育这一主题,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展厅分布

书画展厅

承德县博物馆

承德县博物馆

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有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如写字,自古至今就有过许多变化。宋以前人写字,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一手悬肘挥写,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也随之而改变。再后来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明代规定虽要写小楷,但书画还未限制。由于写小楷笔锋活动的范围有限,手指握管离开笔毫的距离变近了,手臂也随着贴着桌案。清代试卷到康熙以后更为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匀称,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连手腕都挨着桌面了,形成了所谓馆阁体的书风。这固然属于科举仕禄范围的现象,但却是在野的文人、方行的僧道,由于种种关系的影响,也常无形中反映出那一时期的风气。若问某时代的书风究竟是怎样,这便须把各代的字迹摆出来观摩比较,才能理会。只凭观摩,不作有意识地比较分析,不会看出差别;而只从理论上讲求差别不多接触实物,也仍然是空谈而已。再以书法为例:不仅书法本身关系重要,即从文学方面来看,不论是诗是文,词汇的运用,事迹的叙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都能看也它的时代风格。例如陆机《平复帖》的句法语气,在明朝人的句法中是不会有的。再就书札行款格式来说,自晋唐至明清也有很大的

变化,连称呼都不相同。今天我们用"千古"作为对死者的哀悼,明代却用来对生人表示尊敬。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样写的。

不同时代的字,笔画也不同。武则天时新创的字,不可能在南北朝时出现。古代写书、刻本的书籍可以凭避讳字来断定朝代,这种鉴别方法对书画又何尝不适用?还有作者的生卒年代、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制度等等,也都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判断时代、区别真伪。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的风格。古代绘画创作的操作方式也和元明以后文人案头作画的方式不同。唐宋以前,壁画盛行,画家们是站着画的,就是在绢纸少上作画,也多绷在框架上,立着束画,像今天画油画似的。大约从宋代开始,将纸绢平铺桌上的作画方式才渐渐兴起来。框架绷绢的画法后来只在民间画工中还沿用下去。这种立画的用笔角度和手臂的力量与平画不同,它的效果也就迥然两样,这与上述的书法效果问题是同一道理的。

中国玉器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承德县博物馆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历史演变如下: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

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制,精益求精。

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

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

承德县博物馆

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

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宫廷织绣

承德县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印染和刺绣的国家。特别是锦、绢、绣、帛、缣等产品,还远销世界各地。汉唐以来,经过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国内生产的织绣品运销波斯、罗马,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不但能织锦、缂丝、刺绣,还由单纯实用范围,发展到生产一些专供欣赏的艺术品。明代成化、弘治以后,丝纺织业又有了改进,发展到在绫绢上提织各色花纹。明末,苏州市场上有绫、绢、纱、绸、罗、布六种织机作为商品贩卖,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

清代丝织品在继承历代成果的基础上达到顶峰时期。以江南地区的江苏、浙江两地生产最盛,民间丝织品作坊发展到上千台织机,生产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官营织造,丝织品也随之遍及全国。供皇宫王公大臣享用的高级丝织绣品是由清廷内务府在江宁(南京)、苏州、杭州设置的“织造衙门”组织当地招工巧匠负责内廷“供奉”。每年按广储司缎库、茶库拟定的花样、颜色和数量进行生产。宫廷内务府设有染作、衣作,皮作,满足皇室日常消费,同时还提供大量的丝织品赏赐给少数民族首领。

清宫御用的彩织锦缎源于江宁(南京)织造。苏州以织造宫廷赏赐品为主,还织“上用”和“官用”两类。上用专供帝后用;官用,是为赏赐官府、王公所用。杭州织造除织造御用袍服外,也为皇室供奉丝、绫、杭绸等。少数民族首领来觐见皇帝时,为表示尊敬也将本民族生产的棉织品和丝织品作为贡品献给皇帝。

精品馆藏

藏品数量(件套) 1,462

珍贵文物(件 套)112

承德县博物馆

朱绘灰陶壶

战国

高71.5,口径20.5,腹径23厘米,壶口方形,上有盖,盖面大于壶口。颈部细长,腹鼓出,最宽处在腹之中段,故无下垂感,圈足甚高。横截面皆为下方形,器戏曲两侧作一对夔龙耳,神态生动。另两面有铺首衔环,颈下半部和腹部均摊剔出四方形和四圆形作为装饰,上面加饰朱绘。

这是一件大型的模仿青铜器礼品制成的朱绘陶壶.,造型优美,制造工艺精湛,是一件少有的陶制珍品,价值极高。

青花白地穿花龙大碗

明 嘉靖

承德县博物馆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高温烧成的瓷器。烧成后花纹呈蓝色,因此称青花。

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欢。

青花瓷器始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尤其是康熙时期的青花,从胎质、釉色、纹饰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色调青翠鲜明,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素有"青花五彩"之誉。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从胎质、器型、花纹、釉色、款式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承德县博物馆

蟠桃双鹤图轴

清代

横128、纵36.25厘米。清代画家邹一桂所绘。

纸本设色,画面两只丹顶鹤立于青石之上姿态悠闲,石隙间画桃树一株硕果累累富有质感,峰峦之间瀑布鞋飞流而下。整个画面静中寓动充满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意趣。

画左上方有邹一桂题诗一首和臣邹一桂恭画落款,“乾隆御览之宝”朱篆大方印,钤有白篆印章二方,朱篆印章三方。

仙踪钦缚图

承德县博物馆

清代

作者:金廷标,是位有成就的清代宫廷画家。

此画轴纸本设色。画面中层峦叠嶂,峰巅草木葱郁,飞瀑悬练山岩,烟霭云雾漂浮于山际。一神仙架云而下,立于主峰上,山石下卧一虎,二位老者面向神仙跪拜,林中一蛟龙爷视上方神仙。

整个画面充满离奇的艺术魅力,以传神的笔致绘出了天下太平,神仙,人兽和睦相处的美好意境。

作者从另一面讴歌了康乾盛世的景象。画左上方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二方章,左下方钤“臣金色廷标恭画”等五方印章。

白玉如意

清 乾隆

全长21厘米。玉料为羊脂白玉,器身两个如意相互缠绕,上镂雕大小九个灵芝,柄尾浮雕万年有余图案,中部有瓶盒,盒内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盒盖阴阳鱼纹,瓶盒底部皆阴刻云纹。如意系僧具之一,有以搔背,故名如意。后端作灵芝或云叶形,柄微曲,赋与吉祥之意,互相赠送以示祝贺。

清代盛行进送如意的习俗。这件如意造型奇诡,雕工非常精美,是乾隆时期传世如意中的上乘佳作

保护文物

承德县博物馆

承德县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流散在民间,为使流散的文物回归博物馆,2004年年初,承德县博物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大征集活动。

3年多来共新征集文物1054件,大大丰富了承德县博物馆的馆藏。在这些文物中,有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肩石铲、战国青铜短剑、三翼铜镞、辽代铁农具、金代铜盆、元代铜法器、铁煎锅等。大量的民俗文物如编苇席用具、袜板、称量用具、台式铁灯、鞋拔子、掏耳勺、老式耳套、针线笸箩、古旧图书等。同时,还征集“文革”文物达400余件以及一定数量的表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具等。

鼓励教育

承德县博物馆

从1984年开始,举办长期的文物展览。展品精选了本县内征集的各类文物500余件。除了正常的历史文物展览,还承办一些临时展览。比如199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借用河北省博物馆的展品,举办了《血肉筑长城--河北人民抗日纪实》大型图片展。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教育局等联合发了通知,县直各单位踊跃前来观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校举办"看展览,颂家乡"的主题征文,学生们结合文物展览,抒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每年,我们都接待各界观众2000人次以上。在办好文物展览的基础上,承德县博物馆还开拓思路,求得社会的支持,举办文物知识竞赛活动,将本县历史及文物概况编成试题,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时候回答试题,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以物质奖励。这项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尤其是1999年,博物馆搬迁到新址,面临文物装箱、展厅布置、经费短缺等一系列困难,但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还是尽最大努力将展览搞了出来,并自筹经费举办了知识竞赛。在国庆期间,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参观,有的老人被人搀扶着,登上六楼展厅,观看展览,领取试题。县领导赞扬说:"你们为精神文明建设做了一件好事"。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注意把文物展览办到基层。一些出土文物较多的乡镇,把文物拍成照片,由文化站到各村去巡回展览,很受群众欢迎。

精神文明建设

承德县博物馆

承德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史迹。近年来,博物馆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下乡进行革命文物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向老军人、老干部、老党员了解情况,征集实物,收获很大。有的村干部说:"你们这么做太及时了。要是不抓紧做,将来的青少年都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什么叫吃苦。"1999年,调查了十几个乡镇的30多个村,整理了文字材料20多份,5万多字。这些材料,不仅为以后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的珍贵教材,还在《承德日报》、《承德晚报》、《中国博物馆通讯》等报刊上发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舆论宣传

承德县博物馆

大力宣传文物的意义、作用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首先是编印简报。每年编印四期《文物简报》,将本县的文物工作动态、文物出土信息及保护文物的意义等印发到各乡镇、各部门。其次是撰写论文,投寄给有关报刊。几年来,已经在省以上公开专业报刊发表论文、文章30多篇。三是结合本职工作,随时动笔撰写材料。四、积极筹划,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承德县博物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维修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泉行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朝阳洞。1999年,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重修了县城边上的毛主席按语碑。毛主席按语碑是为纪念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毛主席为承德县朝梁子村所写按语而建的,原建于"文革"时期。维修工程完工后,县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

馆址位置

承德县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4月,隶属于县文化局,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合署办公。馆舍系原县服装厂的车间改建而成,占地1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69平方米,承德县博物馆现有展厅两个360平方米。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获得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

馆藏文物

1984年10月起举办陈列,展出文物500件,内容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核、动物化石到清代瓷器。博物馆现有藏品2950件。承德县博物馆的业务人员在田野考古,博物馆业务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先后在《文物》、《考古》、《文物春秋》、《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和文章20余篇。

参考资料

1.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 ·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2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